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锻炼心肺功能,就只能练有氧?练无氧不行吗?

 昵称Y7IF9bim 2020-03-15

#健康真相馆##健康真相官#

有很多人以为,要练心肺体能,就必须做有氧,如慢跑、游泳、自行车,而做短跑、力量器械这种就无法锻炼到心肺体能,甚至会以为,在做无氧时心率飙升,会对身体还有害。

不是这样的,无论做有氧还是无氧,都会对心脏产生有益的塑造。

什么是心肺功能

心肺功能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肺部吸入空气,通过肺泡与血液交换氧气,它主要与你的肺活量、肺是否阻塞相关,这部分我们先不谈。

二是心脏把富氧血液泵到全身,供身体使用,这也是本文要谈的重点。

我们都知道,运动员往往具有高功能、高储备的大心脏,这在竞技体育运动中的作用早已被人关注,并引起科学界的兴趣,早在1998年4月里约热内卢召开的国际心脏学年会上,运动心脏研究就被列为重点专题,并预言运动心脏研究将成为下个世纪心脏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锻炼心肺功能,就只能练有氧?练无氧不行吗?

无论是耐力运动员(如长跑),还是力量运动员(如短跑、举重),他们的心脏都会与常人不一样。

但是,因为供能方式的不同,有氧和无氧运动,对心脏的塑造,是有差异的。

人体的三种供能方式

人体有三大供能系统,分别是:ATP-CP系统、无氧糖酵解系统、有氧氧化系统。

但是,我们的身体不是一刀切,三个供能系统各自独立的,事实上我们进行运动时,往往是三个供能系统混合供能,只不过比例不同,有氧运动就是以有氧氧化系统为主,它的特点是“细水长流”,要求长时间的持续输出,但是功率不高。

而力量训练是以ATP-CP、无氧糖酵解供能为主,要求短时间的高功率迅猛输出,但缺点是无法吃就,通常几秒钟(ATP-CP)到几分钟(无氧糖酵解),供能物质就消耗完毕,需要进行组间休息和再恢复。

正是供能方式的差异,导致不同项目的运动员心脏形态,会做出不同的适应性改变。

不同运动对心脏的塑造

我们都知道,运动锻炼提升身体素质的本质,是身体对外界刺激所做出的应激反应,它不得不耗费更多的能量来发展和增长某些素质,来应对外界刺激所带来的压力,心脏的强化同样如此。

耐力型运动员(如长跑)心脏为离心性肥大(Eccentrichypertrophy),以心腔扩大为主,也伴有心壁增厚,主要表现为心脏增大,血容量增加,每次跳动可以泵出更多血液来供身体使用。

力量项目运动员(如举重)心脏为向心性肥大(Concentrichypertrophy),以心壁增厚为主,主要表现为心肌肥大,心脏收缩能力增强,每次跳动,能够更快速有力地把血液“射”到全身。

锻炼心肺功能,就只能练有氧?练无氧不行吗?

但这两种运动员心脏类型,都会在平静时表现为心率缓慢(窦性心动缓慢),心脏每博量增大,而运动时心力储备可以被充分和快速动员,心输出量提高。

锻炼心肺功能,就只能练有氧?练无氧不行吗?

所以无论是有氧也好,都会使得心脏在形态和机能上产生良好适应,而且也都使调节能力得到改善,长期训练者的心脏动员快,潜力大,恢复也快。

比如,力量训练者在体检时往往也会发现,自己和耐力训练者一样,也出现窦性心动过缓,表现为平静时都会出现心率比较低,心脏的负荷减小。

需要注意的是,运动心脏具有可复性,完全停止训练后,心脏的这些适应性改变会消失直至恢复到原来水平。

原因在于,外界的刺激消失以后,心脏就不再需要额外的功能储备了。

所以,获得一颗强壮心脏的关键在于动起来,这会让你获得一颗运动员心脏,无论你做有氧还是无氧。

而如果一直躺在沙发上,你的身体自然会更倾向于获得一颗羸弱的“沙发心脏”。

锻炼心肺功能,就只能练有氧?练无氧不行吗?

参考资料:

【1】《运动生理学》教材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巩清波,巩红英,曾妍 《运动对心肌形态结构及生物学的影响》

【3】彭峰林,乔秀芳 《运动与心脏结构的重塑》

【4】凤少明《论有氧运动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今日例汤:

我常常听到人说,我才不想去运动,一旦停下来就反弹了。

的确,运动对身体的改善是长期的事,而你停下来后,这些改善也会慢慢消失。

但这很合理,就像你给老板做一年工,老板发你一年薪水,而不会从此养你一辈子。

所以你尽可以嘲笑那些每天努力工作的人:

“反正你们终于有一天会干不动的,就像我现在这样”。


我是一名力量举运动员,营养师,如果你想要系统、高效地学习肌肉力量的锻炼手段和训练计划安排,请看这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