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野一雄 原著 王宁元 译 1 白术附子汤治疗感冒 尝读《金匮要略》中风篇“术附汤,治风虚头重,眩苦极,不知食味。暖气补中益气”条文,便想用术附汤治疗感冒。 前几日,我患感冒,发热虽不太高,但身体感觉很差,眼睛花且疼痛,食欲一般,脉浮涩。想到是试用术附汤的好机会,便将附子1.0、白术2.0、甘草1.0、大枣1.0、生姜1.0煎煮顿服,服用一次即感觉身体爽快。其后因外出过多,又出现流鼻涕症状,但身体感觉良好。作为医生却不注意养生出现反复,但侥幸未再服药就痊愈了。 我自己患感冒经常服用四逆汤、桂枝人参汤等治愈。这次流感,开始时服用西药,引起明显胃部不适,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还是用四逆汤治愈。我妻子也患流感,服用阿司匹林后出现心下痞满,用桂枝人参汤后恢复。 似乎虚性体质者服用西药感冒药或阿司匹林容易出现副作用。 曾有对热退后恶寒脉沉者使用芍药甘草附子汤导致呕吐发生的失败病例。也有曾用桂枝二麻黄一汤获得良效的经验。 仍在考虑寻机使用一些方剂治疗感冒,如桂枝二越婢一汤、文蛤汤、续命汤、三黄汤、竹叶汤、三物黄芩汤、竹皮大丸等。 2 甘草附子汤治疗感冒 80岁女性,胆结石治疗中,使用柴胡桂枝汤消除了疼痛,又诉1月10日上厕所时感觉发冷,哆嗦不止,伴轻度头痛。虽然怕冷,却光着上身躺在被子里。舌红干燥,明显口干舌燥。脉浮涩数。 使用甘草附子汤治疗感冒并不罕见,但上身不穿衣服见人者第一次遇到。 使用该方的理由见辨脉法25条之师曰病人脉微而涩云云。 投予1日量而愈。 3 四逆汤治疗感冒(1) 患者是我本人,因身体不适勉强去旅行,周日回家后感冒,发热至37.8℃,脉浮数尚有力,颈项至背腰部明显拘强不适。考虑为葛根汤正证,服用该剂一次。于是身体感觉忽地暖和起来,湿漉漉地汗液渗出。不巧此时有久违的朋友来访,便勉强起床交谈约1小时,其间未觉恶寒等不适。待朋友走后,再测体温仍未下降。脉象变得有些收束感,有些弦和浮的样子。于是考虑调和阴阳疏布津液,服用柴胡桂枝汤后就寝。 翌日早,感觉无明显不适,体温36.8℃,便勉强去横滨的诊所上班,打算早早下班回家,躺在被窝里撰写讲义的纲要。到晚上身体感觉不佳,路上风很冷,到家后体温为37.6℃,多少有些恶寒感,理解为“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当用芍药甘草附子汤。因为前面服用葛根汤之后,有一定程度汗出且持续,连脚都感潮湿,但身体轻松。所以,一边躺着,一边考虑着桂枝加附子汤等,头脑直奔向芍药甘草附子汤。但用药后也未解除恶寒。 周二早上体温达38.3℃,起床后觉左侧眼球发紧,疼痛放射至头部,一时睁不开眼。将该症状理解为眩,服用真武汤,无反应,体温达38.4℃,但自身感觉并没有加重。夜间,自己诊断为符合桂枝、附子方剂的脉象,而服用了药物。翌日早上体温达38.5℃,开始不安,便请大塚先生来诊。我叔父也来看我。胸部腹部均未见异常。他们的意见为,不会是肠伤寒病,处方仍以桂枝附子配伍的桂枝加附子汤为宜。我叔父建议用一次缓泻剂也许有用。于是服用一次无特别影响的轻量缓泻剂,至傍晚有2次普通大便,后来出现水样便。无腹痛,发热未有下降。 自觉手脚冷嗖嗖,抱着暖水袋舒服些。体温已超过38.0℃,但没有发热感觉,并有贫血,所以这无疑是附子证。无舌苔,是阴证的症状。但应该选用哪个配伍附子的方剂呢。诊脉,感觉右侧稍弦,脉搏为80次/分,相对于体温来说,脉率偏迟。无论怎样考虑,都是里有寒的病态,除使用温热剂以外没有别的办法。 因而与大塚先生商量,作四逆汤(甘草2.0 干姜2.0 附子2.0),仅服用了半剂。此时体温为37.7℃,1小时后为37.0℃整,再过半小时为37.3℃,脉搏基本同前,可以看出当时很是紧张不安。于是,又服用了所剩的半剂药物。 体温由此转为正常,虽又有1、2次的水样便,也很快恢复。持续整整三天的不明发热,用四逆汤利索地解决了。 对于四逆汤的一般印象是,该方剂似乎仅用于发生手足逆冷、腹泻并且必须向家属交代病重的危重症场合。