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烈士与抚养三位烈士的子女的遗孀

 泰荣林黑皮 2020-03-15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句不朽的诗句出自著名诗人臧克家《有的人》。这句诗原来描写诗人的胞弟臧克力十分恰当。

    臧克力,又名臧鹏连,1918年5月出生,山东省诸城县人。1940年2月入伍,193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2军34师101团政治委员。1951年5月20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遭敌炮击光荣栖牲。

臧克力夫妇

     臧克力的妻子叫崔枫,河南孟县人,1939年14岁就随姐姐到太行山根据地参加了革命,16岁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0岁时嫁给了她的入党介绍人——时任晋冀鲁豫野战军六纵16旅46团三营教导员丁泊生。但没多久,丁泊生就在1947年7月鲁西南战役中英勇牺牲了,留下了一个只有几个月大的儿子。 

    臧克力知道崔枫结过婚,还有个孩子,但从未结过婚的他不但不介意,还常常帮助他们母子俩。1949年3月渡江战役前夕,部队在安徽蒙城休整,两人在师首长的撮合下结为夫妻。婚后两人感情非常融洽,臧克力对战友的遗孤,崔枫的第一个孩子视如己出,这让崔枫十分感动。婚后不久,臧克力就随军参加了渡江战役,千里追击国民党残匪,解放了苏浙皖广大地区,紧接着又向大西南进军,于1949年11月底解放了重庆。1年后,二人的长女出生了,女儿的出生为这个家庭增添了许多喜悦。

    然而,和平幸福的生活才刚刚开始,美帝国主义就悍然发动了朝鲜战争,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1950年底,臧克力所在的部队奉命入朝参战,崔枫生过孩子刚满月,原本可以和大多数女同志一起留守在重庆,但生性要强的她坚决要求和丈夫一起赴朝,毅然将4岁的儿子和刚满月的女儿送回了河南姥姥家。 

    谁没有妻子儿女?誰没有父母高堂?正如臧克力在给母亲的家信中所说:“在这许多英雄的创举中,有一个平凡的我”!

    这是臧克力烈士1950年10月底写给老母亲的信,在信中他为不能忠孝两全而自责,说不久即会回到阔别12年的家乡在母亲身边尽孝。但他和母亲都没想到,12年前的分别即是永别。

    无论英雄还是烈士他们也是凡人,他们也有七情六欲,也有喜怒哀乐,他们对家庭、对父母妻儿的爱一点不比普通老百姓少!他们之所以能成为英雄,成为人民心中的楷模,就是当祖国和人民需要时,他们能挺身而出,义无反顾、毫不畏惧的奔赴血与火的战场。为了大多数人的幸福而舍弃自己及家人的幸福,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而放弃自己及家人的利益,从而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碎的人,一个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一个大写的“人”! 

    1951年10月28日,在臧克力牺牲5个月后,崔枫在河南一家部队医院生下了第二个孩子,刚满月,她就把嗷嗷待哺的孩子送到孟县姥姥家,又重新回到部队工作。

      后来崔枫转业到北京工作。她与自己的母亲一起养育了4个烈士遗孤,除了已有的兄妹3人,还把在南下时牺牲的姐姐和姐夫留下儿子,接到家里抚养。 

    由于4个孩子分别姓丁、臧、何,为了有利于孩子们的成长,崔枫把孩子们都改成了崔,随她姓。

    兵妈妈崔枫阿姨的隐忍、刚毅、自强令人感动。她在失去二任丈夫后,在精神和经济的双重压力下,坚强的面对人生的挫折和苦难,独自养育呵护了4个烈士遗孤,使烈士的遗志后继有人。她不愧是英雄的妻子,伟大的母亲!她与臧克力烈士一样堪称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儿女,是中华民族真正的脊梁!

    2004年7月,崔枫突发急病离世,临终前未能留下只言片语,但子女们知道,妈妈的心里一直没有放下丈夫臧克力,她生前唯一的心愿就是能找到烈士的遗骨,让他回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