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医证治要点

 一指禅月 2020-03-15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临床症状类似于普通慢性胃炎,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多因幽门和十二指肠功能紊乱,胆汁不能排于小肠却倒流到胃内,而碱性的胆汁对胃粘膜损伤很大。所以按照一般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抑酸,促胃动力,保护粘膜的诊疗方式,效果不十分显著。由于受饮食和情绪影响较大,病情呈反复发作,症状长期存在,使患上本病的朋友情绪亦非常焦躁,下面重点讨论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列举医案,为临床提供思路。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医证治要点

一.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表现

本病女性发病率多于男性,多见于体质减弱形体偏瘦的女性,或经常饮食无规律,情绪不畅,生气恼怒的人,表现饭后胃胀胃痛,干呕恶心,严重者呕吐苦涩胆汁,口苦心烦,有的患者出现胃中灼热,烧心,症状与慢性浅表性胃炎相似,特别之处在于部分患者出现后半夜凌晨胃部不适,凌晨胃内食物基本排空,残留在胃里的胆汁刺激性较强,或短时间体重减轻,因胆汁是消化液,倒流入胃,出现消化吸收不良,一般通过临床表现和电子胃镜检查可以确诊。

二.中医学的病机诊断

中医认为,胆汁储存在胆腑之中,胆腑又称为“中清之腑”,胆汁排泄以降为顺,上逆倒流于胃内,出现胃部症状,《内经》阴阳应象大论中说:“浊气在上,则生嗔胀”。胆汁为什么能逆于上形成浊气呢?通俗讲,根源在于脾胃不能很好的升清降浊,脾主运化饮食升清,胃主受纳饮食降浊,脾胃为一身气机升降之枢纽,中焦脾胃虚寒,不能升清降浊,就出现了胃部不适,胀满疼痛,胃部怕冷等表现。胃为六腑通降之本,胃不降,胆经必不降而反上逆,胆经上逆,胆为阳经,内藏相火,上逆则形成热象,故常表现胃中灼热,烧心口苦,心烦叹气,《内经·邪气藏府病形》:“胆病者,善太息,口苦,呕宿汁中说‘’,综合分析,本病的根本病机在于脾胃不合,中气虚寒,胆火上逆,临床上病证常虚实互见,寒热错杂。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医证治要点

三.常见证型的中医学的治疗

1.中气不足,寒热错杂

多见于形体瘦高或患有胃下垂的人群,辛辣饮食或熬夜生活不规律,出现饭后胃胀,胃部怕冷,口苦咽干,干呕食少,头晕耳鸣,乏力便溏,心烦急躁,大便下坠,小便短黄或频数,舌淡苔薄黄或腻,脉虚数,或弦

治则:补中益气,辛开苦降

方用:补中益气汤和半夏泻心汤加减

黄芪 柴胡 升麻 半夏 黄连 陈皮 党参 白术 甘草 炮姜 当归 白豆蔻

中虚便秘者,重用生白术,胃虚生痰者合用二陈汤。

2.肝胃不和,胆火不降,毒浊瘀阻

多见于情绪不畅,经常生闷气,胆汁反流反复发作,胃胀,隐隐胃痛,夜间凌晨加重,厌食油腻,情绪急躁焦虑,大便不畅,烧心干呕,舌红或青紫有瘀斑苔薄黄,脉弦或沉缓

治则:调和肝脾,化湿泻浊,解毒活血

方用:柴桂汤和小半夏加茯苓汤

柴胡 桂枝 白芍 茯苓 半夏 黄芩 人参 甘草 白花蛇舌草 莪术 砂仁

胆汁反流性胃炎康复要注意饮食清淡,定时定量,细嚼慢咽,忌食辛辣油腻,粘糕等不好消化的食物,适当慢跑,排解焦虑情绪,千万不能熬夜,规范治疗,相信,完全可以恢复健康!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医证治要点

温馨提示:本文是根据个人临床经验所作,为中医临床提供辨证思路,具体情况需要具体分析,不可盲目照搬,自行调配方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