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话春秋】之七十九:欲加之罪,其无辞乎?

 自然自觉自在 2020-10-14

公元前650年,鲁僖公十年,羊年(辛未年)。今年的鲁僖公还是一如既往地小心服伺齐老大,齐老大一如既往地替诸侯出面攻打山戎,狄人一如既往通过灭人之国来体现生猛无比,晋惠公一如既往地体现诸侯无德无信的本色。晋惠公的上位,晋大夫里克居功至伟,但换来的是晋献公的屠刀相向。里克还算是条硬汉子,面对假惺惺的晋惠公,硬气地说了句千古名言:“不有废也,君何以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臣闻命矣。”,然后“伏剑而死”。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不是我帮你废了你弟弟公子奚齐和卓子,哪有你晋献公的今天?现在存心想加罪害于我,哪里找不到理由?我知道你的意思了,就伏剑自杀了。这就是成语“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由来,倒是警醒了后世多少“梦中人”。人生遇上这样的老板,算是倒霉到家了!

        “十年,春,王正月,公如齐。狄灭温,温子奔卫。晋里克弑其君卓及其大夫荀息。夏,齐侯、许男伐北戎。晋杀其大夫里克。秋七月。冬,大雨雪。”

        孔子老先生用51字记载今年6件事,重头戏份还是在晋国,那里是当前国际社会的热点。

             (一)

            “十年,春,王正月,公如齐。”

        鲁僖公十年,春季,周王朝历法的正月,鲁僖公去齐国。

        鲁僖公似乎坚持凡“老大”齐桓公“会盟”,鲁必派人“如齐”的做法。前两次是“公子友如齐”,派去的人是自己的卿大夫。这次亲自“公如齐”,把自己派去了。规格升高,是去重申齐鲁伟大友谊?还是另有原因?汉代儒家一般认为是鲁僖公胆小怕事,精神上受齐桓公所胁迫,所以有此举,死后被谥为“僖”(小心畏忌)。

            (二)

           “狄灭温,温子奔卫。”

        鲁僖公十年,春季,狄人灭亡温国,温子(苏子)逃奔卫国。

        先说说温国(苏子国)和温子(苏子)吧。温国始祖为周武王的司寇苏忿生。苏忿生是西周开国功臣之一,跟着周武王姬发打过天下,功劳很大,武王赐封苏忿生以家乡十二邑(温、原、絺、樊、隰、攒茅、向、盟、州、陉、聩、怀,即今天的焦作市、济源市和新乡市的一部分)建苏国,建都于“温”(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西),所以国君称温子,或以国君苏氏而称苏子。温子与苏子是一回事儿。苏忿生也是我国最早历史文献《尚书》中记载的苏姓第一人,被后人祭祀为苏姓始祖。司寇是古代最高级别的司法长官,相当于后来的刑部尚书,今天的最高法院院长+最高检察院院长+司法部长+公安部长+中央政法委书记+中央纪委书记+城管局局长!苏忿生决狱断案,明察秋毫,被后世尊为狱神。

        苏忿生一世英明,全毁在这位后人“苏子”手上。公元前675年苏子是拥护支持王子颓作乱,是动乱赞助商,作乱期间接纳五大夫到温邑避难,然后苏子又奉王子颓出奔卫国,后来郑厉公和虢公丑杀了王子颓和参与作乱的五位大夫,没有提到苏子的下落(详见【闲话春秋】之五十二。这件事之后,苏子在周王室这边混不下去了,便背叛天子投靠了狄人,却发现和狄人不好处,主要原因是放不下身段迁就狄人。狄人对这位落魄了还“生装”的苏子也没感觉,于是就举兵伐温国,周襄王也不去救援,然后,温国灭亡,苏子逃到卫国去了。温国和卫国都深受狄人欺负,同病相怜,这回可以好好交流一下体会了《春秋左传》:“春,狄灭温,苏子无信也。苏子叛王即狄,又不能于狄,狄人伐之,王不救,故灭。苏子奔卫。”)。

          (三)

          “晋里克弑其君卓及其大夫荀息。”

        鲁僖公十年,春季,晋大夫里克弑杀了晋国国君卓子和晋国大夫荀息。

        按照周王朝的历法,这件事情发生在去年十二月,而且我们去年已经讲过(详见【闲话春秋】之七十八)。《春秋》今年春季记载此事,可能还是“事件实际发生时间”和“正式文件印发时间”有差别,孔老夫子选择“通稿”时间吧。《春秋》用“弑”,是因为晋献公死于去年,卓子即位算在今年,形式上即位成功,但因为时间很短(可能不超过一个月),所以没有年号。

