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章
发文工具
撰写
网文摘手
文档
视频
思维导图
随笔
相册
原创同步助手
其他工具
图片转文字
文件清理
AI助手
留言交流
【儿科杂证之—— 少阴病所致孤阳上越证】此证由误服柴胡、白芍、生地、熟地、牡蛎等寒凉阴药,阴寒之气直中少阴,阳失其所而上越不归。其症状为面红热,上身极热,膝下极凉,手心火热,脚底寒凉,自烦,欲寐,偶吐清涎,食则吐。时医往往不加甄别,断之为“发烧”,若投以寒凉之剂,则必夺人命也。坊间时有治“感冒”而竟失命者,皆以少阴病为最。可悲可痛也。其正治当以四逆汤主之,“发烧”自可退之。仲景少阴病证条辨繁杂,然仍未能悉俱。此一少阴病证条辨——孤阳上越证,当留心之,不可大意断之为发烧。
来自: 沧海月明1 > 《观心庐医话》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中医儿科
中医儿科。辨轻重鹅口疮轻证,除口腔舌上出现白屑外,并无其他症状。辨轻重口疮轻者仅见口腔出现溃疡点,妨碍哺乳进食,饮食时可因疼痛出现哭闹。五迟、属于弱证,以补为其治疗大法。五软属于弱证,以...
儿科审病心悟
儿科审病心悟 儿科,古有“哑科”之称。所以必须详尽仔细地审察,以期作出正确的诊断。发热是否有汗出,无汗的是病邪在表,内热盛而大便硬是邪气在里。若白天烦热而夜晚安静,属阳证;夜间烦燥而白...
麻黄汤只用于外感,那就太“大材小用”了
麻黄汤只用于外感,那就太“大材小用”了。家人邀诊,观其脉证,显然系外感风寒证,拟麻黄汤方。麻黄汤合四物汤即麻黄四物汤,用于妇女经期或产后风寒之邪外侵,症见发热,恶寒,无汗等表证者。如近代...
(拼音X)第十一篇
临床常见的有小儿表热、小儿里热、小儿实热、小儿虚热,以及潮热、烦热、壮热、疰夏等。《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扁鹊名闻天下,……来入咸阳,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小儿腋气病证名。又...
应用儿科中成药常识之二:辩对证,用对药
应用儿科中成药常识之二:辩对证,用对药。外感风寒用了外感风热的药会怎样?面部望诊是小儿望神色中重要组成部分,常用的面色望诊方法...
“运脾法”在儿科临床中的运用
【摘要】 从小儿脾胃的基本生理特点——“脾常不足”着手,阐述了健运脾胃在儿科临床中的重要作用。北宋医家钱乙特别重视小儿脾胃病,在《小儿药证直诀·脉证治法》中论及脾胃病变,提出了“脾主...
四类食物助湿邪,夏天少吃一点更好
四类食物助湿邪,夏天少吃一点更好。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凡致病具有重浊、黏滞、趋下特性的外邪,称为湿邪。若湿气淫胜,伤人致病,则为湿邪。湿邪为病,长夏居多,但四季均可发生。湿邪侵人所致的病证...
保婴撮要全文
《保婴撮要》前10卷正文部分由薛铠原作,主要论述初生儿护养法、儿科疾病的诊断方法、五脏主病及小儿内科杂病证治。后10卷论述的是小儿外科、伤科、皮肤科及痘疹等的证治及有关医案,均由薛立斋本人所...
儿科系列病症
儿科系列病症。儿科系列病证。脾胃病证第三节。呕吐是因脾胃失和降,气逆于上,以致于食物经口而出为主证的一种小儿常见疾病。本病在很多病中均可出现,外邪犯胃,内伤饮食,蛔虫侵扰等因素,均可导致...
微信扫码,在手机上查看选中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