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僖公九年-天威咫尺 斯言之玷 夷吾赂秦 鱼姓始祖

 zqbxi 2020-03-15

       【经】九年春王三月丁丑,宋公御说卒。(宋桓公(?-公元前651年),子姓,宋氏,名御说,宋庄公之子,宋闵公之弟,春秋时期宋国第十九任国君,公元前681年-公元前651年在位。)夏,公会宰周公、齐侯、宋子、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于葵丘。秋七月乙酉,伯姬卒。(此未适人气何以卒?许嫁矣。妇人许嫁,字而异之,死则以成人之丧治之。)(光说“伯姬卒”,没有写是哪国的伯姬卒了,其实是杞国。既然称“卒”就一定是君夫人,嫁给大夫死了是不能称卒的。《公羊》、《穀梁》说是因为嫁是嫁了,但是因为还没去夫家,所以不称国。《左传》干脆就没提。)九月戊辰,诸侯盟于葵丘。甲子,晋侯佹诸卒。冬,晋里奚克杀其君之子奚齐。

      中央政权过渡平稳不容易。对于集权制度下的君主而言,其身后政局的稳定,政权过渡的平稳,是需要其智慧和努力的。往往君主越强势,其身后烽烟四起,比如秦始皇、刘邦、朱元璋。而相对温和的君主,比如唐太宗、赵匡胤、康熙和乾隆,死后政权过渡会相对平稳一些。宋国的权力过渡令人十分感动,对待国君的位置,诸侯国里都是拼死争夺,宋襄公和子鱼竟然谦让,所以宋国也算是一个奇葩国家。

     【传】九年春,宋桓公卒,(宋桓公(?-公元前651年),子姓,宋氏,名御说,宋庄公之子,宋闵公之弟,春秋时期宋国第十九任国君,公元前681年-公元前651年在位。公元前682年,宋国大夫南宫长万弑杀宋闵公,拥立公子游为君。萧叔大心借曹国军队反击,杀死公子游,拥立公子御说为君,是为宋桓公。宋桓公在位时期,多次参加诸侯盟会,曾出兵援救郑国、邢国,安定周王室。公元前651年,宋桓公去世,太子兹甫继位,是为宋襄公。)未葬而襄公会诸侯,故曰子。凡在丧,王曰小童,公侯曰子。

      夏,会于葵丘,(葵丘位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林七乡西村。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在此与多国结盟。)寻盟,且修好,礼也。(夏,公会宰周公、齐侯、宋子2、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于葵丘3。宰周公4者何?天子之为政者也。)(桓之盟不日,此何以日?危之也。何危尔?贯泽之会宜,桓公有忧中国之心,不召而至者,江人黄人也。葵丘之会,桓公震而矜5之,叛者九国。震之者何?犹曰振振然,矜之者何?犹曰莫若我也又。

       王使宰孔赐齐侯胙,曰:「天子有事于文武,使孔赐伯舅胙。」(宰孔,也称周公忌父,是周公黑肩的孙子,春秋初期周国国君,周公旦后裔,公爵。鲁庄公十六年(周僖王四年,公元前678年)他出奔虢国,鲁僖公十年(周襄王二年,前650年)四月,周公忌父、王子党与齐国大夫隰朋立晋公子夷吾为晋惠公。鲁僖公二十四年(周襄王十六年,前636年),王子带之乱,俘获周公忌父与原伯、毛伯,周襄王逃奔郑国。)齐侯将下拜。孔曰:「且有后命。天子使孔曰:『以伯舅耋老,加劳,赐一级,无下拜』」。对曰:「天威不违颜咫尺,小白余敢贪天子之命无下拜?恐陨越于下,以遗天子羞。敢不下拜?」下,拜;登,受。

      秋,齐侯盟诸侯于葵丘,曰:「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宰孔先归,遇晋侯曰:「可无会也。齐侯不务德而勤远略,故北伐山戎,南伐楚,西为此会也。东略之不知,西则否矣。其在乱乎。君务靖乱,无勤于行。」晋侯乃还。

      葵丘之会就是齐桓霸业的巅峰之会,标志之一就是周王赐胙。齐桓功绩在于对鲁的“存亡继绝”;对周和邢国、卫国的“尊王攘夷。”

        九月,晋献公卒,(晋献公(?-前651年),姬姓,名诡诸,晋武公之子,春秋时期的晋国君主,在位26年。因其父活捉戎狄首领诡诸而得名。即位后用士蒍之计,尽灭富氏子弟及桓庄之族, 巩固君位。奉行尊王政策,提高声望。攻灭骊戎、耿、霍、魏等国,击败狄戎,复采纳荀息假道伐虢之计,消灭强敌虞、虢,史称其"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里克、(里克(?-前650年):嬴姓,里氏,名克。春秋前期晋国卿大夫,晋献公的股肱之臣,太子申生的坚决拥护者,能征善战的统帅。.晋惠公即位后,对权臣里克总是放心不下,担忧自己如奚齐、卓子一样被弑,为了压制里克,在军政要务中多安插自己的亲信,以削弱里克的军权。后晋惠公派郤芮带领着郤氏亲兵,包围里克家。里克自尽而亡。)丕郑欲纳文公,故以三公子之徒作乱。(春秋 晋献公 之三子: 申生、重耳 、夷吾。

