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豆瓣9.2高分:打破原生家庭困境的,才不是努力

 BaiMalpo4m7t41 2020-03-14
潜意识中的不安和自我消耗
在这些宅在家里全民追剧的日子里,有一部豆瓣评分高达9.2的电视剧《想见你》成为大家在网络上关注和讨论的焦点。
每个女生都成为浑身上下闪耀着光芒的女主角黄雨萱,她阳光自信,性格爽朗又干脆,有着浪漫真挚的爱情和人见人爱的友情。可是最让人疼惜和收获最多泪水的却是黄雨萱的side B——生活在98年的高中女生陈韵如。
她学习成绩很优秀,在学校却是透明人一样的存在;
她渴望友情,却不知道如何开口跟别人说话;
在家里面对自己弟弟的欺负,却不知道如何反抗;
她把自己的世界都藏在耳机后面;
面对排山倒海的负能量,她只能在天台上大喊“讨厌这个世界,讨厌自己”;
也许在我们潜意识深处,也都蜷缩着这个柔弱自卑的小女孩。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觉?
●在生活中已然得到了他人的喜爱和认可,可内心总是惴惴不安,总觉得不会长久;
● 工作上取得了一些成绩,却非常担心这一切都会突然消失不见;
● 一旦陷入困境,就会焦虑失眠,不断的怀疑和否定自己;
● 在人前总是拼命隐藏自己的真实情感,私下里却也无法消化掉自己的负面情绪。
● 在平静的表面下内心早就山呼海啸,内在的消耗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摇摇晃晃,非常的疲惫。
怎么样才能改变这样的心理状态呢?怎么样才能让住在我们内心深处的“陈韵如”好起来呢?
关注“未满足的撒娇欲”
日本著名的心理学家加藤谛三认为,做到源自内在的安全感和自我认同,即内在世界的稳定性和可容纳性,就能找到答案。
在加藤谛三的新书《稳:自洽地接住生命中所有的未知》中引入了这样一个心理学概念,“撒娇欲”,没错,就是在儿童时期,向自己父母撒娇,以得到情感回馈的欲望。
“想要撒娇“是人类最基本的欲望。
我们都知道,小孩子在成长中,父母能否接受他的缺点、弱点,是否能用温柔的心情去接纳它,将对孩子性格的形成产生深远的影响。
幼儿在想撒娇的时候能够撒娇,才会建立起情感上的归属感,才能获得心里上的安定感。当幼儿的一体化得到满足,也就是可以安心做自己的时候,就会培养出归属感。
而小时候没有办法撒娇的人,无论长到几岁,心底里都会留有撒娇欲望,就算他觉得自己不会像三岁小孩那般有撒娇欲,但它却一直残存在潜意识中,并支配着他所有的行为。
比如有些人在情感中就会表现出偏执,为了抓住某个人而牺牲掉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想法,乃至自己的活法。
就像陈韵如,她一直生活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父母把所有的关注都放在弟弟身上,她的撒娇欲没有得到满足,心底充满了孤独,当她把自己青春期的感情都投射在她爱慕的对象身上的时候,不惜失去自我,而去迎合对方,把自己扮演成对方喜欢的人,从而获得原本不属于她的关心和温暖。
若撒娇这种基本欲望想要通过保有成年人面子的方法去满足的话,就会表现出对自我的非现实的过高期待。很多内心充满自卑感的人,不用别人说也会对自己抱有不切实际的要求,达不到这些要求就会感到异常的痛苦。
比如说在工作中,一定要做到第一名,明知道自己的资源,能力都达不到,还是用玩命的加班来工作,想此用来满足自己的成功的欲望,当结果没有达到,进而对自己更加失望,更加自卑。
接受比努力更重要
《想见你》中结尾的时候,陈韵如因为家人、同学和喜欢的人对自己的否定和负面评价而想放弃自己生命的时候,女主角用意识跟她对话,鼓励她要再努力一些,再争取一下,就能够迈过这个坎的时候,她并没有因此而振作起来,反而成为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
为什么我们认清了自己内心的不安和动荡来源于未满足的“撒娇欲”,那么努力去满足去修复却并没有能获得内在世界的稳定和安定呢?
《稳:自洽地接住生命中所有的未知》中提出了有悖于社会主流的观点,努力修复受伤的自我有时候并不会获得幸福。
我们小时候老师经常用伟人德摩斯梯尼的故事来勉励自卑的我们。
德摩斯梯尼从小有口吃的问题,经常遭到小伙伴的嘲笑,他为了克服这个问题,在嘴里含上小石子练习发音,或是在海岸边用比海浪浪声更大的声音来练习说话,通过这些艰苦的训练,他终于成了大雄辩家。
这个故事是想让我们像德摩斯梯尼—样努力克服困难,通过努力改正了自己的缺点从而获得了更大的成功。
可是这并不是德摩斯梯尼故事的结局,德摩斯梯尼把自己的一生都都献给了恢复自我,可是最后他服毒自尽了。
加藤谛三指出,德摩斯梯尼不断地付出行动,不断努力,但在本质上却并没有在这些努力中获得快乐和自我肯定,最终却因此构建了—个与他的本质甚为疏远的世界。
他越是行动,自己的内心越是匮乏,越来越远离那个真实的自己。最终,他到达了自我异化的极限,精神荒芜,丧失了自我,选择了自杀。
实际上只有他接受了自己的口吃,就能够恢复自己的伤痕,也找到真实自我的力量了。
所以对内心的创伤最好的疗愈并不是努力去克服它,而是接受它的存在,与它和谐共处。
把有限的精力放在发展自己,找寻自己上,当你能够接受自己,认同自己,把自己当成一个足够大的容器,妥善地安置自己的情绪、优点和缺点,无论别人怎么评价都不会影响自己的时候,就会发现你的伤痕已经不知不觉痊愈了。
可以这样接受自己
在明白要接受自己之后该怎么做?《稳:自洽地接住生命中所有的未知》中也提出一些很有效的好方法。
01 换一个合适的目标
抛开过高的不切实际的目标吧,“合适”比“优秀”的更加重要。所谓“合适的目标”是指,为这个目标付出的努力很快乐,并且能够让人的情绪变得成熟。
不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期待,不是为了消除自己的自卑感而让人刮目相看,而是一个能够让自己感到心里很平静,能够让自己真的有发自内心的热情的事物。虽然结果也很重要,但是过程更加重要,所以不会有不安。
比如每天去跑步,你享受的是奔跑中吹过的微风和大汗淋漓的酣畅;
比如和朋友的交往,你感到的是交谈的轻松和陪伴的温暖;
比如工作中,你享受到的是全神贯注的成就感,通过一个个合适的目标来确立真正的自我。
02 定期过没有意义的一天
你总是感到焦虑。如果哪—天没有产出你就会感到焦虑;如果哪—天没有明确的成果你就会心里不踏实;今天没有学会什么新的技能就会感到焦虑。
其实你需要是焦虑本身。
只有为了什么事而活的人生,就像是沙子堆成的城堡。换句话说,这种自我是易碎的。这样的人,如果没有某样东西的支撑就会活不下去,他们的支撑点不是自我。
如果肩上背着沉重的负担,会活的很辛苦。
试着去体验的—天正是现在的你看作“没有收获的—天”。
好好吃饭,晒太阳,听音乐,发呆,只是普通地过了—天的日子,这样的日子才是你成长所必要的东西,才能感知到属于自己的生命,在这样的日子中,会建立起人活着的基础。
03 除了要相信自己,还要相信别人
相信自己是比较容易做到的,而相信别人是比较困难的,毕竟总是有不同的信息在告诉你,知人知面不知心,防人之心不可无。
可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最重要的不是比较和敌对,反而是信赖。比起害怕自己的弱点,不如去害怕自己那颗不会信赖的心,因为不信任与敌意是被捆绑在—起的。

