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姆·基弗(Anselm Kiefer,1945-),德国新表现主义代表画家之一。他被公认为德国当代著名的艺术家。70年代,他曾师从德国当代最有影响力的前卫艺术家约瑟夫·波伊斯(Joseph Beuys)和彼得·德雷尔(Peter Dreher)。基弗曾有“成长于第三帝国废墟之中的画界诗人”之称谓,其画无论创作手法还是呈现面貌均极为当代,但往往主题晦涩而富含诗意,隐含一种饱含痛苦与追索意味的历史感。 | 纸本水彩 绘画是为认识,认识是为绘画 我着手每一个新主题、处理每一种体验时 首先是没有任何讨论的 认识是在绘画过程中产生的 但进而所获得的观点又改变了绘画 这样一个过程,这样一种循环推论 是我们在每一幅画的创作中都可以应用的。 ——安瑟姆·基弗《艺术在没落中升起》 | 其他新作 Ramanujan Summation 1-12 2019 660 x 665 cm. (259.8 x 261.8 in.) Oil, emulsion, acrylic, shellac, wood and metal on canvas 高清局部 高清局部 高清局部 Der Gordische Knoten, 2019 Oil, emulsion, acrylic, shellac, wood and metal on canvas 280 x 380 cm. (110.2 x 149.6 in.) 高清局部 高清局部 Der Gordische Knoten, 2019 高清局部 高清局部 Title:Der Gordische Knoten, 2019 高清局部 高清局部 高清局部
Medium:Oil, emulsion, acrylic, shellac, wood and metal on canvas 高清局部 高清局部 高清局部 Title:Die Lebenden und die Toten, 2019 高清局部 高清局部 高清局部 Title:Der Gordische Knoten, 2019 高清局部 展览现场 如果一幅画离开了工作室 那么也形成了某种新东西 如此这般多的人以不同的眼睛观看这幅画 每个人的脑袋里都产生了某种新东西 那时我自己在画中都没有看出来的 人们越多地观看画 并且对之做出思索 意义就越广大深远。 ——安瑟姆·基弗《艺术在没落中升起》 《Siegfried vergißt Brünhilde》 1975 《Siegfried forgets Brünhilde》 1976 《Unternehmen Barbarossa》 1975 《For Paul Celan》 《Der Wolken heitere Stimmung》 2011 《Black Flakes》 2006 《Dein Haus ritt die finstere Welle》 2006 《Samson and Delilah》 《For Segantini: the Bad Mothers》 2011-12 《Black Flakes》 2006 《Black Flakes》 2008 《For Velimir Khlebnikov: the Doctrine of the War: the Battles》 2004-10 《Interior》 1981 世界上有如此之多的已经变成艺术的对象 以至于艺术似乎已经没落了 但我却愿意说 艺术犹未走向没落 艺术在没落中升起 因为如果我们有一道训练有素的眼光 那么我们就总还能认识艺术 ——安瑟姆·基弗《艺术在没落中升起》 特别推荐 基弗大画册 基弗画册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