       初,献公使荀息傅奚齐,公疾,召之,曰:「以是藐诸孤,辱在大夫,其若之何?」稽首而对曰:「臣竭其股肱之力,加之以忠贞。其济,君之灵也;不济,则以死继之。」公曰:「何谓忠贞?」对曰:「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送往事居,耦俱无猜。贞也。」及里克将杀奚齐,先告荀息曰:「三怨将作,秦、晋辅之,子将何如?」荀息曰:「将死之。」里克曰:「无益也。」荀叔曰:「吾与先君言矣,不可以贰。能欲复言而爱身乎?虽无益也,将焉辟之?且人之欲善,谁不如我?我欲无贰而能谓人已乎?」(荀息(?~公元前651年),本名原氏黯,字息,是春秋晋国有史记录的第一位相国。原氏黯辅佐晋武公曲沃代翼后,任武公大夫。晋武公灭荀国后,以荀国旧地赏赐原氏黯,原氏黯从此以荀为氏,史称荀息。荀息足智多谋,以危如累卵规劝晋公放弃建造九层高台,献计假途灭虢,打通了晋国向中原发展的通道。晋献公临终前,任命荀息为相国,荀息以股肱之力辅佐新君继位,誓死实践自己的诺言,留下了千古英名。

       冬十月,里克杀奚齐于次。书曰:「杀其君之子。」未葬也。荀息将死之,人曰:「不如立卓子而辅之。」荀息立公子卓以葬。十一月,里克杀公子卓于朝,荀息死之。君子曰:「诗所谓『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荀息有焉。」

      齐侯以诸侯之师伐晋,及高梁而还,讨晋乱也。(春秋晋邑。在今山西临汾市东北。或说在今临汾市北高河村。)令不及鲁,故不书。

       晋郤芮(郤芮(?-前637年),姬姓,郤氏(一作郄氏),名芮,春秋时期晋国大夫。与吕省(吕甥)拥立晋惠公为君,重耳回国时又倒戈。后怕被晋文公(重耳)惩罚,又与吕甥密谋烧掉晋文公寝宫以谋杀晋文公。计划失败后,二人逃亡秦国,后被秦穆公诱杀。)使夷吾重赂秦以求入,曰:「人实有国,我何爱焉。入而能民,土于何有。」从之。齐隰朋(隰(xí)朋(?~前644年),姜姓,出身于齐国公族。春秋时期著名的齐国大夫,朋氏鼻祖。他是齐庄公曾孙。与管仲、鲍叔牙等共同辅佐齐桓公,使齐国大治。隰朋曾率军会合秦军安定晋国的内乱,拥立晋惠公。管仲病重时荐他自代,与管仲同年死。)帅师会秦师,纳晋惠公。秦伯谓郤芮曰:「公子谁恃?」对曰:「臣闻亡人无党,有党必有仇。夷吾弱不好弄,能斗不过,长亦不改,不识其他。」公谓公孙枝(公孙支(生卒年不详),嬴姓,名支(《东周列国志》中作公孙枝),字子桑,岐州 (今陕西凤翔南) 人,为现今桑姓之先祖,春秋时期秦国大夫。向秦穆公举荐了百里奚。)曰:「夷吾其定乎?」对曰:「臣闻之,唯则定国。《诗》曰:『不识不知,顺帝之则。』文王之谓也。又曰:『不僭不贼,鲜不为则。』无好无恶,不忌不克之谓也。今其言多忌克,难哉!」公曰:「忌则多怨,又焉能克?是吾利也。」(讨论人性

      宋襄公即位,以公子目夷为仁,使为左师以听政,于是宋治。故鱼氏(始祖是宋襄公的庶兄子目夷(字子鱼)。子鱼的子孙有一支以先祖的字为姓,称鱼姓。)世为左师。(左师,春秋时代宋人,当时的执政官。

【译文】

       九年春季,宋桓公去世。还没有下葬,宋襄公就会见诸侯,所以《春秋》称他为“子”。凡是在丧事期间,天子称为“小童”,公侯称为“子”。

      夏季,鲁僖公和宰周公、齐桓公、宋桓公、卫文公、郑文公、许僖公、曹共公在葵丘会见,重温过去的盟约,同时发展友好关系,这是合于礼的。(齐桓公的盟会是不记载日期的,这里为什么记载日期呢?这是认为他有危险了。他有什么危险呢?在贯泽的那次盟会,齐桓公有忧虑中原诸侯国的心意,没有邀请而自愿来参加的就有江国和黄国的国君。葵丘的这次盟会,齐桓公“震而矜之”,背叛他的就有九个国家。“震之”是什么意思?就是骄横傲慢的样子。“矜之”是什么意思?就是很自夸地说:“没有谁的功劳比我大!"

