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阳名人辞典:卧龙岗上守望人张晓刚

 公司总裁 2020-03-15

南阳名人辞典:卧龙岗上守望人张晓刚

人物简介

在张晓刚看来,卧龙岗就是他的精神寄托之所,是有生命有温度的家

宣传卧龙岗诸葛亮文化,宣传南阳文化,他不遗余力

40年,他用守护与传承,书写了一位卧龙岗人的精彩人生

卧龙岗,以诸葛亮躬耕地著称于世。对南阳来说,它是文化的高地;于市民而言,它是城市的骄傲。而在张晓刚看来,卧龙岗就是他的精神寄托之所,是有生命有温度的家。自20岁时参加文博工作,整整40年,他痴守卧龙岗,从弱冠走到花甲,在研究诸葛亮躬耕地、弘扬诸葛亮精神的路上,在用文化与文物传承城市精神、让南阳人增添城市荣耀感的路上,不忘初心,用守护与传承,书写了一位卧龙岗人的精彩人生。

南阳名人辞典:卧龙岗上守望人张晓刚

智圣诸葛亮的“粉丝”,他当了四十年

博物馆是城市记忆的守护者,是城市历史的收藏者,依托卧龙岗武侯祠而建的南阳市博物馆,不仅肩负着展示传统文化的重任,更以其特有的诸葛亮文化气息,氤氲城市生活的点点滴滴。

今年2月,60岁的张晓刚从担任长达27年的市博物馆副馆长的岗位上退了下来,而在春节前,他以高票当选南阳诸葛亮研究会会长。于他而言,退与不退都是一样的,因为,无论何时,他作为智圣诸葛亮“粉丝”这一角色,永远都不会变。

昨日,走在卧龙岗武侯祠大拜殿前,回望40年的卧龙岗人生涯,那些为诸葛亮躬耕地研究奋笔疾书的夜晚,那些为诸葛亮躬耕地南阳说呼吁呐喊的奔波,那些站在一通通碑刻前思接千古的过往,一一浮现眼前。那是往事如画,更是岁月如歌……

张晓刚生于南阳长于南阳,对家乡怀着深厚的感情,又由于父辈的因缘,使他对卧龙岗诸葛亮文化情有独钟。从20岁走进卧龙岗武侯祠,他把自己的全身心融入到工作中,从挚爱本职工作到痴情卧龙岗诸葛亮文化,从一个缺乏理论知识的年轻人,成长为一位正高级研究馆员。他对诸葛亮文化烂熟于心,对卧龙岗一草一木一砖一石了如指掌。40年中,他编撰了大量卧龙岗及南阳历史文化著作。参与编著的《卧龙岗志》,是自清康熙南阳知府罗景编《卧龙岗志》之后200多年来唯一的一部卧龙岗志书,保留整理了大量与卧龙岗有关的文史资料。他独立或合著《历代名人与卧龙岗》《南阳三国名人与胜迹》《历代诗人咏南阳》《南阳历代名人》,主编《诸葛亮与南阳学术研究文集》《诸葛庐前论勤廉》,参与主编《诸葛亮躬耕地新考》《草庐对研究新编》《南阳卧龙岗》等,撰写发表了上百篇学术论文,为他宏观了解南阳历史文化,更好地宣传弘扬卧龙岗文化奠定了基础。

回望往昔岁月,他是幸福的,也是自豪的。

南阳名人辞典:卧龙岗上守望人张晓刚

捍卫南阳诸葛亮躬耕地,他不遗余力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这是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的自述。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诸葛亮躬耕地问题被争论了数百年。随着改革开放和旅游业的发展,争论再次突起。

从上世纪80年代起,张晓刚等率先秉笔,写文章有针对性地阐述诸葛亮躬耕于南阳并在此受刘备三顾的论点论据。文章在全省、全国报刊上发表,引起全国各地不少专家学者的共鸣和社会各界的关注。

1988年,张晓刚参与筹建南阳诸葛亮研究会,1991年,研究会成立,从副秘书长到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再到今天的会长,他参与了南阳诸葛亮研究会几乎所有的研究和活动,这其中,不乏与来自域外的险滩暗流的较量。

1990年12月,《三国演义》特种邮票第二组发行,第二枚为“三顾茅庐”邮票。邮票在哪儿首发,往往就标志着那儿就是历史事件的发生地。为此,张晓刚与同事们多次到国家邮政部门介绍南阳诸葛亮躬耕地,并发表学术论文论争,最终赢得了“三顾茅庐”邮票在南阳的首发式,也引发了一场全国性的诸葛亮躬耕地辩论,改变了之前诸葛亮躬耕地襄阳说试图独霸天下的局面。

