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秘:“晋祠”为何会以国名来命名

 明悟好学 2020-03-15

揭秘:“晋祠”为何会以国名来命名

图。文 落榜进士

 古城南出十里间,鸣渠夹路河潺潺。

 行人望祠下马谒,退即祠下窥水源。

 地灵草木得余润,郁郁古柏含苍烟。

                                 ----北宋欧阳修

  山西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这里有古老的文化,更有着无数的古文物。位于山西省会太原的晋祠更是一个集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于一体的历史文化遗产。

  从古至今,由一个国名作为祠堂名称的,或许只有“晋祠”这一个,我们并为听说过有“京祠”“秦祠”“豫祠”等,可见晋祠的历史地位。晋祠的由来更有着一段传奇般的故事。晋祠的原名叫做唐叔虞祠,是为了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晋初始的国号为唐,叔虞为一代诸侯,故以唐冠于名之前)而建。继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十一世纪的西周时期,叔虞是周成王的胞弟,有一天,成王和叔虞在院子里玩,成王随手从地上捡起一片梧桐树叶,把它剪成了玉圭的形状,对弟弟叔虞说:“我把这个玉圭给你,就封你去过唐国的诸侯吧。”没想到,成王的话被史官听见,俗话说天子无戏言,史官立马记录在案,叔虞真的成为了唐国的诸侯。这个“剪桐封弟”的历史故事就记载在司马迁的《史记。晋世家》中。

  叔虞成为唐国的诸侯以后,不负众望,励精图治,利用晋水,兴修农田水利,大力发展农业,在日后的八百年里风调雨顺,唐国的百姓们安居乐业,生活富足,呈现出一派兴旺景象。如此把唐国治理的井井有条,深得民心。在叔虞死后,老百姓为了纪念他,就在其封地之内选择了这片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地方修建了祠堂供奉他,并取名为唐叔虞祠。

  叔虞的儿子燮父继位后,因境内有晋水流淌,故将国号由“唐”改为“晋”,祠堂也改名为“晋王祠”,在新中国建立后,国家领导人来晋王祠游玩。他游完一圈后说如今百姓当家做主,中国已无王侯,便把晋王祠中的“王”字去掉,改称晋祠了。在宋仁宗天圣年间,又追封唐叔虞为汾东王,并为她的母亲邑姜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圣母殿,而是最初的唐叔虞祠退居了一侧,处于次要的位置了。

  走进晋祠,就放佛走进了一段尘封已久的往事中。进入晋祠公园大门,走过汉白玉的石桥,沿着中轴线,就能看到大大小小的建筑,其中一组铜像尤为醒目。为首的就是唐太宗李世民,身边的就是他的一些得力干将。唐太宗在太原的历史上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李渊、李世民父子起兵就在太原,在起兵之前,特意来到叔虞祠祈求叔虞的保佑,并且起兵成功以后,唐太宗李世民亲自到此还愿,并撰文书写了《晋祠之铭并序》碑。

  晋祠有三绝,宋代的彩塑,难老泉和周柏。彩塑就位于主殿“圣母殿”中,圣母殿建于北宋天圣年间(1023--1032年),在宋徽宗崇宁年间重修,是晋祠中现存的最老建筑了,大殿前廊柱上的木雕盘龙更是凸显了大殿的崇高感,有一种飞龙在天的气势。彩塑,就在大殿内,三十三尊侍女塑像,各俱形态,有的沉思,有的凝视,有的缓歌徐吟,有的低声细语,有微笑,有轻颦… 古老的大殿内,至今仿佛充盈着姑娘们清脆的笑语。让人有一种置身于900多年前北宋宫廷的感觉,在她们的窃窃私语中,也许还有一声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叹息。

  难老泉是晋水的源头,并晋水、入汾水、汇黄河,最终流入大海。清澈见底的难老泉水,不仅养育了一方儿女,也为晋祠增添了几分江南水乡的秀色。千年前,唐代大诗人李白为难老泉曾写下:“时时出向城西曲,晋祠流水如碧玉。浮舟弄水萧鼓鸣,微波龙鳞莎草绿。”的著名诗句。晋祠的周柏,据考证,已经有2900多年的历史,岁月在历史的长河中积淀,心灵在时间中洗涤。它悠然自得的躺在院中,早已不在意那尘世的喧闹,那淡定的微笑放佛从未改变过,洒脱自在的看着后人们的一举一动。忽然间,让我感觉到,人生一世,到底有多少事情值得我们去寻觅,又有多少瞬间可以这样的如此安静......

