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宁古塔有多可怕?为何犯人宁可自杀?如今其后人还生活在那一带吗

 第三个单独辅导 2020-03-14

在有关清朝的电视剧里,经常有人听见皇帝说,“贬为庶民,发往宁古塔,永世不得入关”。宁古塔是什么地方?为什么让犯人很惧怕,有时宁可自杀都不愿发配宁古塔呢?文字识别

《宁古塔记略》载:相传兄弟六人,占据此地,满语称“六”为“宁古”,称“个”为“塔”,故名“宁古塔”。宁古塔在牡丹江一带,说起来算是满人的发源地了。

虽说现在是个物产丰富,繁荣的城市,但在古代这也属于极其苦寒之地,以渔猎为生,生产落后,自然条件恶劣,而犯人又大多是宫廷内部勾心斗角的失败者,也算是士大夫阶层,哪里受过这种苦?

尤其是发配的路途中凶险无比,面临老虎豹子等野兽,以及绿林强盗等“人祸”,水浒传里武松就在发配的路中,一座破庙里差点被杀,之后更是险象环生,每次都险些命丧看押的人手中,何况是没有武功的士大夫们?

犯人都是带着枷锁或者脸上刺字发配的,路途遥远气候恶劣,而且不能骑马,必须徒步,沉重的锁链让他们精疲力尽,可能还要面对看守官的皮鞭,风餐露宿,苦不堪言,加上盗贼横行,动辄就有性命之忧。

到了宁古塔后,一般性命是没啥问题了,管饭还是有的,就是要做奴隶,做苦力,这些养尊处优的犯人,不得不垦荒种地,修桥筑路,为当地官员做牛做马,沦为当地富户的家奴,总之生活悲惨,没有尊严。

那么这些犯人有没有后人在宁可塔生活呢?当然有。沦为家奴的犯人,主人还需要“家生子”,需要他们繁衍后代接着帮主人干活;而那些铺桥修路,建设满人家乡的奴隶,自然也是越多越好。

但在宁古塔劳作过,而又活下来的,简直是九死一生,当地有句话说:“到过宁古塔,是个黄泉也不怕”。这足以说明为什么犯人宁可死,都不愿意去宁古塔了。

清朝强调人种等级制度,旗人是贵族阶级。还有阿哈、披甲人、和旗丁三种。阿哈是奴隶,旗丁是相对较高的女贞人,而披甲人是降清的汉人,披甲人是自由人当中最低等级,打仗冲锋在前,干活劳作都是他们。

披甲人是旗人的奴隶,而宁古塔的犯人极其后代,往往发配为“披甲人的奴隶”,帮披甲人干活,还经常被活活累死,可见地位之低,生存环境之恶劣了。

不过在宁古塔犯人的建设之下,清朝的龙兴之地已经很繁荣了,到了清朝末年犯人不怕被流放,百分之九十以上都能活下来,而且繁衍后人,过着滋润的小日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