其实并非如此,我在日常治疗中频繁使用该方,应用指征是里寒,脉象既沉又微,或反而浮弱、浮迟。我当时的脉是弦迟,但如果由他人来诊脉,也许说成弦细或涩。 脉诊重要的一项,就是不要被弦、细等文字所束缚。如紧弦之脉,大黄附子汤也是紧弦脉,但不能因为名称上一致而选用大黄附子汤。即使小柴胡汤,也可见弦细、迟浮弱、浮细、阳涩阴弦、沉紧、弦浮大等各种各样的情况,不可以“此即小柴胡汤之脉”进行名义上的判断。另外,有时在实际脉诊时,是浮还是中,是弦还是滑,是芤还是洪,苦于难以判断清楚。需要参照其他证候,判断应该取其浮还是应该取其弦,换言之,就是选择作为浮来解释,还是作为弦来解释,该过程并非纯粹客观结果的呈现,而是在判断选择上加入了强力的主观能动。同时不可忘记进行比较,脉象与其他症状是相符合,还是相矛盾。 4 四逆汤治疗感冒(2) 四十岁女性。发热39.8℃,主诉恶心、头痛、腹满。脉搏90次/分,沉弱。咽、胸、腰部无变化。下腹部膨满,沿升结肠部位有抵抗压痛,大便正常,无腹鸣音。 是蛔虫症,还是肾盂肾炎,虽考虑多种可能,但最后的诊断仍是感冒。根据脉象和腹满,投予四逆汤(甘草3.0 干姜2.0 白川附子1.0)1日量。 翌日热退痊愈。 5 白虎加桂枝汤治疗流感(1) 24岁男性。12月20日发热38.2℃,头痛,关节痛,脉尺紧。未仔细考虑便给予麻黄加术汤,从根本上便无取效的道理。其结果,脉变大,口渴、头痛加重前来二诊。但热不寒,骨节疼烦,为阳气独发,故投予白虎加桂枝汤,仅1日量便完全治愈。 今年的感冒,由于内外均为热的原因,麻黄汤、葛根汤之类一次也没用上。使用白虎加桂枝汤治疗感冒、流感,此为首例。 白虎加桂枝汤 知母6.0 甘草2.0 石膏16.0 糙米20.0 桂枝3.0 6 桂枝二麻黄一汤治疗感冒 4岁女孩,疑似感冒发热,某医先给予葛根汤再改为小柴胡汤加石膏,未退热。邀请小儿专科的某医院院长会诊,诊断为扁桃体炎,治疗后仍未解热。然后邀我会诊。 患儿到下午5时左右,就出现发作性剧烈头痛,恶寒后发热,体温可达40.0℃以上,两侧扁桃体均肿大,无红赤,脉大,口渴。 于是先想到白虎汤,但重新考虑后,觉得这种脉象,石膏不能去除,遂投予桂枝二麻黄一汤。仅服用1次后,下午未再发作。夜间睡眠良好,就此而愈。我怀疑其为肾盂肾炎,但判断错误,仍是单纯的感冒。 但并不是每一例都可以1剂而愈,这些病例药运好。 7 大青龙汤治疗感冒 对于大青龙汤或四逆汤,一般印象是作用太强、很不好用。但令人意外的是,实际上这类方剂应用的场合很多,作用也并非甚为剧烈。 七个月的男婴,感冒发热40.0℃,有时头部摇动、喉中有声音,莫非是脑膜炎,家人很担心。诊察,脉浮数。为解上述烦躁状态,予大青龙汤三分之一量,翌日体温转为正常。 8 白虎加桂枝汤治疗流感(2) 24岁男性,约3天前患感冒,服用阿司匹林等感冒药,又注射青霉素治疗,均无效。发热,体温38.6℃,初起时腰痛,现在头痛,无恶寒。 也无咳嗽。 脉大而有力,数。其他无明显异常。 今年暖冬,气候异常,葛根麻黄证少,别样的方证多见。大体上,冬天的感冒类型以表有寒胃有热者为普通常见,但因今年温暖气候,在表亦为温,推测其受表热里热夹挟之累,从而形成了该患者这样的白虎加桂枝汤证吧。 1日量便治愈。 白虎加桂枝汤 知母6.0 石膏16.0 甘草2.0 桂枝3.0 糙米20.0 9 黄芩汤治疗流感 6岁男孩。初诊2月13日,昨日开始诉腹痛,发热。附近诊所的医生怀疑为阑尾炎,嘱稍加继续观察。 因为是孩子,脉象未能很明瞭,尽量仔细诊察,感觉尺部呈中等度紧张。无呕吐,诉轻微头痛。胸部无异常,腹部略膨满,回盲部及其他部位未触及抵抗。 以头痛为太阳,以腹痛为少阳,考虑为太阳少阳合病,投予黄芩汤二分之一量。诊断为流感伴腹痛,非阑尾炎。 黄芩汤 黄芩1.5 芍药、甘草各1.0 大枣1.5 水1合煎煮成3勺去滓,1日内分3次口服。 服药1次后,腹痛去除。服用2次,头痛消失。3服后热退。就此痊愈。 (译自《汉方医学大系3 治疗篇》雄浑社) |
|
来自: 彼案 > 《王宁元.腹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