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末书评 | 青莲 | 有一种生活叫“虚度光阴,我不在乎”

 香落尘外 2020-03-14

本文已授权本平台发布

有一种生活叫“虚度光阴,我不在乎”

                                            ——读梭罗的《瓦尔登湖》

作者 | 青莲   诵读 | 无兮    版式设计 | 湛蓝

从冬天到初春,有一本书,一直在手上翻读着,时断时续。

就象一次在大地上的徒步漫行,自在而游。

走一路,想一路,抬眼处,一枝一枝,都是灵性的照应。眼里,有交汇,心里,得澄明。

如今,越来越愿意,让自己沉浸在这样的阅读心境。以眼为筏,以心为舟,划进那片蓝色的湖水,拾起它,抖落尘埃,一读,再读,梭罗的,《瓦尔登湖》。

梭罗,当年就象个怪人,在自己的时代独行。

读完哈佛大学后,他没有投入任何传统意义上的事业,他提出,人的诗意在于简约地生活。

他这么说,也这么做。

1845年至1847年,正是资本主义飞速发展时期。在当时的背景下,人们追逐利益,想尽一切的办法来使自己,获得更高的权利和更多的金钱。工业文明、喧嚣社会不断的挤压着人类、侵蚀着人性。而在这个大背景下,毕业于哈佛的这位智者——梭罗,他单身只影,拿了一柄斧头,跑进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怀着一颗向往自然的心,宁静地踏上了这段心灵的路基。他自己以斧伐木,渔猎,耕种,思考,阅读,写作,完成了《瓦尔登湖》。

这是一本使人安静的书。

它在向读者展示瓦尔登湖域自然美景的同时,也展示了一种物质上简朴至极,精神上丰盈充实的生活状态。

瓦尔登湖,也许并不比别处更美吧,自然地貌会因区域而不同,但是这里,起码没有特异的风景。但是,读着一行行朴素、琐碎甚而真情实意的文字,心里所产生的欢喜更多的是因为那份静谧,总在深深打动人心。

那些悠闲的鸟儿,安详的枞树,以及在湖水里随心所欲游动的鱼,还有掠过林间小径的柔和的风,都给人以心灵的宁静。

还有那些收支流水账,如一首首诗,一笔笔计算自己造那间小木屋的支出,一日日计算他在一段隐居期间的饮食费用及其他支出,也一页页记录种豆子和其他的收入……

梭罗的手不仅拿笔,也拿斧子,梭罗的眼睛不仅看书,也看绿树、青草、落日和闪动着波光的湖水。

在这里,他与自然相融,把尘世的杂念全部放空,独处的幸福无限膨胀,这也许就是瓦尔登湖隐形的魅力吧。

“虚度光阴,我不在乎。” 梭罗说。

“我只静静的微笑,笑我自己幸福无涯。”

当现代工业文明从西欧兴起时,当人们为火车的汽笛声欢呼,为告别了手工业作坊庆幸时,当人们在兴奋中遗忘了来处时,想想梭罗,他在瓦尔登湖畔,就象将被伐下的树木,以他在一个时代最无用的笔墨,掏心掏肺地,不合时宜地抒写文明的败坏——对自然的败坏,对心灵的败坏。不合时宜的提倡自然的诗意,提倡简朴的生活观。他引导人们敛外欲而内求,不要成为忙碌挣钱的机器,不要做物欲的奴隶。当够吃了,也穿暖了,就该空出更多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这样简朴的生活教人在纯然的情怀里,用本真的心对待喧嚣,以平静的眼看世间纷扰,躲在自己山长云高的境地里,默默耕耘思想,收获智慧的种子……

然而,他的声音,注定在所处的时代,会显得廖落。因为,所有看上去状似奔腾的时代,都长着一张兴奋而虚浮的脸,被速朽的泡沫,遮住了耳,也蒙住了眼。

不多了,真的不多了。

像梭罗这样的人。

在泡沫飞来飞去飞满天的世界上,还有人只给那些高分贝的场合一个冷僻的背影,独自潜在深海三千米之下,拒绝浮出水面。活得比恬静更恬静。

这恬静里,包含了对自身的自觉,和对社会的自觉。

如今,瓦尔登湖不再只是一个著名作家梭罗在那里生活、写作和思考的具体地点,它已经成为一个象征。在瓦尔登湖这个地名之后我们发现了一种生活方式,一个人与自然的浪漫史,一种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一个具体化的自然的概念,还有人类永恒不变的希望,接近自然并与自然融合的愿望。

更值得一提的是,梭罗离开小木屋时,从不关门,他考虑到,当那些山中迷路的人们来到他这里,不仅可以避雨,还可以捧起他桌上的书籍,进行一场意想不到的阅读。他的案头,放着久远以来的经典,荷马,埃斯库罗斯,但丁,莎士比亚……,那些文字,静静地在梭罗的小木屋里,散发着一道又一道光芒,在梭罗孤独而充实的岁月里,日夜相伴。

