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商隐的这首诗,将人的伤感写到了极致,读之“令人心死”

 存贵fuvb42twhz 2020-03-15

人生于世,总想努力实现自己,目标实现,自然获得快乐,然而世事多艰,失败总是多于成功,失意总是多于得意,所以伤感的情绪也是人不可避免的。

人的伤感情绪也是需要宣泄的,所以在文学艺术中,形成了感伤美的审美倾向。在古诗词中,便有很多表达感伤美的作品,我觉得,其中最好的一首,便是李商隐的《落花》。清代屈复《唐诗成法》中说:“结句如腊月二十三日夜听唱‘你若无心我便休’,令人心死。”

“落花”这个词,在古诗词中,历代诗人赋予了它非常丰富的内涵。花是美的象征,落花便是美好的事物消逝了。鲁迅先生在《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中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美无疑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东西之一,因此“落花”有着一种悲剧之感,映射到人的身上,便是美好的青春逝去了,美好的爱情破碎了,美好的人生愿望被灭了。

李商隐的这首《落花》,便是写在落花之中,感受美好被摧毁的无限伤感之情。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高阁中,客人竟然都已离去,小园里,落花纷乱飞舞。“竟”写诗对对客人离去的无限失落之感,“乱”写花飞舞纷乱的同时,暗含着诗人内心无比烦乱的心情。

为什么客人离去,就会引起李商隐如此大的伤感,是客人很重要吗?恐怕不是,他都没写客人是谁。李商隐会因为客人离去就无限伤感,那是因为他内心一直含着无限的悲苦,人生种种的不幸一直郁积心中,有人在的时候,大家一起开开心心,也就忘却了人生的痛苦,而客人一旦离去,聚会的欢愉与散后的清冷,两相对比自自然引发出了人生种种伤感,一时难以自持。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参差:杂乱的样子。迢递:遥远的样子。

这一联最妙的地方,是景人合写,每一个字都是写落花,而每一个字也是写诗人自己。杂乱的落花,在弯弯曲曲的小路上不断绵延,同时,我们也可以说是诗人的目光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跟,望向客人离去的远方。落花飘飞,直到遥远的地方,迎送即将落下的夕阳,同时我们也可以看成是诗人在落花之中,目送夕阳西下。

这一联之中,李商隐将两个主体(诗人,落花)融合在一起写,而且写的情致悠远,读起来韵味无穷。

“参差连”、“迢递送”,都有一种依依不舍之感。人送客去,花送春归,对于人来说,客人离去,自己的内心更加凄凉孤独,对于花来说,斜阳落下,一天又过去了,春去更远了。

连”、“送”二字,不断将视野拉大,使得落花不限于小园之中,而有了更广阔的空间感,“落花”更有一种悲壮的感觉。诗人李商隐内心的伤感,几欲充塞于天地之间。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落花满地狼藉,令人肝肠寸断,不忍拂扫,望眼欲穿,仍然希望客人能够归来。

这一联,表面是写不忍扫花,希望客人归来,背后蕴含的则是美好的事物毁灭后的无限痛楚之情,美好的事物毁灭了,留下的痕迹,让人不忍回顾,不忍整理,内心里,一企盼着,希望还能再次拥有那美了的事物。然而毁灭不可逆转,企盼终归落空。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自己美好的愿望,随着春天的离去一同消逝,所留下的只是泪下沾衣,花落沾身。

最后一联,同样将诗人跟落花融合在一起写。芳心,是指诗人内心美好的愿意,同时也是指花之心。沾衣,即是指泪下沾衣,也是指花落沾衣。

清姚培谦《义山诗集笺注》中说:“此因落花而发身世之感也。天下无不散之客,又岂有不落之花?至客散时,乃得谛视此落花情状。三、四句,花落乡在客者。五句,花落之在斟乜者。六句,花落之犹在树者,此正波斯匿王所谓沉思谛观刹那,刹那不得留住者也。人生世间,心为形役,流浪生死,何以异此!只落得有情人一点眼泪耳。”

李商隐的这首《落花》,将诗人与落花融为一体,写得深情邈渺,无比动人。花之乱飞,是诗内心之乱,花之“参差”“迢递”,是诗人内心依依难尽之情,花的狼藉,也是诗人内心美好的愿望碎碎,最后,诗人的内心随花落春尽而枯萎,一片痴心,换取的不过是泪下沾衣。花下沾衣,是诗人与落花的相互怜惜。

总之,李商隐的这首《落花》,将人类的伤感之情写到了极致,每读一次,都不禁感叹,义山真是千古伤心人也。

文 | 谢小楼

精读《唐诗三百首》100:李商隐《落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