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 | 颅脑静脉解剖及引流

 忘仔忘仔 2020-03-14

【医学影像服务中心】投稿文章

作者:庞炳昕 邢台市人民医院CT、MR科

投稿邮箱:yxfw8436@163.com

01

硬脑膜静脉窦

硬脑膜内外层之间形成腔隙,为颅内静脉血的血流通道,称为硬脑膜窦,分为后上组和前下组窦壁内面衬有内皮细胞,无静脉瓣,无平滑肌及外膜,故无收缩性易破裂出血

后上组:

1.上矢状窦:大脑顶中线偏右侧,大脑镰上缘,起自鸡冠(新生儿在此与鼻静脉相通),止于窦汇。在上矢状窦的两侧壁上存在大量的静脉陷窝,内有蛛网膜颗粒(小儿称为蛛网膜绒毛),为脑脊液由蛛网膜下腔流入静脉窦的必经之路,此外还有大脑大静脉、脑膜静脉、导静脉及板障静脉汇入。上矢状窦主要收集大脑背外侧面上部和内侧面上部的静脉血和经蛛网膜颗粒吸收的脑脊液。

2.下矢状窦:主要收集大脑内侧面、大脑镰及胼胝体的部分静脉血流。

3.直窦:收集下矢状窦和大脑大静脉的静脉血,直行向后汇入窦汇,向两侧延伸为左右横窦,常直接汇入左横窦

4.横窦:通常左侧横窦为直窦的延续,右侧横窦为上矢状窦的延续因此右侧横窦较左侧粗。横窦主要收集直窦、上矢状窦、大脑下静脉、下吻合静脉、小脑下静脉、脑干静脉、岩上窦、少量板障静脉和导静脉的静脉血。

5.窦汇:诸硬膜窦在枕骨隆凸处的汇流形式,变异多样,诸硬膜窦真正回合在一起的少见,多见为上矢状窦续于右横窦、直窦续于左横窦,二者之间以短管(即窦汇)相连

6.枕窦:最小静脉窦,位于小脑镰附着处,主要收集脑膜静脉血,又称脑膜静脉,可有0-4条,以1条多见。向上汇入窦汇或横窦,向下与乙状窦相交通,其将窦汇、横窦、乙状窦、岩下窦和椎静脉丛相连。

7.岩鳞窦:位于颞骨鳞部和岩部相连接处后部的沟内,向后开口于横窦,向前经颞孔与下颌后静脉相通,故该窦可沟通颅内、外静脉

8.乙状窦:位于颞骨乳突部和枕骨内侧面的乙状窦沟内,为横窦延续,延续为颈静脉球至颈内静脉。当乙状窦通过乳突导静脉和髁导静脉同颅外静脉的耳后静脉或枕静脉相交通时,同侧乙状窦可很细,甚至缺如(平时MRV经常见到)。通常乙状窦近端有岩上窦注入,远端有岩下窦注入。

前下组:

1.海绵窦、海绵间窦:蝶鞍两侧两侧硬脑膜内,多发结缔组织形成多个小腔,呈海绵状。左右海绵窦之间,鞍膈前后附着缘,前面为海绵间前窦,后面为海绵间后窦,连同左右海绵窦,环绕垂体形成环窦。此外,在蝶鞍底部还有海绵间下窦,位于垂体下面多呈裂隙状,回流垂体静脉海绵间下窦大小对经鼻垂体腔镜术时非常重要)

向前借眼上静脉、内眦静脉回流至面静脉,借眼下静脉回流至翼静脉丛;向上借大脑中浅静脉,经其上吻合静脉(Trolard静脉)回流至上矢状窦,经其下吻合静脉(Labbe静脉)回流至横窦;相后借岩上窦回流至横窦,借岩下窦回流至颈内静脉或乙状窦,借基底静脉丛与椎内静脉丛相连。