        周襄王派宰孔把祭肉赐给齐桓公,说:“周天子祭祀文王、武王,派遣我把祭肉赐给伯舅。”齐桓公准备下阶拜谢。宰孔说:“还有以后的命令,天子派我说:‘因为伯舅年纪大了,加上功劳,奖赐一级,不用下阶拜谢。’”齐桓公回答说:“天子的威严就在前面,小白我岂敢受天子的命令而不下阶拜谢?不下拜,我惟恐在诸侯位上摔下来,给天子留下羞辱。岂敢不下阶拜谢?”齐桓公下阶拜谢,登上台阶接受祭肉。

       秋季,齐桓公和诸侯在葵丘会盟,说:“凡是我们一起结盟的人,既已盟誓之后,就回复到过去那样友好。”宰孔先行回国,遇到晋献公,说:“可以不去参加会盟了。齐桓公不致力于德行,而忙于远征,所以向北边攻打山戎,向南边攻打楚国,在西边就举行了这次会盟,向东边是否要有所举动,还不知道,攻打西边是不可能的。晋国恐怕会有祸乱吧!君王应该从事于安定国内的祸乱,不要急于前去。”晋献公听了这话,就回国了。

       九月,晋献公去世。里克邳(原为上不下十,下同)郑想要接纳文公为国君,所以就发动三位公子的党羽起来作乱。

       当初,晋献公曾让荀息辅助奚齐。当献公重病时,召见荀息说:“把这个弱小的孤儿付托给您,怎么样?”荀息叩头说:“下臣愿意竭尽力量,再加上忠贞。事情成功,那是君主在天的威灵;不成功,我就继之以死。”献公说:“什么叫忠贞?”荀息回答说:“国家的利益,知道了没有不做的,这是忠;送走过去的,奉事活着的,两方面都互不猜疑,这是贞。”等到里克将要杀掉奚齐,先期告诉荀息说:“三方面的怨恨都要发作了,秦国和晋国帮助他们,您打算怎么办?”荀息说:“打算死。”里克说:“没有好处!”荀息说:“我和先君说过了,不能改变。难道既想要实践诺言而又要爱惜己身吗?虽然没有好处,又能躲到哪里去呢?而且人们要求上进,谁不像我一样?我不想改变诺言,难道能够对别人说不要这样做吗?”

        冬季,十月,里克在居丧的茅屋里杀了奚齐。《春秋》记载说:“杀其君之子”,称奚齐为“君之子”,是由于晋献公还没有下葬。荀息准备自杀,有人说:“不如立卓子为国君而辅助他。”荀息立了公子卓为国君而安葬了献公。十一月,里克又在朝廷上杀了公子卓。荀息就自杀了。君子说:“《诗》所说的‘白玉圭上的斑点,还可以磨掉;说话有了毛病,就不可以追回了。’荀息就是这样的啊!”

       齐桓公带领诸侯的军队进攻晋国,到达高梁就回国。这是为了讨伐晋国发生的祸乱。命令没有到达鲁国,所以《春秋》没有记载。

        晋国的郤芮要夷吾给秦国馈送重礼,以请求秦国帮助他回国,并对夷吾说:“真要使别人占据了国家,我们有什么可爱惜的?回国而得到百姓,土地有什么了不起?”夷吾听从了。齐国的隰朋率领军队会合秦军而使晋惠公回国即位。秦穆公对郤芮说:“公子依靠谁?”郤芮回答说:“臣听说逃亡在外的人没有党羽,有了党羽必定就有仇敌。夷吾小时候不喜欢玩耍,能够争斗而不过分,年纪大了也不改变,其他我就不知道了。”秦穆公对公孙枝说:“夷吾可以安定国家吗?”公孙枝说:“臣听说:只有行为合乎准则,才能安定国家。《诗》说:‘无知无识,顺应了上帝的法则’,文王就是这样的。又说,‘不弄假,不伤残,很少不能做典范’,没有爱好,也没有厌恶,这就是说既不猜忌也不好强。现在他的话里边既猜忌又好强,要夷吾安定晋国,难呀!”秦穆公说:“猜忌就多怨恨,又哪里能够取胜?这是我国的利益啊。”

       宋襄公做了国君,认为公子目夷仁爱,让他做左师来处理政事,宋国由此安定太平。所以目夷的后人鱼氏世世代代承袭左师的官。

4.宰周公:即宰孔,是当时周王室执政者之。何体注:“宰犷”治也。三公之职号尊名也。以加宰知其职大尊重。当与天子参听万机,而下为诸侯所会,恶不胜其任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