揭秘:“晋祠”为何会以国名来命名

晋祠位于太原市区西南25公里处的悬瓮山麓,为古代晋王祠,始建于北魏,是后人为纪念周武王次子姬虞而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姬虞封于唐,称唐叔虞。虞子夑继父位,因临晋水,改国号为晋。因此,后人习称晋祠。北魏以后,北齐、隋、唐、宋、元、明、清各代都曾对晋词重修扩建。

揭秘:“晋祠”为何会以国名来命名

“晋祠正门的匾额”

晋祠是具几十座古建筑的中国古典园林游览胜地。

环境幽雅舒适,风景优美秀丽,素以雄伟的建筑群、高超的塑像艺术闻名于世,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揭秘:“晋祠”为何会以国名来命名

揭秘:“晋祠”为何会以国名来命名

整个晋祠诞生于3000年前的周朝,而我们现在可以考证到的是:以后的北魏、隋代、唐代、宋代、明代、清代、民国等时期,都得到修善和扩建。实在是一座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的历史宝库。

揭秘:“晋祠”为何会以国名来命名

唐太宗李世民及群臣的塑像。
揭秘:“晋祠”为何会以国名来命名

晋祠占地4万多平方米,祠内林木荫翳,业经千余年的补葺修扩、开发建设,已由最初祭祀春秋晋开国君主唐叔虞的祠堂而发展成为包括各类寺庙在内的奉祀诸多人、神、佛、道的庙宇群落,有宋、金、元、明、清历代兴建的各种殿、堂、楼、阁、亭、台、桥、榭百余座,是一处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并且有着重要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建园林,在海内外久负胜名。

揭秘:“晋祠”为何会以国名来命名

晋祠内的古建筑群由中、北、南三部分组成。中部建筑以圣母殿为中心,形成一条东西向之中轴线。由祠东大门入内,中轴线上从前至后依次布列水镜台、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钟鼓二楼、献殿、鱼沼飞梁、圣母殿。

揭秘:“晋祠”为何会以国名来命名

“水镜台”
揭秘:“晋祠”为何会以国名来命名

“会仙桥”
揭秘:“晋祠”为何会以国名来命名

金人台四尊铁人姿态英武,因铁为五金之属,人称之为“金人台”。台上四尊铸像年代从宋代至民国不等,他们如塔似山,为晋祠镇水护祠。

揭秘:“晋祠”为何会以国名来命名

“金人台上的金人”

四尊人像中,以宋代铸造的铁人像,艺术水平最高。这尊铁人,铸于北宋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不但保存完整,而且神态威武,英姿勃勃,气概不凡,销明甲亮,闪闪泛光,颇为独特。

揭秘:“晋祠”为何会以国名来命名

献殿、殿身三间,歇山顶、四周无墙,当心间前后辟门,其余各间,在坚厚的槛墙上安叉子,形如一座凉亭,灵巧而豪放。敬神时,燃一炷香,那五谷之气,便会使人置身于云雾漫漫,青烟缭绕的神秘氯围之中,从而使人的心灵不由自主地产生某种微妙的变化,上达于天,天人妙合。

揭秘:“晋祠”为何会以国名来命名

鱼沼飞梁,建于宋代,呈十字桥形,如大鹏展翅,位于鱼沼飞梁位于圣母殿与献殿之间,形状典雅大方,造型独特,是国内现存古桥梁中仅有的一例。

揭秘:“晋祠”为何会以国名来命名

古人圆者为池,方者为沼,沼中多鱼,故曰:“鱼沼”;其上立架十字形桥,“架虚为桥,若飞也。”故曰:“飞梁”。

揭秘:“晋祠”为何会以国名来命名

这是一座难得一见的石头古桥。古人以圆形为池,方形为沼,方形池沼里多鱼,所以取名鱼沼;桥呈十字,四面都可以上桥,飞梁石磴,陵跨水道。飞梁,最早在1500年前的北魏已经建成,现在我们看到的鱼沼飞梁是宋代的遗存,距今也有900多年的历史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说:“此式石柱桥,在古画中偶见,实物则仅此一孤例,洵为可贵。

揭秘:“晋祠”为何会以国名来命名
“圣母殿”

这里是晋祠中最为著名的建筑,创建于宋代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年)。

圣母传为姬虞之母邑姜。圣母殿原名“女郎祠”,殿堂宽大疏朗,存有宋代精美彩塑侍女像43尊(含后补塑2尊),这些彩塑中,邑姜居中而座,神态庄严,雍容华贵,凤冠霞披,是一尊宫廷统治者形象。塑像形象逼真,造型生动,情态各异,是研究宋代雕塑艺术和服饰的珍贵资料。

揭秘:“晋祠”为何会以国名来命名

揭秘:“晋祠”为何会以国名来命名

粗大的盘龙木柱,因为年代久远有些倾斜。

众多的篇额、碑刻,围绕着这座宏伟的圣母殿。
揭秘:“晋祠”为何会以国名来命名

殿前的木柱盘龙 。
揭秘:“晋祠”为何会以国名来命名

前廊柱上雕饰木质蟠龙8条,蜿蜒自如,盘屈有力,系宋元祐二年(公元1087)原物。蟠龙柱形制曾见于隋、唐之际石雕塔门和神龛上,在国内古代建筑已知的木构实物中,以此最古。

揭秘:“晋祠”为何会以国名来命名

飞梁椽木 。
揭秘:“晋祠”为何会以国名来命名

晋祠中有三绝:周柏、难老泉、宋代侍女像。而侍女像就在其“圣母殿”中。

祠内规模最大且文物价值最高的建筑是始建于北宋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年)、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重修的圣母殿,它建于石构台基之上,面阔七间,进深六间,重檐歇山顶,四周围廊,前廊进深达两间,廊下宽敞,乃唐、宋建筑中所独有。

