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起学《论语》16.12季氏篇——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

 文冠厚朴 2020-03-15

一起学《论语》16.12

季氏篇——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

【原文】
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其斯之谓与?
 
【白话】
齐景公有马四千匹,到了死的时候,百姓找不到他有什么德行可以称述。伯夷、叔齐在首阳山下挨饿,百姓直到今天仍然称赞他们。大概就是说的这个吧?
 
【释词】
齐景公:齐国国君。景,谥号。
千驷:马四千匹。《集说》:“马四匹曰驷。”钱穆:“即谓有千乘之国。”《四书释地又续》:“当齐景公时,地大于王畿盛时,性又惟狗马是好,故畜多如是。”
无德而称:找不出什么德行来称赞他。“德”,或有写作“得”者,今不从。《义疏》:“生时无德而多马,一死则身名俱消,故民无所称誉也。”
伯夷、叔齐:二人居首阳山不食而死。钱穆:“夷、齐居首阳,采薇而食,故曰饿。”《注疏》:“夷、齐,孤竹君之二子,让位适周。遇武王伐纣,谏之,不入。及武王既诛纣,义不食周粟,故于河东郡蒲坂县首阳山下采薇而食,终饿死。”
首阳:山名。其具体位置,有多种说法:一谓陇西,一谓河东蒲坂,一谓孟津,一谓洛阳,一谓河南偃师,一谓岐山西北,一谓辽西。
其:表示推测的语气。朱子:“胡氏曰:‘程子以为第十二篇错简“诚不以富,亦只以异”,当在此章之首。今详文势,似当在此句之上。言人之所称,不在于富,而在于异也。’愚谓此说近是,而章首当有孔子曰字,盖阙文耳。大抵此书后十篇多阙误。”
斯之谓:意为说的就是这个,此处指德。王肃:“此所谓以德为称。”钱穆:“夷、齐让国而饿,齐景公踞位而富。然民之所称,在彼不在此。”《义疏》:“有德不可不重,其此之谓也。”
与:同“欤”。
 
【先贤精义】
《四书解义》曰:此一章书是尚德不尚富也。
唐文治曰:孔子引古语,而以景公、夷齐事征实之也。庸人与草木同朽,仁人与日月争光,学者当先辨其所志
《论语注疏》曰:此章贵德也。齐君景公虽富有千驷,及其死也,无德可称。伯夷、叔齐虽然穷饿,民到于今称之,以为古之贤人。其此所谓以德为称者与?
蔡节曰:悠悠于善恶之间,是以虽居诸侯之位,拥千乘之富,其没也曾无一德之可称。夷齐兄弟逊立,舍国而逃,扣马而谏,耻食周粟,虽饿死首阳而民到于今称之。
刘宗周曰:齐景公、夷齐之论,即南宫适“羿奡禹稷之论”,圣贤矫切世情如此
《论语稽》曰:夷齐让而饿,与齐景之贪而富,两两相形,且齐景之兄庄公为崔杼所弑,景不能讨而贪其位,视夷齐兄弟让国当愧矣。
程石泉曰:“齐景公有马千驷”确有此事,见《左传》哀公八年。齐景公厚敛于民而薄施,已有失国之忧,可于与晏子对话中见之(事见《左传》昭公二十六年),但终不省悟。于病微时亦不立公子,于是齐人歌曰:“景公死乎不与埋,三军之事乎不与谋。师乎,师乎,党之乎!”足觇齐人于景公不称其德,故作此“不埋”之歌。
《礼书》曰:齐景公之有马千驷,三千则近于天子十二闲之数,而千驷又过之,是皆僭侈而违礼者也。
陈祥道曰:夷齐饿于首阳之下,隐居以求终身之仁,行义以激百世之清,故曰民到于今称之。
《四书近指》曰:或曰:此春秋所为荣义不荣势也。尝谓天下之乱,灾凶盗贼为小,而贤不肖混淆为大。使人知千驷不足荣,饿夫有足取,则必竞善惩恶,而天下治矣。惟此义不明,臣弑君,子弑父,无所不至。孔子此语,所以遏求利者之心,而作好修之气也。而世犹有弃义若屣、趋富如饴者,亦惑矣。
《四书反身录》曰:景公、夷齐,一则泯没无闻,一则垂芳无穷,公道自在人心,三代所以直道而行也。噫!一时之浮荣易过,千载之影样难移,是故君子贵知所以自立
 
【附录】
钱穆曰:或曰章首应脱子曰二字。今按:《论语》文例,举古事古礼,章首皆无子曰字,至下断语始著子曰。若序而不论,则通章可不著子曰字,非阙文。“诚不以富”两语移“其斯之谓与”前,最为谛当可从。
 
【本章参考书目】
《论语集解》《论语义疏》《论语注疏》《论语集注》《论语全解》《论语大义》《论语新解》《论语集说》《论语集释》《论语学案》《论语稽》《论语读训》《礼书》《四书释地又续》《四书解义》《四书反身录》《四书近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