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疗肿瘤发热、暴聋、感冒高热、产后高热、流感、败血症等​------柴胡白虎汤

 伟111 2023-11-10 发布于河南

导读:柴胡白虎汤,出自俞根初《重订通俗伤寒论》卷二。具有清热生津,和解少阳之功效。主治寒热往来,寒轻热重,心烦汗出,口渴引饮,脉弦数有力。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肿瘤发热、暴聋、感冒高热、产后高热、流感、败血症、胆道感染发热、不明原因发热等。

方歌     柴胡白虎粉膏知,荷叶芩甘粳米施。和解清凉润胃燥,少阳阳明此方医。

组成     川柴胡一钱(3g),生石膏(研)八钱(24g),天花粉三钱(9g)、生粳米三钱(9g),青子芩一钱五分(4.5g),知母四钱(12g),生甘草八分(2.4g),鲜荷叶一片。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     清热生津,和解少阳。

主治     寒热往来,寒轻热重,心烦汗出,口渴引饮,不欲饮食,大便秘结、小便少、苔黄而干,脉弦数有力。

方解

本方具解表散邪,清泄里热之功。是为阳明高热,表邪不解而设,属阳明太阳合病。

白虎汤出自东汉《伤寒论》,由石膏、知母、炙甘草、粳米4味组成,清热生津,专治阳明经热的大热、大汗、大烦渴、脉洪大证;成为清气分大热的主方。《伤寒论》;加人参,名'人参白虎汤',增大补益气阴之力,可治四大证而见烦渴不止的气津两伤证;《金匮要略》加桂枝,名'桂枝白虎汤',可治白虎汤证而兼营卫不和;宋《类证活人书》加苍术,名'苍术白虎汤',可治白虎汤证兼湿困的湿温证、风湿热证;清《通俗伤寒论》以白虎汤加柴胡、黄芩、天花粉、鲜荷叶,名'柴胡白虎汤',治寒热往来,寒轻热重证.

《通俗伤寒论》谓:'暑湿疟,内经谓夏伤于暑,秋必疟,但暑必夹湿.当辨其暑重于湿者为暑疟,湿重于暑者为湿疟.

暑疟初起,寒轻热重,口渴引饮,心烦自汗,面垢齿燥,便闭溺热,或泻不爽,舌苔黄而糙涩,甚或深黄而腻,或起芒刺,或起裂纹.湿疟初起,寒热身重,四肢倦怠,肌肉烦疼,胸腹痞满,胃钝善呕,便溏溺涩,舌苔白滑浓腻,甚则灰而滑腻,或灰而糙腻,舌边滑润,脉右弦洪搏数,左弦数者.

疟因于暑,《金匮要略》所谓弦数者多热是也,若右弦滞,左沉弦细软者.疟因于湿,《金匮要略》所谓沉细者湿痹是也.

治暑疟,先与蒿芩清胆汤清其暑.暑热化燥者,则用柴胡白虎汤清其燥.若兼肢节烦疼者,去柴、芩加桂枝(五分)以达肢.兼胸痞身重者,去柴、芩、花粉,加苍术(一钱)以化湿.肺中气液两亏者,去柴、芩,加西洋参(钱半至二钱)以益气生津.湿疟先与柴平汤燥其湿,湿去而热多寒少,胸膈满痛者,则以柴胡陷胸汤宽其胸,胸宽而热透口燥.溺短赤涩者,则以桂苓甘露饮(川桂枝二分拌飞滑石六钱,赤苓、猪苓各二钱,泽泻钱半,生晒术五分,生石膏、寒水石各研细四钱),辛通以清化之.'桂枝白虎汤为治暑疟的正方,叶天士谓此方二进必愈,确是实际经验.

湿疟治法,何廉臣先生在《全国名医验案》指出:'湿疟之为病,当辨湿重于热者,藿香正气散加减;热重于湿者,苍术白虎汤加减.'《仿寓意草》记有暑疟一案,'李曜西子疟症误药几危治效.李青原之弟曜西,吾长子之襟兄也.其子于初秋患疟,医者为徐姓,延至八月中,忽请予诊.据云疟本寒少热多,多汗而热难退,徐医连投白虎汤,石膏每用一两,热较减而寒较多,现则寒后不能转热,有气自少腹上冲,疼痛异常,至不能受,约有一时然后渐渐转热痛,随热减热壮而后痛止,胸次饱闷,饮食不进,神情疲败.徐医屡用顺气止痛等法,全然不应,故请斟酌.''余问何以用白虎汤?据云因病者热多渴饮,予问渴饮几何?热时约饮二十次,每次一茶碗盖.

予笑曰:次数虽多,茶碗盖贮茶无几,虽二十次不足两碗,不算大渴,再问病人欲冷饮欲热饮,则专用热饮.予曰:据此则大错矣.书载白虎汤症,必大渴欲冷饮,而后可投,足见虽渴欲饮而不欲冷饮,尚不可投也.'

