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中的皇宫贵族们如何出行呢?满族曾经主要是骑马。清朝立国不久,皇太极仿明代规制设立了最初较简朴的宫廷车辂制度。 皇帝的交通工具一般用辇和舆。清代皇帝常用的辇和舆有玉辇、金辇、礼舆、步舆、和轻步舆等几种类型。 辇是一种人力大车。玉辇则是饰有玉板的辇,为皇帝专用。清代的玉辇高1丈1尺1寸,上覆圆顶,中设方座,用朱木制造,辇的四角各有一根高5尺2寸的柱子,柱上有4根镂金垂云曲梁,曲梁支撑着描金圆顶,顶上饰有4块青玉圆板。金云叶青缎料的帷幔从辇顶垂到辇箱。辇门高4尺8寸,夏天用红色的帘,冬天用青毡帘。辇座高2尺4寸,描绘有金云、彩云,座位环着朱栏,栏内铺花毯,毯上设云龙宝座。宝座高1尺3寸。座左边有铜鼎,右边挂佩剑。辇有辕木四根,内辕两根,长3丈8寸,外辕两根,长2丈9尺。辕木两端有铜镀金龙装饰。玉辇由36人抬行,是皇帝的重要交通工具。 金辇也是皇帝重要的交通工具。金辇的结构类似玉辇,但比玉辇略微矮小。金辇高1丈5寸,柱高5尺,门高4尺7寸。4根辕中,内辕长2丈8尺1寸,外辕长2丈6尺1寸。辇顶上装饰着4块金圆板,辇身垂着黄缎幔幄,由28人抬行。 舆是皇帝乘坐的轿子。礼舆为皇帝在进行某些祭祀时乘坐的交通工具。礼舆用楠木造成,高6尺3寸,内外都用金龙装饰,舆顶上的八角和下层的四角都有金飞龙,舆身的两层黄缎垂幄上绣着金云龙,舆内有金龙宝座,抬舆的辕木、大小横杆上都描绘着朱漆金云龙。舆身左右各开一扇小窗,夏天用蓝纱窗帘,冬天用玻璃。舆由16人抬行。 礼舆
轻步舆也是皇帝日常乘坐的轿子,规格比步舆更轻巧。轻步舆高3尺4寸。舆中的龙椅用象牙做成,踏几高2寸,用金装饰。轻步舆也由16人抬行。 清代,后妃的交通工具包括:凤舆、凤车、仪车和翟舆。 凤舆高7尺,舆外侧刷明黄色油漆。舆顶有两重拱形盖,盖上用金凤作装饰,覆镂云纹镏金顶。舆前侧有双开门,门高2尺6寸。舆内部刷浅红色油漆,设有朱红座椅一把,高1尺8寸,上面饰有金凤;座上铺绣彩凤明黄缎。舆辕、横杆、肩杆、垂檐、四柱上都有金凤装饰。凤舆由16人抬行。 皇后所乘的车称为凤车。凤车高9尺5寸,车轮直径4尺9寸,车辕长1丈7尺5寸。由1匹马拉凤车,车上除拱盖上绘八宝图案外,其他设置与凤舆大致相同。 仪车是皇后和贵妃跟随皇帝外出祭祀时所乘坐的车。仪车的四柱设有绘饰,车轮直径4尺,车辕长1丈5尺,用1匹马拉车。不同的是,皇后的仪车外部呈明黄色,用金凤做装饰;贵妃的仪车外部呈金黄色,用金翟做装饰。 翟舆是皇贵妃乘坐的轿子。由木料制成,外部刷明黄色油漆。形状与皇后的凤舆类似,但要比凤舆矮小,翟舆高4尺6寸,宽2尺9寸。舆上用金翟作为各部的装饰图案。贵妃乘坐翟舆时,由8人抬行。 清代王公贵族乘坐的轿子按照级别可分为明轿和暖轿两种。 明轿是亲王以下、辅国公以上乘坐的轿子。根据清朝的规定,明轿宽3尺3寸,由木材制成。轿身用朱色油漆并贴金装饰,轿上雕刻着玲珑花卉。不同等级的人乘坐的明轿在装饰和轿夫人数上有所不同;亲王的明轿不设帷幔,郡王以下的明轿用红布帷幔和油绸雨布;亲王以下、贝勒以上的明轿由8人抬行;贝子以下、辅国公以上的明轿由4人抬行。 明轿的使用范围比较广泛,亲王以下到普通文职京官都可乘坐暖轿。暖轿也为木制,刷有朱漆,轿身四周设有帷幔。人们根据暖轿的顶盖和帷幔的颜色来区别官员的品级和尊卑。亲王的暖轿顶盖和檐都用金黄色,帷幔用红色;郡王暖轿的顶盖,檐和帷幔都用红色;贝勒暖轿用红顶盖青檐;镇国公用黑顶盖青幔;辅国公暖轿的顶盖和帷幔都是青色的,一品京官的顶盖、檐、帷幔都为墨色。 暖轿的抬行人数与明轿大体相同,但是根据清代的规定,官员乘轿有在京、出京的区别。一品官员在京城用4名轿夫,出京城以外增加到8人;四品以下文职官员在京城用2名轿夫,出京后增加到4人。 暖轿 婉容在紫禁城骑自行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