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李儋元锡》 唐代: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一春又一春,花落花开,即景生情,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分别之后的思念,由此也联想起在茫茫世事下命运的难料,不由泛起阵阵春愁,让作者心中郁郁、孤枕难眠。 《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唐代:白居易 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 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 白居易与元稹是很好的朋友,互相之间有很多诗歌酬唱,这首诗是白居易在长安,与他的弟弟白行简和李杓直(即诗题中的李十一)一同到曲江、慈恩寺春游,又到杓直家饮酒,席上忆念元稹,是一首因事起意之作。 《春愁》 唐代:韦庄 自有春愁正断魂,不堪芳草思王孙。 落花寂寂黄昏雨,深院无人独倚门。 庭院深深,花瓣飘落,孤身独守,心中思念亲人的惆怅让人肝肠欲断,所以根本无心去感受春草的美好。 《一剪梅·舟过吴江》 宋代: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 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 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 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作者乘船漂泊在滨临太湖东岸的吴江,想想自己有家难回,思乡心切,一片春愁,借酒排解,“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抒发了年华易逝,人生易老的感叹。 《蝶恋花》 宋代: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作者伫立高楼,极目望远,一种黯然销魂的“春愁”油然而生。这是一首怀人之作。词人把漂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念意中人的缠绵情思结合在一起写,采用“曲径通幽”的表现方式,抒情写景,感情真挚。 《燕归梁·春愁》 宋代:石延年 芳草年年惹恨幽。想前事悠悠。 伤春伤别几时休。算从古、为风流。 春山总把,深匀翠黛,千叠在眉头。 不知供得几多愁。更斜日、凭危楼。 这首词托为女子口吻叙写春愁。一年又一年,春草总是惹起离恨,回想前尘往事总是心中忧愁,伤春伤别的情怀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啊! 《虞美人·春愁》 宋代:陈亮 东风荡飏轻云缕,时送萧萧雨。 水边画榭燕新归, 一口香泥湿带、落花飞。 海棠糁径铺香绣,依旧成春瘦。 黄昏庭院柳啼鸦, 记得那人和月、折梨花。 春天本是百花竞放、喧闹芳菲的季节,可是经历一场风雨后,凋零的花朵,衔泥的春燕,对月啼叫的乌鸦却让人顿感凄凉。花开花落虽是自然之理,却引发了敏感词人心中的无限愁绪,那是词人因年华渐逝、壮志未酬而倍生悲哀。 《眼儿媚》 宋代:朱淑真 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 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 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 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 春天黄莺的啼叫唤起了女主人公的万端愁绪,大凡心绪不佳的女子,最易闻鸟啼而惊心,故唐诗有“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之句。此词描写的正亦如此。 《鹊踏枝》 五代:冯延巳 几日行云何处去? 忘却归来,不道春将暮。 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 泪眼倚楼频独语。 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 撩乱春愁如柳絮,依依梦里无寻处。 这是一首描写一位女子对她游荡在外的丈夫久久不归既埋怨又难以割舍的缠绵感情的词,从一开头的“行云何处去”到最后的“梦里无寻处”,女主人公的情感始终在怨嗟与期待、苦闷与寻觅的交织中徘徊,作者以轻灵缥缈之笔写朦胧梦境,怨而不怒,蕴藉深婉,真可谓别开新境。 《山花子·春愁》 明代:陈子龙 杨柳迷离晓雾中,杏花零落五更钟。 寂寂景阳宫外月,照残红。 蝶化彩衣金缕尽,虫衔画粉玉楼空。 惟有无情双燕子,舞东风。 词的上片从残春的景象入笔,自然引发一脉凄婉的伤逝情愫,下片切入人事沧桑,抒写凭吊故国的感伤。读此词,给人感觉凄丽的外壳包蕴着哀以思的崇高节义。 ![]() 《赤枣子》 清代:纳兰性德 风淅淅,雨纤纤。难怪春愁细细添。 记不分明疑是梦,梦来还隔一重帘。 斜风细雨斜织着,迷蒙一片,淅淅”的风,总是带给人们柔弱迷惘的情绪,在这样惹人愁的天气里,也怪不得纳兰写出这样的词句。 ![]() 《春愁》 清代:丘逢甲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作者是台湾苗栗县人,近代爱国诗人。清政府割台湾给日本时,他曾领导义军抗日,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失败后退到大陆,《马关条约》签订一年后,丘逢甲心怀故土,痛定思痛,写下了这首《春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