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近体诗分为哪两种,如何赏析?

 梧桐树边羽 2020-03-15

有朋友提问:近体诗分为哪两种?如何赏析?


近体诗是中国旧体诗中遵守平仄格律的作品。平仄格律是唐朝诗人建立的一套音韵规则系统,极大地简化、规范了南北朝时期声韵学家的四声标注法在诗歌创作中的应用。使用平仄格律创作出来的近体诗,丛先天上就避开了汉字联句的语言音病,从而保证了诗歌的音律清朗,表达流畅。

但是平仄格律只是一种不完全归纳,也就是说不遵守格律一样有清朗流丽的好作品。所以格律只是作为一种辅助工具存在,并不限制古代诗人浪漫恣肆的个人表达。学会格律,对写诗的人是有好处,即便你不喜欢格律限制,你也知道为什么不喜欢,在什么地方不使用格律更好,这样作品才能超越格律,成为精品而不是肆意妄为的垃圾作品。

近体诗分为哪两种?

这个你得看从哪个角度去分。如果从平仄关系来看的话,是不需要区分的。所有近体诗都必须遵守平仄相替、相对、相粘的规则,没有例外。

如果按照长短来分,在我们看来,基本上就是四句的绝句和四联的律诗,因为是格律体,我们要标清楚的话,就是律绝和律诗。

律绝为四句,律诗为四联八句,格式上都遵守平仄关系,内容上基本都是“起承转合”的文法,只是绝句对应是一句一字(起、承、转、合),而律诗对应是一联一字(起、承、转、合)。另外律诗的中间二联是要对仗的,这是律诗特有要求。

那是不是近体诗就是这两种?答案是否定的。还有一种十句以上,遵守平仄格律的长诗,因为既长又对仗,就像大规模的军队,所以我们称之为“排律”。排律实际上就是把律诗的中二联无限拉长,但是一定要遵守平仄关系和对仗。

近体诗从句数来分实际上是三种格式:律绝、律诗、排律。

那么从单句字数呢来区分呢?近体诗的单句字数是固定的,是整饬的,绝对不会出现长短句。日常使用的是五言、七言。五言律绝我们简称“五绝”,七言律绝简称“七绝”,五言律诗简称“五律”,七言律诗简称“七律”。

可是同样还有大家不是很熟悉的六言绝句。六言诗遵守特有的六言格律,和其他平仄关系,我们也可以认定是近体诗。因为不多,所以就象排律一样,大家很少提到,但是六言格律是存在的。具体的六言格律以及五七言格律关系本人都有文章专门论述,这里就不再重复。

要从单句字数,也就是“几言”来分的话,实际上也有三种:五言、六言、七言。

回答问题,结果把问题推翻了。不过大家熟悉的就是绝句、律诗、五言、七言,其他的格式知道就行了,有兴趣的可以去我的专栏看看。平时基本上看不到,也不会去创作排律和六言近体诗。

如何赏析?

诗言志,诗是韵文。

一首诗词的赏析无非就是感情和文采。

你是不是读懂了?你是不是被诗词里面蕴含的浓烈感情感动了?这首诗到底写得怎么样?把这三个问题解决了,诗词的赏析基本到位,再通过个人文风表达出来就是你对这首诗词的赏析文章。如果三点全都做到位了,这自然就是一篇好的诗词赏析。

但这里问的是近体诗如何赏析,近体诗和其他文艺作品的区别在哪?就在平仄格律。

所以近体诗的赏析必然牵涉到平仄的运用,韵脚的选择,对仗是否合理这些“形而上”的东西。为什么很多人不喜欢格律诗,因为他不懂格律,他不知道那些近体诗的优美句子之间的相互关系,不知道为什么会出现特殊的“诗家语”,其实很大部分文学修辞就是为了雅化,同时理顺平仄。

为什么我们喜欢读唐诗?因为雅俗共赏。为什么喜欢民歌?因为就是大白话。为什么我们不喜欢西昆体?因为太高雅,用典太多,我们读不懂。

而近体诗正是诗歌雅化的一个关键步骤。唐诗因为处在这个过程之中,大部分还是好懂的。但是我们赏析又不能只限于唐诗,当我们读到讲理的宋诗,用典繁复艰深的时候怎么办?该如何赏析?

只有不断提高我们自己相关的知识,了解那些用典出处,才能真切地领会到诗人的创作意图,并与他共鸣,做出最心领神会的赏析。

近体诗的赏析远比古风要难,其实真难点并非格律,而是难在文学艺术、修辞手段的提高。比如我们看唐前诗:“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难懂吗?一点都不。再看李商隐的近体诗:

锦帏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

垂手乱翻雕玉佩,折腰争舞郁金裙。

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

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

如果不熟悉典故,不了解作者,谁知道这是写的什么?

赏析近体诗需要大量的知识打底,不仅仅限于格律,还包括当时的时代风气、社会环境、作者的人生经历、创作使用的各种典故,都要清楚。这确实麻烦,不过一旦了解,就会知道诗人的比喻、用典实在太精妙,和古风那种拙朴的风格比起来,是另外一种独特的心有灵犀的领会。

简单说起来,近体诗的赏析无非文采和感情两个方面:体式之妙和意境之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