分享

【075】“我的父亲母亲”全国散文、诗歌有奖征文大赛王敏作品

 早6点半 2021-01-07

母亲的等待

王敏(河南)                      

每次晚上回家,总会看到一位母亲站在路口,等待她即将放学回家的女儿。她女儿上高中,晚上下自习后回去。虽然学校离家有点远,但她家住得也不算偏僻,而且一路都有路灯,还有几位同学可以结伴同行,应该是比较安全的了。

我问她为什么还要每天在那儿等女儿回家,她说,以前这条路没有路灯,晚上一片漆黑,她就每天拿着手电筒在那等着女儿。现在虽然有了路灯,但是她也已经等习惯了,在家里等反倒坐卧不安,不如来这儿等。

春夏秋冬,不管刮风下雨,我总能在路口昏黄的路灯下见到那位母亲的身影。

有一个雪天的晚上,我路过那里,见她仍在路灯的电线杆下倚着,便知道她的女儿还没有回来。她身上已经被雪薄薄地覆盖了一层,她顾不得拍打,只是目不转睛地望着她女儿即将归来的方向,我和她说话,她的声音除了因为冷而略带的颤抖外,透露的尽是望眼欲穿的焦灼与期盼。

我很能理解这位母亲的心情,她的等待成了习惯,这习惯里是对女儿满满的爱,也许在别人看来这是不必要的,但这是她表达爱的方式。 在她等待那一头的女儿也一定是很幸福的吧,因为不管多苦多累,总有母亲在牵挂着。

每次看到那位苦苦等待的母亲,我的心里就会涌起一阵感动,不禁想起我的母亲来。

上小学的时候,每次遇到下雨天,同村的小朋友都有父亲或母亲到学校接他们回家,而我家因为比较忙,父亲和母亲谁也不会去接我。母亲会让同村的人捎带雨具给我,并让我跟他们一块儿回家。

年少的我总认为这是父母不疼我的表现。现在想起来,我那时的想法是多么的小孩子气!我忽略了每次天气不好的时候回家后母亲的一句话话:“你可回来了!”她虽然让别人替她捎去了雨具,但是她在家里免不了焦急地等待我的归来,直到看见我平安回去,她那颗牵挂的心才平静下来。她和那些亲自到学校接孩子的家长都是一样的爱,只是方式不同罢了。母亲的爱迫不得已地隐藏在等待中。

上大学后,一个学期才能回家一趟,每次回家前先给家里打个电话,让父亲到公路旁去接我(因为从公路下车的地方离家还有一段距离)。父亲去接我的时候,母亲在家便什么活也不干了,只是等着我,有时还会做一些好吃的。从见到我后她那舒展的皱纹中,我读懂了母亲的牵挂。那时我才感到,就算母亲什么也不为我做,只是在家等我回去就已经无比幸福了。

如今母亲永远地离我而去了,再次回故乡,父亲还是像以前一样的去接我,可是家里,永远没有在等待我回去的母亲了,一想到此便会泪流满面。泪光中,仿佛又看到母亲见到我后舒展的皱纹,耳边又回荡起母亲的那句话:“你可回来了!”  

【作者简介】王敏,女,河南省汝南县人,现任教于驻马店市第一高级中学,历史老师,文学爱好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