2014年8月,张晓刚又经历了《诸葛亮》邮票的更名风波,最终促使国家邮政部门将其中一枚邮票名称从“隆中对”更名为“卧龙出山”,并确定南阳为首发原地,进一步确立了南阳作为诸葛亮躬耕地、草庐故事发生地的历史地位。

那些年,当《前出师表》中“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的“南阳”被错误地注释为“南阳,郡名,在现在湖北襄阳一带”时,当“《草庐对》被《隆中对》”时,捍卫南阳诸葛亮躬耕地的路上,一直有张晓刚的身影。谈及此,他特别提到南阳晚报,他说,晚报对卧龙岗诸葛亮躬耕地多篇幅大版面的报道,不但保护了南阳的文化资源,也使南阳人对“诸葛亮躬耕于南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经过张晓刚等诸葛亮研究学者数十年的努力,诸葛亮躬耕地南阳说在全国影响越来越大,南阳诸葛亮研究会品牌响亮,在全国学术大团体里是一支劲旅,不容小觑。2015年9月,全国第二十二届诸葛亮学术研讨会在南阳召开,南阳率先提出“诸葛亮文化研究现阶段的任务是研究其勤廉作风及现实意义”的论调。会后,张晓刚主编《诸葛庐前论勤廉》。之后,“诸葛亮勤廉作风及现实意义”研究成为全国诸葛亮文化研究的热门话题,不少纪念地发展成为国家或地方勤政廉政的学习基地,开创了诸葛亮研究为现实社会服务的新局面。

南阳名人辞典:卧龙岗上守望人张晓刚

用卧龙岗延伸文化,书写历史另一维度

在张晓刚看来,卧龙岗文化是一片经过近两千年积淀、内涵深邃丰富的沃土。研究卧龙岗文化不能局限于写论文出书,弘扬诸葛亮精神,挖掘宣传诸葛亮文化,并使其为现实社会服务,才是深耕卧龙岗文化的目的。

在卧龙岗上张晓刚的办公室里,南北两面墙上挂着他收集的卧龙岗老照片、拓片、烙画、年画,桌子摆放着诸葛亮雕塑,西边柜子里是与有卧龙岗有关的各种藏品……

他热爱痴迷着卧龙岗诸葛亮文化,这其中,包括卧龙岗的延伸文化。数十个春夏秋冬,他利用节假日和休息时间,收集有关卧龙岗文化的书籍、图片、拓片、宣传画、烟标、酒标、粮票、烙画、泥塑等,这些单个看起来不起眼的收藏品,在丰富到一定程度时,已演变为一笔丰富的卧龙岗文化财富,分门别类整理后甚至可以举办一个相当规模的卧龙岗文化展览。这其实是历史书写的另一个维度,这个维度不同于宏大叙事传统下的历史书写,是一种诚实朴素的回忆和记录,可以弥补史料上的不足。这些藏品,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南阳卧龙岗影响之巨大。

张晓刚认为,宣传卧龙岗诸葛亮文化,宣传南阳文化,应采取多种形式。2017年3月,他开始用微信形式介绍“烟标上的诸葛亮文化”,效果之好出乎预料。朋友们的赞誉让他信心倍增,之后,他以“全国诸葛亮纪念地门票赏析”为题,将自己几十年来收集的门票整理后,以各地门票的使用时间为序,继续用微信形式与新老朋友们分享诸葛亮文化,用门票反映各个诸葛亮纪念地的发展历程。

2018年年底,“悠悠胜迹南阳情”共32期,用微信形式把全国各地武侯祠中的卧龙岗文化元素展示于世人面前。目前,他正在编发“邮品上的卧龙岗文化”,下一步,“酒标上的卧龙岗文化”也将推出。

其实,年已花甲的他在手机上编辑这些内容很不容易,但对他来说,只要能够宣传卧龙岗宣传南阳,辛苦一点不算什么。

50岁时,张晓刚曾以岳飞《满江红》中“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来激励自己,现在依然。他说,让躬耕南阳的诸葛亮走下山冈走出盆地,不断亮相于社会,用南阳给予他的智慧,为今天的南阳服务,为全社会服务,让三分天下策源地卧龙岗不断产生轰动,不断产生影响,助力南阳“以文塑城”、提高南阳城市终极竞争力,是他永远的追求。

他说,今后的路很长,与卧龙岗共进退,很幸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