2.岩上窦:位于小脑幕附着于颞骨岩部上缘的沟内,前通海绵窦后通横窦。收集小脑静脉、大脑下静脉和鼓室静脉,与岩下窦和基底静脉丛交通。

3.岩下窦:位于颞骨岩部后面下缘的岩枕裂内,前通海绵窦后下后通颈静脉上球或乙状窦,收集蜗小管和前庭小管的迷路静脉和来自脑桥、延髓和小脑下面的属支。

4.碟顶窦:位于蝶骨小翼后缘下面,收集临近硬脑膜的小静脉,向内注入海绵窦前端

5.边缘窦:环枕窦,位于枕骨大孔的边缘。向前与基底静脉丛相连,向后与枕窦相连,向下与椎内静脉丛相连。

6.基底静脉丛:位于枕骨斜坡,由数条静脉组成,与海绵窦、岩上窦、岩下窦、椎内静脉丛、边缘窦相连。

颅内静脉可经颅骨导静脉板障静脉静脉丛硬脑膜窦与颅外静脉交通。

02

大脑静脉

大脑静脉分为浅静脉和深静脉两组。浅静脉收集皮质及邻近髓质的静脉血,直接注入邻近的静脉窦。深静脉收集大脑深部髓质、基底核、内囊、间脑后部及脑室脉络丛等处静脉血,注入直窦。

1. 大脑浅静脉从皮质穿出的小静脉吻合成软脑膜静脉网,再汇集成较大的静脉,在软脑膜走行后,穿过软脑膜进入蛛网膜下腔,行于脑脊液中,再穿过蛛网膜行于硬膜下腔,最后注入硬脑膜窦。

大脑浅静脉分为背外侧面、内侧面和底面浅静脉。

1.1大脑背外侧面浅静脉,以大脑外侧裂为界,分为上、中、下三组。

大脑上静脉:位于外侧裂以上,为一组静脉的总成,回流大脑背外侧面和内侧面静脉血,注入上矢状窦,上矢状窦开口一般6-8个多见。可分为额静脉、中央静脉(Rolando静脉)、顶静脉和枕静脉。Rolando静脉位于中央沟附近,收集中央前后回的血流。在大脑半球内侧面的部分大脑静脉可注入下矢状窦。

大脑中浅静脉:位于外侧裂周围,又称Sylvius浅静脉,由岛盖和岛叶的浅静脉汇集而成,沿外侧裂向前下走行,在大脑底面蝶骨小翼附近注入碟顶窦和海绵窦。

大脑中浅静脉与其他浅、深静脉由广泛吻合。大脑中浅静脉前端通过前大吻合静脉Trolard静脉与上矢状窦相连;通过中央静脉(Rolando静脉)与上矢状窦相连;通过后大吻合静脉Labbe静脉与横窦相连;通过与中深静脉(Sylvius深静脉)吻合,将大脑中浅静脉与基底静脉相连。

大脑下静脉:位于外侧裂以下,收集颞叶外侧面以及颞枕叶底面、部分枕叶内侧面的静脉血。可流入上矢状窦、横窦、岩上窦、大脑大静脉和基底静脉内。

1.2大脑内侧面浅静脉:包括额内侧静脉、中央内侧静脉、顶内侧静脉、枕内侧静脉和大脑前静脉,收集大脑半球内侧面胼胝体以上的静脉血,大多回流至上矢状窦。

1.3 大脑底面浅静脉:包括额下静脉、颞下静脉和枕下静脉,多注入横窦和基底静脉。

2. 大脑深静脉:主要收集侧脑室周围髓质、基底核、内囊、间脑及脑室脉络丛等深处的静脉血。分为大脑内静脉系基底静脉系,两部分汇入大脑大静脉,注入直窦。

2.1 大脑大静脉:Galen静脉,大脑深静脉的主干,由双侧大脑内静脉汇合形成,继而又接收双侧基底静脉血后,向上绕胼胝体压部以锐角注入直窦前端。同时还接收枕静脉、大脑后静脉等属支静脉血

2.2 大脑内静脉:左右各一,汇成一条大脑大静脉,位于三脑室顶上方,主要由丘脑纹状体静脉透明隔静脉脉络膜静脉在室间孔处汇合而成。

丘脑纹状体静脉与透明隔静脉汇合为大脑内静脉向内下后方转向的夹角称为静脉角。该位置较固定,标志为室间孔位置所在。

2.3 基底静脉:Rosenthal静脉,左右各一,在前穿质处由大脑前静脉、大脑中深静脉合成,并接收丘脑纹状体下静脉属支等静脉血。由前穿质附近起始,向后内经脚间窝外侧,在环池内绕大脑脚向后上方走行,穿过内外膝状体之间汇入大脑大静脉。左右基底静脉间存在交通静脉(前交通静脉、后交通静脉)。

端脑和脑干静脉(待续)。

03

小结

参考文献:

1.Duus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学》第8版;

2.《神经解剖学》,复旦大学出版社,蒋文华主编;

3.《神经学解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朱长庚主编;

4.《临床神经解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瑞德源、陈立杰主编;

5.《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第3版,王振宇主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