        晋国内乱中,晋献公生前费尽心机扶持的继承人奚齐,在他死后随即被杀,懵懂无知的幼子卓子,被愚忠的荀息扶上君位,事实证明是送上了一条死路,成了里克的刀下之鬼。这一切的一切,根缘在于那位“机关算尽太聪明”的母亲骊姬。如果灵魂有知,不知此女做何感想?如果早知自己和儿子是这么个下场,我估计这个女人绝对不会去争宠、争位,争权。骊姬被杀,罪有应得,只是可怜了奚齐和卓子两位少(幼)年公子,年轻的生命成了利欲薰心女人的祭品。

          (四)

          “夏,齐侯、许男伐北戎。”

        鲁僖公十年,夏季,齐桓公、许僖公讨伐北戎。

        今年,估计北戎又跑去欺负许国了,所以“老大”齐桓公帮助同姓之国许国讨伐北戎,这一方面是维护两国友好,另一方面也是诸侯霸主的责任。要享受当老大被人尊敬追捧的美好感觉,就要承担起老大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否则,小弟们很快就跑光了。公元前654年,许国这位小弟,在“老大”齐桓公带领本弟兄们“弃郑救许”时,居然跟着蔡穆侯,跑到楚成王那儿来个“许男面缚”,充分说明了其不可靠性。(详见【闲话春秋】之七十五

        诸侯如果把狄人、戎人看成异类,那就是给自己树立了强大的敌人,攻打讨伐是没有用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还是学学晋国公子重耳,等同视之,化敌为友,开启智慧,为我所用,可能才是解决中原诸侯与戎夷蛮狄之争的好办法。社会的文明进步,是多元、民主、和平、自由的过程,诸侯那种唯我独尊的思想不变,中原与夷狄问题无解。 

          (五)

          “晋杀其大夫里克。”

        鲁僖公十年,夏季,晋惠公杀了晋国大夫里克。

        《春秋左氏传》是这样记载里克被杀的。夏季,四月,周公忌父(极有可能就是宰孔,宰是职,孔是名,忌父是字)、王子党(周王室王子?周大夫?)会合齐国的隰朋立了晋惠公。晋惠公杀死里克表示讨好。将要杀掉里克以前,晋惠公派人对他说:“如果没有您,我就做不了晋君。尽管如此,您杀了两个国君一个大夫,做您国君的人,不也太难了吗?”里克回答说:“没有奚齐、卓子的被废,君王怎么能兴起?要给人加上罪名,还怕没有话说吗?下臣知道国君的意思了。”说完,用剑自杀而死。当时里克的同党邳郑正在秦国访问,是为晋惠公失信于秦国、推迟割让河外五城而去致歉的,所以暂时躲过了灾祸(夏四月,周公忌父、王子党会齐隰朋立晋侯。晋侯杀里克以说。将杀里克,公使谓之曰:微子则不及此。虽然,子弑二君与一大夫,为子君者不亦难乎?对曰:不有废也,君何以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臣闻命矣。伏剑而死。于是邳郑聘于秦,且谢缓赂,故不及。”)。里克和晋献公都是一丘之貉,谁死都不足惜,不过他们创造出来一个成语:“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倒是警醒了后世多少梦中人。

        晋惠公之立在去年底今年初,今年是晋惠公元年,这里应该是周天子派人与齐国、秦国(《史记》说参与的还有秦国大夫,想来秦国肯定不会落后的)见证晋国领导人的变动。明年,周王室还会再派人来赐命。

 晋惠公在清理晋国国内支持“公子重耳”的力量,他担心哥哥重耳回来跟自己争君位。而在狄人那儿的公子重耳,在狄人的关照下,则过着另一种生活,生儿子,结姻亲,培育实力。狄人攻打廧(qiáng)咎如(少数部族名,隗姓,赤狄的一枝,活动于今河南安阳西一带),俘虏了其两个女儿:叔隗、季隗,送给逃难到狄人那儿的晋国公子重耳。重耳自己娶了妹妹季隗,生了伯儵(tiáo)、叔刘(重耳返国为晋文公后,此二子仍留狄)。把姐姐叔隗嫁给赵衰,生了赵盾。赵盾,谥宣,排行孟(老二),故亦称宣子、宣孟,其父随晋文公重耳返国后,很快被接回晋国,立为赵氏嫡子,公元前621年任中军元帅,为晋襄公、晋灵公、晋成公三朝执政大臣,死于公元前602年左右。(《春秋左氏传》:“狄人伐啬咎如,获其二女:叔隗、季隗,纳诸公子。公子取季隗,生伯儵、叔刘,以叔隗妻赵衰,生盾。”)

          (六)

          “秋七月。”