方中柴胡达膜,黄芩清火为和解少阳之君药。臣以白虎汤之法用石膏、知母、粳米、甘草,是因此少阳证少而轻,阳明证多而重也。佐以天花粉,为救阴液而设。使以荷叶,为升清而用;诸药相合,共奏清热生津,和解少阳之功。

柴胡白虎汤用于治疗(1)暑疟初起,寒轻热重,口渴引饮,心烦自汗,面垢齿燥便闭尿热,或泻不爽,舌苔黄而糙涩,甚或深黄而腻,或起芒刺,或起裂纹,脉弦数之暑热化燥者;(2)温疟,热重寒轻,脉弦数者;(3)膜原伏邪,有春感新寒触发,如热势犹盛,斑疹隐隐者。

临床上出现感冒高热,产后高热等病,出现身热,口渴,汗出,胸胁苦满,舌红,苔黄,脉洪大弦数者,可用本方加减治疗,暑月感冒,发热汗多,口渴,或大便不调,小便黄赤等,可用本方治疗。

四时感冒,汗出热不减,即有少阳往来寒热,又有阳明热盛,口渴饮水,用本方内外兼治,颇合病机。时下,滥用感冒药,发汗过甚,风寒之邪未罢,热甚耗气伤津,酿成三阳合病,前人有柴葛解肌汤,符合病机,与柴胡白虎汤相比,可谓是异曲同工。

加减化裁

烦渴甚,舌苔黄干,加北条参12g,芦根18g,益气生津;呕吐不食,加鲜竹茹15g,清胃止呕等。

禁忌    孕妇及经期慎用。

医案精选

王某,男,56岁,2014年1月30日初诊。患者主诉发热8天。患者因劳累受凉致发热恶寒,头痛,周身酸痛,查血象:9.13x109/L,N72%,胸片示:肺纹理增粗。经用抗菌素、解热镇痛药治疗3天仍然发热来诊。

刻下发热40.1℃,以午后为甚,不恶寒,无身痛,咳嗽不显,口干欲饮,口苦,恶心,大便5天未解,腹轻胀,舌苔薄黄舌质偏红,脉细浮小滑。结合当下运气特点,应属少阳阳明合病,故予柴胡白虎汤化裁。

处方:柴胡30克,黄芩10克,法半夏10克,党参15克,炙甘草5克,大枣10克,生石膏50克(先煎)知母10克,生军10克(后下),厚朴10克、炒枳壳10克、六曲10克,2剂。日1剂,水煎服,每次150毫升,日服2次。

二诊:患者诉服上方1剂后即汗出热渐降,大便通,腹胀除,2剂服完,口渴明显减轻,恶心口苦也明显缓解,体温降至正常,舌苔薄,脉细。后以清养肃肺剂3剂善后。

陈某,男,71岁,2014年2月12日初诊。

患者主诉发热1周。开始有恶寒、头痛、身痛、流清鼻涕,因发热曾服用过解热镇痛药及中药荆防达表汤、银翘散之类,发热未已来诊。

刻下:发热39.7℃,以午后及夜6~7点为甚,发热前稍有恶寒,口渴明显,口苦,口粘,呛咳,咳吐白粘痰,舌苔黄腻而燥,舌质暗红,脉浮滑数,以柴胡白虎汤加味,因有舌苔黄腻、呛咳、咯吐白粘痰等,故复入清化湿热、清宣肺气之品。

处方:柴胡35克,法半夏10克,黄芩10克,党参30克,炙甘草5克,生石膏45克(先煎),知母10克,冬瓜仁15克,生薏仁30克,芦根30克,桃仁10克,前胡10克,枇杷叶15克。2剂。日1剂,水煎服。

二诊:患者诉服上方1剂后即汗出热退,咳嗽减轻,口渴、口苦也明显缓解,胃纳欠香,大便溏,精神欠振,舌苔薄淡黄腻,脉细濡。

处方:党参30克,炒苍白术各10克,青陈皮各6克,麦冬lO克,五味子6克,升麻6克,生黄芪25克,葛根12克,炒黄柏6克,泽泻6克,六曲10克,大枣10克,枇杷叶15克,炙甘草3克,生姜3片。5剂。日1剂,水煎服,每次150毫升,日服2次。

三诊:5剂服完,咳嗽、咳痰明显缓解,精神渐振,胃纳已开,大便转实,舌苔腻渐化,后以原方7剂巩固。

按:两案高热患者,从临床表现看,均有发热,午后为甚,恶心口苦,口渴等邪入少阳阳明合病之候,因此,选用柴胡白虎汤作为主方。案一,是少阳、阳明经证兼大便干结、腹胀等阳明腑证,故合用小承气汤,患者服用1剂即汗出便通,热退胀除;案二,初诊时属于少阳阳明兼湿热、瘀热(口粘,舌苔黄腻舌质暗红)实证,故选用柴胡白虎汤合《千金》苇茎汤意,药服1剂即汗出热退:二诊时出现胃纳欠香、大便溏、精神疲乏、舌苔薄淡黄腻、脉细濡等气虚湿热候,据“实则阳明,虚则太阴”之理,遂改用李东垣的“清暑益气汤”意以益气健脾、化湿清热,药后胃口开,精神转振。本案证治过程符合《内经》“必先岁气,无伐天和”及“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之旨,“谨候气宜,无失病机”,方随证转,故获捷效。

季节性流感高热的证治,皆是以柴胡白虎汤为主,如出现太阳证未罢而合病少阳阳明者,可以据证配合桂枝汤、大青龙汤;如为太、少陷入阳明出现阳邪成实候(发热、腹泻等)当复入葛根芩连汤;如同时兼有阳明腑证,则合用承气汤;若兼风寒湿郁热,则可配合九味羌活汤,验之临床,获效甚捷。

注     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如照方抄录服药,后果自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