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键考核表的设计:分层分类的考核设计、考核要素的分层分类

 全优绩效 2020-03-14

关键要素考核表的设计

前面几个绩效考核的管理工具,别以为就找到了绩效考核方法的捷径。当两个活生生的人站在你的面前,到底应该考什么?怎么考?是否要有所侧重?方向如何?要知道,如果方向错误,那结果也就注定错误。这章我们就来谈谈,怎么确定考什么和如何考的问题。

分层分类的考核设计

一个司机和一个厨师,要分优劣还真是一件难事,当然,可以将他们和各自领域内的其他人员相比,谁排名靠前算谁赢。那么,第一名的司机和第一名的厨师谁的绩效更好呢?我们在上一章介绍的绩效考核工具,多适用同一岗位类型的考核。而公司是由不同岗位类别和职级层次的员工组成的,从岗位类别的角度看,有管理人员、操作人员、技术人员等,在管理人员中,也有高层、中层、基层管理人员,他们有各自不同的工作要求。你很难把一个司机和CEO放在一起进行绩效评价,看谁的绩效更好?也许有人会说,当然是CEO了,你说的恐怕是CEO比司机岗位更加重要的问题,这是岗位的比较,也是常规企业职位评估的结果。但绩效评价是员工业务技能的比较,那么一个优秀的司机和一个经营糟糕的CEO,哪个绩效更好呢?这个问题就很难回答。因此,对不同岗位的考核应该分层、分类来进行,在设计考核量表之前,也要对员工进行分层分类。

考核岗位的分层分类

考核的层次类别以多少为宜,这个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分层分类太多,考核操作成本太高;分层分类太少,不能体现考核的针对性。

层级的划分,上限是岗位的等级数,各公司都不同,如BM在大陆是11级,阿里巴巴14级,华为年头长,作为本土公司达到25级,而现在流行宽带新酬和扁平化,提高管理效率减少层级是个趋势,即便如此,哪家公司也不会真正按照这么多级来分层考核,多数公司是分层来进行考核,如战略层、管理层、执行层;或者高层、中层、基层等。

岗位类别的划分,主要会按照岗位的性质来判断,上限就是公司的岗位数。多数企业分为管理类、专业类、技术类、事务辅助类、操作类等。岗位分层分类示意图,如图所示。

考核要素的分层分类

层次和类别不同,考核的内容及其考核要求的侧重点当然就不一样。比如,基层操作员工主要是按照既定的流程和规范来操作,重点是保证不出错,也就是俗称的把事做正确,判断能力的考核就不是十分重要了,纪律性更突出。而对高层而言,在纷乱复杂的竞争和经营环境中及时作出决策,也就是要做正确的抉择,在这里,判断力就至关重要。关于业绩、能力、态度的分层分类考核的思路,可以参考表分层分类的关键考核要素分布示意表。

表是考核要素在不同层级和类别员工中的分布的示例,在具体设计考核要素与岗位关联的时候,要从企业的客观实际出发,确定考核内容。考核要素与岗位的关联和公司战略、业务流程、组织和岗位KPl有关,在后续的战略绩效考核中我们会对其进一步加以介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