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小绿也 3月的开始,我们又迎来了一场告别。 几天前,“行为艺术之父”乌雷突然离世,震动了整个艺术界。 对很多人来说,这或许是个陌生的名字。 但他跟阿布那段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一定有不少人耳闻。 作为极富盛名的艺术家情侣,他们的爱恨情仇是艺术史上讨论最多、最著名的爱情故事之一。 12年间,从相爱到落幕,他们甚至举行了盛大的分手仪式。 而“失联”多年后,阿布在纽约表演时,乌雷突然出现。万众瞩目之下,他们注视着对方的眼睛,彼此都红了眼眶…… 从深爱到背叛,再到和解,他们用一场又一场惊世骇俗的行为艺术,记录下完整的爱情发展轨迹,也让无数人为之感动、心碎和共鸣。 而在所有的甜蜜和痛苦中,我们也看到了爱情最本质的内核—— 原来所有的深爱,注定逃不过相爱相杀的规律。 对相爱的人来说,爱情是一系列的机缘巧合,都被当成了「命中注定」。 乌雷和阿布也是如此。 1975年,乌雷受人所托,去机场接一个叫阿布的女孩。 初次相遇,一见钟情。 攀谈的过程中,他们发现彼此有太多的共同点。 两个同样热爱行为艺术的人,有着同样的偏执,甚至同月同日生,这世上还有比对方更契合的存在吗? 见面的当天,他们就打破了各自的禁忌。他给她看了自己的日记,她跟他回了家。两个人在床上待了整整10天。 跟父亲战死、母亲疯掉、散养长大的乌雷不同,阿布成长在家极其严格的军人家庭中,父母都是二战英雄。 在炮火连天的年代,这样的童年似乎并没有什么稀奇。 可当母亲从战场回归家庭,阿布的噩梦便开始了。 母亲施行的是军事化管理,像对待士兵一样,时常对孩子进行言语恐吓、打骂。 直到阿布29岁时,她依然被要求晚上10点之前回家。对一个成年人来说,这实在荒谬。 在「过度控制」之中,阿布从小就承受着精神上的高压和创伤。 这直接导致,长大后的她一直在寻找“宣泄”的出口。 跟乌雷随心所欲的创作不同,阿布的作品疯狂而危险,从来不惜生命。 她曾完成过一场震动世界的「人性验证实验」,差点为此送命。 实验开始前,阿布跟观众承诺,他们不用承担任何责任,表演中的一切行为皆由自己负责。 而后便接受了麻醉,无法动弹。 桌子上放着72种工具,包括枪、菜刀、铁链、菜刀等危险武器。观众可以随意选择一种工具,对阿布做任何想做的事。 令人惊讶的是,几乎没有人选择友好的互动方式,反而默认,是在参与一场恶劣的暴力狂欢。 观众在她身上乱涂乱画。 有人用剪刀剪碎了她的衣服,让她身体裸露。 也有人开始在她暴露的皮肤上作画。 这些行为,只是为了观察阿布的反应。 当发现阿布果真毫无抵抗能力时,观众们的行为越来越失控。 有人将带刺的玫瑰戳向她腹部。不断有尖锐器具,划伤她的皮肤。 当人们的情绪到达高潮时,有一位观众拿起枪,抵住了她的头部。 千钧一发之际,有人夺下了手枪。 短短六个小时,阿布身上满是伤痕,惨不忍睹。 麻醉结束后,她站起来走向人群,刚才的施暴者却四散逃离。 他们没有一句道歉,只担心会遭到报复。 在这个过程中,人性的复杂、人们的道德底线暴露无遗。 阿布也从这次表演中,得出一个悲伤的结论: “一旦你把决定权交给公众,离丧命也就不远了。” 阿布曾说,“艺术家不应该爱上另一个艺术家。” 但她还是爱了。 沉浸在爱情中的阿布,再也无法忍受跟爱人的分离,认识乌雷的第三个月,她经历了人生中的第一次逃离。 他们一起住进了货车里,开始了长达12年的冒险。 ![]() 多年后,回忆起那段自由自在的日子,阿布依然充满欢喜。
阿布说,她爱乌雷,超过了爱自己。 然而不可忽略的是,即使在最深爱的时候,痛苦也一直如影随形。 那段时期,他们借由对爱人之间的「亲密关系」的探索,共同完成了一系列令人匪夷所思的表演。 两个相爱的人面对面,以飞快的速度互扇耳光。 情绪发泄完了,伤害却实实在在发生了。 再亲密的关系,都无法承受这样日积月累的相互伤害,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的创伤都不会消失。 ![]() 热恋中的两个人,恨不得每时每刻都不分离。他们背对背,把头发缠绕在一起,静坐了17个小时。 很多人在婚姻中,都经历过这样的阶段吧。 朝夕相处,势必相互影响。 爱情落到实实在在的生活中,越是亲密,越是在意,越是敏感,越是痛苦。 当情绪开始起伏不定,爱竟也变成了一种束缚和捆绑,任何一个人的细微动作,都会牵扯到另一个人的痛苦。 ![]() 还有一次,他们唇唇相印,紧密到只能吸入对方呼出的气体。 直到17分钟后,两人的肺里都充满二氧化碳,缺氧昏迷。 原来,即便生命中唇齿相依的两个人,也不该失去自己的独立性,否则对双方只能是毁灭和消耗。 ![]() 他们离死亡最近的一次,阿布将自己的生命交给了乌雷。 她拿着弓,他拿着箭,箭头方向正对阿布的心脏。 箭在弦上,弓箭已经处于一种非常紧绷的状态,一旦脱手,后果可想而知。 ![]() 阿布说,这是一场关乎信任的表演,而自始至终,她是被动的一方。 事实上,在这场感情中,她的角色也是如此。 我爱你的同时,也无意间赋予了你伤害我的权利。 