可见,梭罗将阅读视作自己的另一把斧头,自己在一页一页静默的阅读中,听到了亘古以来最动人的声音,且,他也与这些声音对话,让自己的精神,得以在星空之下立命安身,将自己的声音传与风雨山林听。

对于迷恋文字的人来说,阅读,真是一场风景无限的精神旅行,真是人间一道最无计解除的毒瘾。

试想,一个人一生,能经历多少时间,能走过多少地方,人自身的经历,与天地苍穹相比,实在是渺小,实在是有限。生之有限,对于喜好阅读的人来说,书籍,可以成为一道通往古今的路口,可以成为一位日夜倾心的知已。而且,一个人只要愿意,可以随时踏上阅读之旅,与相投的书籍邂逅相遇。

走进一本书,便像是跟着作者,走进了另一个陌生的或熟悉的世界。那个世界里,也许,象镜子,照见生活的自己;也许,像窗口,望见别处的风景。但是,沿途的发现,思考,对话,总在悄然地丰富着自己,滋养着自己。对于阅读者,书籍象米饭一样,一页一页,朴素地喂大精神上的自己。

梭罗,在湖的那边建构了自己想要的生活。他把自己提出的简朴诗意,从意念,转到了手里。有力气把汗水洒进土里,也有闲暇把书读进心里,还有智慧把思想写进书里。

 “我喜爱我的人生中有闲暇的余地。有时,在夏季的一个清晨,我像往常一样沐浴之后,坐在阳光融融的门前。从红日东升直到艳阳当头的正午,坐在这一片松林,山核桃树和漆树的林中,坐在远离尘嚣的孤寂与静谧中,沉思默想。”

他就这样,坐在阳光筛下光斑的林间,除去身外之物,打开心上枷锁,独享身心轻畅。

于世,一退再退。于心,一简再简。

他静静的卸载城市的喧嚣,用心书写下孤独与诗意。

他像一个孤独而充沛的孩子,兀自玩儿着自己的沙,坚决不跟时代混在一块儿。

他又像一条深海的鱼,潜在海水最底部,细细的打量每一朵珊瑚汩汩的张翕。

他让人感到一种敬畏,原来一个人的生活可以是这样的,虚度光阴,且幸福无涯。

万丈红尘,谁人醉,谁人醒?

两百年后的今天,我们从出生之时,就刻上了这物欲俗世的枷锁烙印。

这浮躁不安的世界,以它的常规、常识将我们从一无所知时就纳入了框架束缚之中。如此成长的我们,当有一日恍然惊醒,是否还有勇气抛弃金钱、名誉乃至陈腐美德,是否还有勇气去直面内心,接纳自我?

我们叩问自己,可否有所得,乃至可否有所为?

不得而知。

但,人生苦短!

多想,向着那歌唱的云雀,向着那薄冰将消未消的湖泊,向着那林间的精灵,成为大自然一名诚挚的过客。

然而,今时已非去日,逃离,已是艰难。

但,如若我们尝试让生活慢一点,再慢一点,用心去看待事物的真善美,是不是温暖的阳光、纷飞的落叶、哪怕是小区绿化带间徐徐的清风,也一样可以带来幸福的慰藉?

真的,心的休憩,从来不是需要一个真正的世外桃源,它的宽广,足以创造一个自由的王国。

你听,清晨在向你讴歌生命的华美。

黎明在无限期待中到来。

希望在款款从容中生长。

何必喧闹,何必匆忙!

其实,人在尘世久了,见惯了高楼鳞次栉比,见惯了雾霾层层弥漫,是愿意有这样一处云泥小屋的,让疲惫的心灵得以回归自然,放松到纯净状态,和树语,对花痴,与鸟兽嬉戏,那种明澈的宁静是超然物外的。

每一天,从晨光熹微到夜色如刀,一直怀着简单的心,听风从一片树叶撞向另一片树叶,在平静的心湖撩起动人的欢歌,让花影投在脸上,让这个属于自己的世界,从静谧生出荼蘼……

不好么?

敛物欲而修自身清华,则生活可期,生命可敬。

此刻,夜是深夜。

明日,又是一次新的轮回。

时光改变了我们的模样,却无法改变这亘古的交替。      

“太阳亘久晨升夕落,放弃我们的偏见,永远不会太迟。”

轻轻地走出来吧,从繁俗中。

没有负荷。

一个人生命之所有所求,不必在别处。

安于心灵,很平静。

虚度光阴,我也不在乎。

作者简介

青莲:教书人,喜欢写字。安静生活,隐秘生长。

 

香落尘外管理团队

主编:湛蓝

总监:子寒

顾问:蒋新民

排版:绿腰  强哥   ETA   凤尾

审稿一组: 铜豌豆  一池萍安  一心

审稿二组:连云雷  风碎倒影   

终审,校对:烟花  清欢

播音:米米   从前慢

稿费:湛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