揭秘:“晋祠”为何会以国名来命名

邑姜居中而座,神态庄严,雍容华贵,凤冠霞帔,是一尊宫廷统治者形象。殿内有彩塑43尊,其中圣母像1尊,宦官像5尊,身穿男服的女官像4尊,侍女像33尊。

揭秘:“晋祠”为何会以国名来命名

揭秘:“晋祠”为何会以国名来命名

“圣母殿中侍女群像”

各有各的特殊形象,身体的丰满与俊俏,脸形的清秀与圆润,各因性格和年龄大小而异,口有情,目有神,姿态自然,各呈现出极不相同的思想感情。”她们的阴柔之美与宋铸铁人的阳刚之气,也形成了鲜明对比。哲学辩证法,美学的平衡感,在这些古代不知名的艺术家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人的社会,令人难忘的抒情的美的境界。

揭秘:“晋祠”为何会以国名来命名

这些塑像的排列形式突破了寺观塑像排列的固有规制,创造了真正的世俗生活场面,是宋代宫廷生活及其森严等级制度的真实写照,且造型生动,活灵活现,是宋人审美情趣的最高反映和体现,堪称神品,海内外均极罕见。

揭秘:“晋祠”为何会以国名来命名

揭秘:“晋祠”为何会以国名来命名

三绝之一“古柏”,这是不老的象征,原有两棵,分别位于圣母殿两侧,有比翼齐年之意树高10余米,侧身向南倾倚,老态龙钟,却依然苍翠,披覆在圣母殿屋顶之上,与地面成45度斜角前面又一柏树支撑着它的躯干,名曰“撑天柏”。象巨龙俯瞰一般,阅历着晋阳沧桑。

揭秘:“晋祠”为何会以国名来命名

在晋祠难老泉亭上方,有一座水母楼,俗称梳妆楼,别号水晶宫。楼内水母像铜质金装,端坐瓮上,束发未竟,神态自若。

揭秘:“晋祠”为何会以国名来命名

“难老泉”

当地大书法家傅山的“难老”二字立在亭中,泉之名,出典在《诗经·泮水》里的那八个字,“既饮旨酒,永锡难老。”这是鲁颂中的锦句。难老泉有“晋阳第一泉”之称,泉水自悬瓮山下的岩层中涌出,潜流十多米,从水塘西岸半壁的石雕龙口注入溏中,看似白练飞舞,听如鸣琴合奏,构成晋祠八景之一的“难老泉声”。

揭秘:“晋祠”为何会以国名来命名

晋水源头,难老之泉。
由于晋祠是晋水的源头,人们又把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视为生命之源的水及水母、水神也是和叔虞、
圣母一起来祭祀,并在晋水源头建水母楼、难老泉亭。于是晋祠又成了人们举行地雩祭的重要场所。

揭秘:“晋祠”为何会以国名来命名

隆冬时节,晋中大地,冰雪封冻。唯有清泉,常年保持在17℃。抬头,树叶凋零,低头,泉水里,绿草依依,仔细看,还可以看到一缕飘浮的热气。难老泉,是晋水的源头。有了晋水的,才有范仲淹笔下的:千家灌禾稻,满目江南田。

揭秘:“晋祠”为何会以国名来命名

林徽因说:“晋祠的布置又像庙观的院落,又像华丽的宫苑;全部兼有开敞堂皇的局面和曲折深邃的雅趣。大殿楼阁在古树婆娑池流映带之间,实像个放大的私家园亭。”

揭秘:“晋祠”为何会以国名来命名

晋祠的北面是悬瓮山。据《方舆纪要》载:“悬瓮山在太原西南十里,晋水所出。”悬瓮山北有龙山、太山,南有庙望山、鸡笼山,西有天龙山。诸山一脉相承,松柏连天。

揭秘:“晋祠”为何会以国名来命名


揭秘:“晋祠”为何会以国名来命名

揭秘:“晋祠”为何会以国名来命名


揭秘:“晋祠”为何会以国名来命名
“十方奉圣禅寺”

原为唐将尉迟敬德的别墅,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建为寺。
揭秘:“晋祠”为何会以国名来命名

晋祠的齐年柏,经测算,树龄在2600年~2990年之间。栽种于周朝。粗干虬枝,纹理盘曲,象周代青铜器上的纹饰一样,扑朔迷离,向我们讲述着遥远的故事。

揭秘:“晋祠”为何会以国名来命名

晋祠中有无数独具特色的柏树 。

晋祠的植被品种多,年代远古,造型妙,布局美,巧夺天工。松柏杨柳、银杏、菩提、雪松等。
揭秘:“晋祠”为何会以国名来命名 

冬日里,这个原本宁静优美的地方显得更加的古朴、寂静。

落榜进士:一个永远走在路上的背包客,也许有一天会和你擦肩而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