        鲁僖公十年,秋季,七月。无大事记载。“四时俱备,方为一年”,《春秋》坚持这种体例,所以,尽管没有大事记载,仍然注明季节、月份等时间。   

        借《春秋》无大事记载的秋季,说说《春秋左氏传》记录的多事之秋中的晋国,可以看到晋惠公还不能称晋国人心。

        第一件事是晋侯改葬太子审生(“晋侯改葬共大子”)。晋惠公回国即位后,为哥哥公子申生改葬,尸臭便散发出来。晋国人就开始发挥了,用诗言志:“想按正式的礼节改葬却得不到好报哩,是谁使这股臭气逸出?虽要纠正葬礼却无人听从,虽想标榜信义却不见真诚。国家没有这样的法则,让盗窃君位的人侥幸生存。不改变他的弊政,晋国的命运将会沉沦。畏惧伪君啊怀念重耳,等待重耳的归来,是大家共同的愿望。想摆脱伪君啊远走他乡,又难舍故土而内心哀伤。二七一十四年以后,伪君和他的儿子将要灭亡。远在狄国的公子啊,他是我们的依傍。他将镇抚国家啊,作天子的辅佐最理想。”这是赤裸裸地表达讨厌晋惠公而思念公子重耳(晋文公)。晋国大夫郭偃说:“这诗好厉害啊!好事真难做!国君改葬申生原想借此显示荣耀,却使自己的罪恶更加昭著。一个人内心美好,必定会表现于外,并且传扬于民间,受到民众的爱戴。反过来一个人内心丑恶也一样表现在外。所以行动时不可不慎重啊。一定有人会知道,十四年后国君的儿子将被诛戮吗?十四这个数字已经为民众所知了。公子重耳会回国吗?民众已经看到迹象了。他如果回国,一定会称霸诸侯而朝见天子,他的光辉已经照耀于民众了。数字是预言的记录,迹象是民意的先导,光辉是贤明品格的闪耀。用记录预言来表述,用阐发民意来引导,用闪耀的光辉来昭示。重耳不回国还等待什么?打算为他作先导的人可以行动了,他将要到了!”

       第二件事是狐突借鬼讽惠公。秋季,晋国大夫狐突到陪都曲沃去,遇到太子申生(已死之人,何来可遇?)。太子让他登车作为驾车的人,告诉他说:“公子夷吾(现任国君晋惠公)无礼,我已经请求上帝并且得到同意,准备把晋国给予秦国,秦国将会祭祀我。”狐突回答说:“臣听说,神明不享受别的族的祭品,百姓也不祭祀别的族,您的祭祀恐怕会断绝了吧?而且百姓有什么罪?处罚不当而又祭祀断绝,请您考虑一下!”太子申生说:“好,我打算重新请求。过七天,新城西边将要有一个巫人表达我的意见。”狐突同意去见巫人,申生就一下子不见了。到时候前去,巫人告诉他说:“天帝允许我惩罚有罪的人,他将在韩地大败。”这故事看完,就看出了孔子和《春秋》与左丘明和《春秋左氏传》的差距,这些“鬼力乱神”之事都被左丘明写入青史,所以,他的《春秋左氏传》也只能是参考。不过,这中间表达的信息,则是对晋惠公十分不利,让明公子夷恶还是不得人心,不能服众啊。

        第三件事是邳郑之死。晋惠公上位后,由于国内政治不稳定,他无法遵守承诺割让“河外五城”给秦国(详见【闲话春秋】之七十八,就派大夫邳郑去向秦国解释此事。邳郑就对秦穆公说:“吕甥、郤称、冀芮三位大夫不同意给秦国土地。如果用重礼贿赂他们,与他们商量赶走不讲信用的晋国国君(晋惠公),让重耳回国即位,所有事情这就没有不成功的了。”冬季,秦穆公派遣泠(líng)至到晋国回访,并且召请吕甥、郤称、冀芮(郤芮)三人。郤芮说:财礼重而说话好听,这是在引诱我们。就杀了邳郑、祁举和七个舆大夫(指太子申生将下军时所统辖的七位大夫):左行共华、右行贾华、叔坚、骓歂zhuīchuǎn、纍lěi虎、特宫、山祁,都是里克邳郑的党羽。大夫邳豹(邳郑的儿子)逃亡到秦国,对秦穆公说:“晋惠公背叛大主而忌恨小怨,百姓不拥护他。如果进攻,百姓一定赶走他。”秦穆公说:“如果夷吾失去群众,哪里还能杀掉大臣?百姓都要逃难,谁能赶走国君?”意思是晋惠公能杀了你老爹这些作乱的大夫,还是有实力的,靠象你这样只顾逃跑的百姓,是赶不走国君的,邳豹听了估计脸很红。

          (七)

          “冬,大雨雪。”

        鲁僖公十年,冬季,下大雪。

        能让《春秋》都作为异事来记载,估计公元前650年“冬天的第一场雪”,来得比以往更早一些,更大大一些。当然,《春秋公羊传》继续发挥“天人感应”说,什么鲁僖公立妾为夫人啦, 什么受齐桓公胁迫啦,不一而足,牵强附会吧!

读点春秋,知点礼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