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7月份,我来到了西安远郊的一个公社插队落户,我和几个同学一起被分配到了一个村子里,这是个约三百口人的小村子。因为队上给知青户还没有盖房子,我们就分别住在了村里的农户人家里,我和同学阿英一起住在村口的春兰婆婆家里。春兰婆婆是个小个子女人,她的老公在城里面上班,每个月回家一次,她们有三个子女,两男一女。其实春兰婆婆岁数不大,当年也就四十出头,因为她在村子里的辈分比较高,所以大家都叫她春兰婆,我们一开始叫她麻麻,后来也入乡随俗,跟着大家一起叫她春兰婆了。她家的院子不算大,一分为二,前院子里是猪🐷圈,后院子里是房子,这个房子是典型的农家一明两暗式结构 ,中间是公用客厅兼餐厅,两边是卧室,春兰婆和三个孩子住一边,我和阿英住一边,我们当年也是个大孩子,所以很喜欢春兰婆的三个孩子,当时她的孩子老大和老二俩小子在上小学,老三还是个学龄前的小姑娘。春兰婆一家人都很厚道实诚,对我们这些城里娃很热情,我和阿英很快就和那仨孩子玩熟了,连她家养的俩猪🐷也成我们的大宠物了,春兰婆不在家的时候,我们常常把猪们赶的满院子里跑,阿英还给猪起了名字,一头叫黒p i g 一头叫白P ig 真是年少幼稚,成天嘻嘻哈哈的不知天高地厚。我们知青过不了苦日子,一到了冬天就不好好做饭了,饥一顿饱一顿搞得胃疼。春兰婆看了很是心疼我们,她只要把饭做好了就把我拉过去吃饭。一铺热炕上,一张粗草席,人坐在草席子上面,用厚厚的粗布被子盖住腿脚,全身上下都暖和了。勤劳善良的春兰婆每天都把火炕烧的热乎乎的,她把一大老碗饭端给我说:“娃呀,快吃热饭,一吃就不冷列”。吃完了饭春兰婆就说:“女子,给咱唱歌吧”,我就放开了嗓门唱起了欢快的歌曲,孩子们也一起唱了起来, 这是春兰婆最开心的时候了。整个冬季我几乎都是在春兰婆的热炕头上度过的,后来因为她家盖房子,我又住在了妇女主任桂芳妈妈的家里,春兰婆和桂芳妈情同姐妹,春兰婆把我的情况都告诉你了桂芳妈,所以我一搬过去就吃了一顿很丰盛的午饭,这两家人的情况差不多,都是男人在城里面工作,家里面只有女人和孩子。我年轻贪玩,村里的人一到饭点就能听到桂芳妈喊我回家吃饭的声音。所有知青都很羡慕我有两个干妈。感谢上帝,因为有了两个母亲的呵护,我没有忍饥挨饿,平安的度过了我下乡的艰难岁月。我妈说新合是我的第二故乡 ,因为在哪里不仅仅锻炼了我吃苦耐劳的意志,还收获了两个母亲满满的大爱。四十多年过去了,两个妈妈都已是耋耄老人了,我一直和这两个母亲保持着母女亲情,前年我生病住了医院,这两个白发苍苍的老人让孙子开车来西安看望我,我的生母已经去世了,我很欣慰还能有两个年老的慈母这样爱我,每次我回农村看望两个母亲的时候,她们俩都会在村口等着我,像母亲等着自己的女儿一样。我爱那个小村庄,也永远爱我的两个老妈妈。【华琴原创文章,2018年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