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邮票上的青铜器-弯弯篇(11)-庲具扁壺

 过往邮客 2020-03-15
原创 魔都斑马 集邮者

专118这套邮票发行时间为民国64年(1975年)11月12日,一套4枚。其中8元面值为庲具扁壺。

器物介绍

以下介绍为官方介绍:

戰國 庲具扁壺:高25.4公分,深23.1公分,口徑9.5公分,底縱7.5公分,底橫13.3公分,寬25.8公分,銘文2字,在足旁。器身扁平,小圓口,直頸,長方形圈足。旁有2獸面銜環,獸面作半浮雕狀。腹前後2面各以寬條直線區分紋飾為16格,2側各區分為5格,每格均飾蟠虺紋,頸飾3角紋一周。

此种形制的铜壶约始见于战国,通行至汉代,为酒器。战国器中有自名为“鈚”或“錍”,汉代所见铜器、漆器中可见有自名为区、钾、柙、榼者。宋代《博古图录》据其形制称之为匾壶,扁壶虽非其本名,却与其形状相合,且其功能确与壶同,后人多沿用之。

熟悉青铜器命名方式的朋友,就会知道这件扁壶应该有铭文,下图为铭文图像。

器物足边刻铭文2字,台北故宫释为“庲具”,铭图释为“末□(上‘日’下‘大’)”,上博青铜器部葛亮研究员疑为误析“啬夫”而来的伪刻。(伪刻在清代中晚期尤为严重,原因为清代金石学的兴起,还有1840年之后洋庄生意的兴旺,使得带有铭文的青铜器价格陡升,市场上出现了大批在无铭文之器上后加刻铭文的青铜器,而由于商和西周的青铜器铭文基本都为铸造,后刻伪造痕迹易于识别,这类伪刻器物以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为主)

注:啬夫

《说文·啬部》:「田夫谓之啬夫。」
《书·胤征》:「瞽奏鼓,啬夫驰。」
孔传:「啬夫,主币之官。」

《仪礼·觐礼》:「啬夫承命,告于天子。」

郑玄注:「啬夫,盖司空之属也。」

《晋书·职官志》:「乡置啬夫一人。」

《宋书·百官志下》:「乡有乡佐、三老、有秩、啬夫、游徼各一人……啬夫主争讼。」

此类带分格的扁壶存世较多,但先秦时期有明确出土地点的仅两件:1975年河南省三门峡市上村岭出土青铜羽纹扁壶,高34.3厘米,口径12.5厘米,河南博物院藏,下图:

另一件,2009年10月在陕西眉县出土,出土时内部还留有不明液体。现存陕西眉县博物馆。

根据青铜器葛亮研究员推测,两壶出土地虽均属战国时秦国,但战国秦墓出土六国铜器属常见现象,此类扁壶纹饰具有明显的晋系特征,实际制作地点可能在三晋。

类似器物

除了上面两件有明确出土地的扁壶,还有以下一些类似的器物:

战国  魏公扁壶 北京故宫

战国  羽翅纹扁壶 保利艺术博物馆

战国  羽翅纹扁壶 上海博物馆

战国  羽翅纹扁壶 上海博物馆

战国  乌氏扁壶 上海博物馆

战国  羽翅纹扁壶 大唐国际2019

战国  羽翅纹扁壶 保利香港2019

战国  羽翅纹扁壶 大唐香港201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