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并不太喜欢读诗,对诗也不了解,因为诗,前些阵子还丢了我们湖北的脸。我读书少,知识浅,所以从未听说过什么“诗体随笔”也仅仅只写过“散文随笔”而已,现在要知耻而后勇,狠狠的补习。 说实话,对于一些女作家写的诗,我是不爱看的,总觉得:女性作家的视野比较狭窄,缺乏深广的生活内容,所以相对而言缺乏吸引力,反正是吸引不了我的。 随意翻翻林微因诗集,感觉其风格不同于别人,她似乎很善于抓住读者的心,语言特别,读起来十分的有味道。 钟声 敛住又敲散 一街的荒凉 听—— 那圆的一颗颗声响, 直沉下时间 静寂的 咽喉。 一页一页的翻阅着,读到《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时,我很有感触的在诗旁边写下: 四月,春的盛季 新生,希望,一切都带着点点笑意 爱在四月,最美人间四月天 只可惜—— 志摩看不到 最早读到林微因的这首诗是中学时代,对其了解是在高中时期胡风文学社,一直都非常喜欢,好友笑我:怕是喜欢林微因与徐志摩的爱情故事吧!我也不否认,确实如此。 关于《你是人间四月天》一直都存在着两种说法:一是为悼念挚友徐志摩而作,表示怀念;二是为儿子出世而写,表达儿子出生的喜悦之情。 在我看来,管是为志摩而写也好,还是为梁从诫而作也罢!最起码可以肯定的是林微因是爱过徐志摩的。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我认为《偶然》是徐志摩对林徽因感情最好的自白,一见倾心,毫无保留。 可后来,林微因最终嫁给了梁思成,最终辜负了为她而抛弃妻子的徐志摩。 为一个初识的女子,而抛弃已为自己生了孩子的发妻,我是最痛恨这种人的,因此徐志摩的形象,在我的心里也一落千丈,无法理解他这种判决,后来又渐渐地释然了,想想能为挚爱放弃一切,该是何等的伟大! 胡兰琳曦博学多识,她告诉我说, 徐志摩狂追才女林徽因,有三次:第一回是1920年冬天在伦敦一见钟情,写下了优美诗篇《偶然》;第二回是1924年的春天,共同接待泰戈尔访华,旧情复萌,不可抑止,可林微因果断谢绝了;第三回是1931年夏天探视养病香山的林徽因,激情创作。 昨天傍晚散步和卢晓琳教授聊天,我们谈到徐志摩和林微因,他很热情的为我们解答疑问说到:其实张幼仪,并不恨陆小曼抢走徐志摩,因为陆小曼的无谓配得上徐志摩的浪漫,她恨的只有林微因,徐志摩为了林微因穷其一生的追求。 而林微因给了他什么?什么都没有,如果非得说有什么,哪可能只有“伤害”。 林微因对徐志摩的爱是残忍得!我们只能这么说。木里阿兰提出自己的看法。 谁说徽因残忍,若是没有灵魂上的共识又岂会有康桥热恋,我们都不是他们,又岂能轻易去判定孰是孰非。琳曦又是一鸣惊人。 我学识不如她们所以没有说话,但在我心里答案是有的。 十六岁的林微因也曾迷恋在那康桥的柔波里,也曾放纵自己与徐志摩沉浸于这浪漫的城市里。可现实终究是无法改变,徐志摩已是有妇之夫的人了,自己作为大家闺秀怎能做第三者,她深刻的知道自己无法抗拒徐志摩狂热,也明白自己不能散发出同样的热情去应和,欢愉只是短暂的,而长久的激情却是不可能的,时间必定会打磨这一切。于是她放弃了,放弃他对自己的爱,同样也放弃自己对他的爱。 她是红颜,我不敢说她是祸水,她十六岁时遇到徐志摩,让他为了她抛妻弃子,到后来付出生命;婚后又结识金岳霖,让这位学界泰斗以致终生未娶,将怀念进行到底;为一句“我要用一生的时间回答你”梁思成肯为她追逐一辈子。 当她得知徐志摩死讯后昏厥了,我可以看出她是发自内心的深爱徐志摩的,并从未释怀过。她将飞机的残骸放在家中祭奠,我们更加看出了她内心的——后悔! 我想她定万万没有想到,这个男人最终会为她而死,也许这也是她一生最后悔的事吧。 如果那时候我的眼泪曾不自主地溢出睫外,我知道你定会原谅我的。你应当相信我不会向悲哀投降,什么时候我都相信倔强的忠于生的,即使人生如你底下所说: 就凭那精窄的两道,算是轨, 驮着这份重,梦一般的累坠! 如果,他还活着,他会后悔认识她吗?我愈发觉得琳曦是个聪明的女生了。 ——我们都不是他们,又岂能轻易去判定孰是孰非。 对于二十一世纪“中国一代才女”与“中国的雪莱”我们是没有权利评判他们的,唯一的能做的也只有欣赏他们的诗与漫游他们的一生而已。 一个从江南水乡中走出的才女,她不似张爱玲以张狂执着的文字立身,她以身世个性而传奇,仅管时光无情,但她的传世风华,依旧令后世回味。 这样的两个传奇人物虽已离世多年,可是《你是人间四月天》却留下了一首不老的爱情颂歌,永恒的人间四月天。 酷爱文学,国画。求学之余,静座书斋,反嚼岁月,于清凉细微之中,寻人生感悟真谛;兴之所致,起讫随心。2013年学习创作至今,习小说、散文,作品见各大报刊杂志,师出刘彩燕。 曾数十次获全国各级文艺大奖。 系中国现代作协会员,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作家高研班学员,现任全国高校文联创作中心主任,中国青年作协主席团成员及散文委副主任,《散文选刊》《作家选刊》《贵州文学》签约作家。 写作之于他,是一次次点燃生命中每一个朝花夕拾的心灵之旅,令其此生愿与文字为伴,蝉衣素食,执笔取暖,煮字为药。 以笔墨记录成长心路,以影片纪念过往时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