在心底觉得自己不被周围的人所接受的人,就会想在所有事上证明自己的价值;

明明失败也可以得到他人的认可,你却以为只有成功才能获得尊重,所以什么事都想去竞争;

因为害怕别人看到自己的弱点就虚张声势,却不知道这种虚张声势也会反过来加强自己很弱从不值—提的感受。

每个人都能够感受到别人身上散发出来的失望与敌意。
所以,彼此信赖,才能够坦诚地面对自己的心,让情感健康的在彼此心中流动,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让你的心获得真正的平和。
《想见你》故事的最后,黄雨萱真正明白了这一点,在时光倒流的那一刻,她充满信心的告诉陈韵如,你也许不够完美,但是你已经足够好了。相信她可以用自己的能力找到自我。
而我们,也会真正的认识自己,接受自己,顺,不妄喜;逆,不惶桵;安,不奢逸;危,不惊俱,内心安稳自洽地接住生命中所有的未知。

《稳:自洽地接住生命中的所有未知》

好书推荐:哈佛心理学导师带你走出困境:内在稳了,前程就稳了!无膨胀、无执念、无退缩、无抱怨,就是稳。2020飓风过后,我们依旧很稳!

老规矩,留言送书~评论区随机抽取5位读者,听说点了“在看”的宝宝更容易获奖哦~第二天早上10点开奖!

责任编辑:于超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