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浙江宁波余相书楼

 温馨Wenxlng 2020-03-15



余相书楼  
 
自宋朝以来,东钱湖一带成为官宦仁子躬耕苦读的好地方,诗词歌赋吟咏不休,形成了著名的“钱湖十景”。“钱湖十景”中更有以书楼命名的景点“余相书楼”。“余相书楼”原名“五柳山庄”,为明朝宰相东钱湖人士余有丁所建,美誉为“江南大观园”。  
余有丁,字丙仲,号同麓。嘉靖六年(1527 年)出生于东钱湖。余有丁少年时,生得清秀端庄、自幼博闻强记,日诵诗文数千言、文名遍播乡邻间。嘉靖四十年在顺天中举,次年中进士第三名列探花。隆庆元年任实绿篡修官,使他可以接近权力中心。万历元年以右庶子领南翰林,次年为国子祭酒。当时,在学馆念书的学生多喜结伴冶游讨厌读书。余有丁任祭酒后,觉得这样培养不出人才便加以禁止,并令诸生相互保证,若故意违犯不报则严厉惩处。此后便无人再敢违犯,学风为之一振。他还亲自校订二十一史,并重新刻印,使后学者有所遵循,得益良多。  
余有丁因博学多才,为官正直,同时受到了丞相张居正和吏部尚书王国光的赏识,他们一个是皇帝的老师,权倾朝野的首辅,一个是统领六部之首,被称作“ 天官” 的吏部尚书。本来两股势力是互相牵制,各自培养自己的人才,但余有丁却被两位权臣同时看上了,从此仕途一片光明。丞相张居正更是在临死前,极力推荐这位能臣,使余有丁一举登上相位,升任户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成为皇帝身边最亲近的大臣之一。余有丁告老还乡时已加封至少傅兼太子太傅、户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  
余有丁为官正直,不贪钱财,且博学多才很有谋略。他在任翰林编修时,常为皇帝起草诏书。前几任编修总是先将诏书写个大略,然后把内容通给受诏者。受诏者为使诏书写得有利于自己,常以丰厚的馈赠让编修为其润色。余有丁说:诏书是皇上说的话,岂可利用草诏之权讨好受诏者。自余有丁始,凡为皇上草诏,拒绝一切馈赠。万历中,杭州府发生兵变,朝廷派兵部侍郎张佳允为浙江巡抚。张佳允感到为难,便去向余有丁问计。余有丁告诉他:“杭州府内的叛军如同困兽,明知死亦争朝夕之命。闻说河南徐景星曾率领过这支军队,此人有谋略,何不请他来解决这次兵变。”张佳允听从余有丁计策。杭州府内的叛军见是徐景星,便纷纷倒戈,把叛军首领缚至军门砍了首,兵变得以平定。由于余有丁处理政事光明正大,待人宽厚,与同僚共事相安无猜,朝政为之一新。余有丁被誉为“ 明廷硕辅” ,足见其在当时朝廷上的显赫地位。  
余有丁素有高世之志,酷爱山水,对故乡东钱湖十分眷恋。余有丁对家乡东钱湖的厚爱,从其诗可见一斑:“钱湖佳胜万山临,映水楼台花木深。开拓平畴八百顷,不知谁祀陆南金。”余有丁每到一处,大力介绍钱湖风光,且一直有志于在东钱湖畔建造一座集天下庭院雅趣的园林。万历元年,余有丁趁皇帝委任他为南翰林回家之际,买下东钱湖边月波寺旧址,建造读书楼,历经数年营造成山庄一座。因仰慕五柳先生陶渊明,故取名“五柳山庄”。山庄枕山面湖,地广百亩,规模宏大,景致优美,内设“日涉园”、“归来堂”、“觉是斋”、“晨曦亭”、“矫首台”等。山门前石柱上对联写道“月临三宝地,波荡万金湖”。山庄充分体现了余相入仕出世的人生态度和崇尚自然的审美情趣。明神宗皇帝御书“名山洞府”赠于山庄。传说余有丁还有一群鸥鸟为伴,每当有朋自远方来,从湖边绕过来探望他,早有鸥鸟感知人声,在湖面上盘旋鸣叫,主人远远望见便知有客来访。可惜余相书楼后来毁于战乱兵火,荡然无存,现地址为海军疗养院。  
余有丁58 岁时过世,葬于东钱湖畔。余有丁去世后,皇帝亲自下诏命人厚葬这位昔日的老师,且赠予太保,谥文敏。余有丁的墓道文臣武将立马蹲虎跪羊等等一应俱全。余有丁墓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宁波南大路边有一座纪念余有丁气势宏伟的“余公祠”。据说,旧时宁波府和鄞县的新任官员上任前都要前去祭拜余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