虽然表演只持续了4分10秒,却像是永恒。 ![]() ![]() 这个作品,似乎也是现实关系的映照。 是的,他们的关系早已出现裂痕,直到有一天,乌雷想要孩子,阿布拒绝了。 “我曾是,也将一直是一位艺术家,这是不会改变的。生孩子只会影响我的道路。” 因为深爱,所以心甘情愿妥协。可唯独这件事无法让步。 两个性格同样要强的人,又怎么可能为了对方放弃自己的原则,此后,他很少再提要孩子的事,却开始了频繁的争吵。 ![]() 乌雷开始背叛阿布,他当着阿布的面、毫不避讳地跟女服务生调情,跟其他人上床。 那时的阿布 40 岁,对乌雷的所作所为感到既愤怒又挫败。 面对丈夫的出轨,她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她绝望、嫉妒,每一次都迫切地想知道,他出轨的对象究竟是怎样的人。 他们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直到有一天早上,阿布起床后,洗了个澡就离开了。 在每一段破裂的情感中,没有人知道,一方为什么会突然离开。 只有她自己知道,这根最后的稻草之下,到底攒了多少失望和难过。 所有的不辞而别,其实都蛰伏已久。 只是,某一天、某一件小事刚好成了爆发点,突然就觉得,“算了吧”。 ![]() 那些我们投入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的东西,最后却最让我们感到遗憾。 可阿布不想草草应对一段感情的结束。 为了给爱情一个郑重的分手仪式,她和乌雷共同选择了中国长城,去完成他们最后一件作品《情人—长城》。 她从山海关出发,自东向西,乌雷则从嘉峪关出发,自西向东。 他们沿着长城,朝着对方的方向行走,直到汇合。 ![]() 3个月的行走,12年的相爱,终于在那一秒完结。 阿布说,“他拥抱我时,我哭了。那是来自工作伙伴的拥抱,而不是来自情人。” 相拥那一刻,一切尘埃落定,再无法回头。 ![]() 1988年,阿布42岁,失去了陪伴自己12年的伴侣。 也曾经历过颓废的时期,觉得自己又胖又老,看不到希望。 可后来,她意识到,“我每天只能取悦一个人,今天我选择取悦自己。” 重新投身于艺术创作的她,逐渐将影响力扩大到艺术圈和欧洲以外,在此后十几年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分开后的22年里,她跟乌雷没有任何联系。 直到2010年,她在纽约开启了一场轰动世界的行为艺术表演,《艺术家在场》。 她花了 716 个小时坐在桌子一旁,没有表情、动作,只是平静地注视着每一个坐到对面的人。 ![]() 当双目长久凝视,有人哭了,有人笑了,有人沉思,有人释然。 而阿布只是坐在那里,像雕塑一样超脱、平静。 直到看到乌雷。 ▼ 睁开眼那一刻,发现对面的人是自己曾经的恋人,阿布的平静瞬间被打破了。 ![]() 就像拜伦的那句诗一样, 假若他日相逢,我将何以贺你? 以眼泪,以沉默。 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过往的岁月开始一幕幕浮现,让阿布抑制不住地泪流满面。 ![]() 或许很多年以后,我们不再为对方怦然心动,可是那些爱与痛,却深深刻在心里。 你一个眼神,就让我看透了人生。 ![]() 是阿布先伸出手,与他紧紧交握。 也是阿布先放手,放他离开。 ![]() 最让人感动的事,莫过于久别重逢。 但你知道吗?其实,这不是真正的结局。 2015 年,乌雷将阿布告上法庭,两人不能免俗地牵扯到「经济纠纷」中。 他们曾签订过一份合同,合同规定,乌雷将获得两人共同作品收益的 20%,但乌雷声称,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他只收到过 4 次打款。 而且,阿布还不允许他将两人共同的作品用于图书出版。
虽然阿布否认了这一切,但最终,法庭宣判乌雷胜诉。 阿布选择了沉默。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起诉两年后,乌雷和阿布就再次宣布和好,甚至可以同台打趣。 阿布说,她已放下一切的愤怒和所有的仇恨,现在,美好的一切都是重要的。 ![]() 晚年的乌雷走入另一端婚姻。而阿布则选择孤身一人。 或许正应了那句话,“女人啊,从来是爱情里最后的守望者。” 很多人把这个结局,当做坚持做自己的代价。 但我却觉得,与其把爱情当做归宿,不如把它当做一个探索自我的过程。 独身或走入婚姻,将自己投入事业还是家庭,最终的目的,不过是为了在短暂的一生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爱情里,遗憾常有,又有多少人能圆满。 最终,我们在其中看到的、坚守的、顿悟的,终归只是自己。 所以啊,无论是爱情也好,人生也罢,愿我们继续投入且热爱,唯有如此,才能不负此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