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勤奋的品格 严谨的作风——深切怀念周治华同志

 苏迷 2020-03-15
《苏州日报》
2020-03-07 

  许洪祥

  有的人走了,寂寂而毫无声息;有的人虽离去,却长留在人们心中。周治华老书记就属于后者。2020年3月3日,因防止新冠肺炎宅家,突然看到朋友圈内一条“苏州市委原副书记、市政协原副主席周治华同志不幸于3月2日上午10时逝世”的信息,打了几个电话给朋友,很快确认了消息,顿时悲痛难抑。老领导的音容笑貌刹那间涌到了眼前,很多事情仿佛就在昨天……

  讲了一句话,记了一辈子。周治华同志是我的老领导,曾长期担任苏州市委副书记,分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我无论是在苏州市文化局、苏州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抑或是在苏州市文联党组兼职期间,都得到他许多面对面的关心和多方面的教诲。1983年3月,由于苏州地区和苏州市合并,时值中央提倡大力培养和选拔优秀中青年干部,刚满三十岁的我被市委列进了后备干部范围。3月初的一天,我被时任苏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的周治华同志叫去进行任职谈话,通知我的是汪长根同志,这是一位十分年轻且有才华的同志。周治华同志见到我亲切地说:“小许同志,市委决定你担任地市合并后的苏州市文化局副局长、党组副书记,希望你好好干,现在中央提出干部要四化,革命化、专业化、知识化、年轻化,你三化基本具备,就是革命化永无止境,还要不断努力。”一段话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五分钟的谈话,我很快就出来了,后面的同志又接上进去谈话。当时正值地市合并,干部调整很多,我看他工作很忙。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周治华同志。但就是这一句“革命化永无止境,还要不断努力”,让我记了一辈子,终生难忘。几年后我被调到市委宣传部工作,作为分管副部长的我兼任了苏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而当时苏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主任正是周治华同志,这使我有了更多机会直接从他身上学到许多做人的品格和工作的方法。

  重视调查研究,坚持典型引路。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苏州市的精神文明建设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一面旗帜,张家港更是其中一个突出的典型。2017年4月,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经验交流会在苏州张家港市召开。这是继1995年10月中宣部、国务院办公厅在张家港召开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后,又一次全国性的精神文明创建会议在苏州召开。看到这些,不禁回想起当年跟随周治华同志进行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难忘时光。当时市委领导都有分工调查研究的联系点,周治华同志的联系点是张家港市杨舍镇,杨舍镇时任书记正是秦振华同志。周治华同志对调查研究非常重视,把它作为抓好工作的一种基本方法。凡是一些重要的想法或思路,总是先在点上试行取得经验后再在面上推广。由于工作关系,这期间我常随他一起到苏州各地就有关精神文明建设情况进行调研。记得每次去杨舍镇调研时,他都与秦振华同志促膝长谈,谈为什么要抓精神文明建设,为什么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谈精神文明在农村如何抓等等,并认真总结当时在苏州常熟、张家港等农村刚刚发端的“新风户”创建活动(开始叫新风户,后来才叫文明户)。特别谈到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基层如何从一件件具体事情抓起时,周治华同志明确提出了“新风户”创建时,要把对农民的一些基本要求在创建标准中体现好,并总结归纳了各地在这方面许多新的做法。比如针对有的农村家庭关系紧张,提出了“婆媳之间不能吵架”的要求;针对刚富裕起来的农民盖房子容易扩大多占土地的问题,提出了“农民的宅基地建房不能越线”的要求;针对市场经济放开后有的农民喜欢自己卖,不太愿意交公粮,提出了“要按计划自觉交公粮”的要求;针对改革开放后劳动力资源的紧张和宝贵,有的农民宁可出钱,也不想当兵的情况,提出了“要自觉按规定服兵役”等等,一共有10个方面的内容,这些新风户创建要求,十分明确、具体,没有空话、套话,农民听得懂,记得住,基层同志方便操作,易于考核,很快这些好的做法在全苏州市推开,对推动当时苏州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秦振华同志十分重视。周治华同志每次到张家港调研期间的指导意见,只要他到张家港或者杨舍镇,工作再忙秦振华同志都亲自接待。当年的“罄园度假村”作为张家港一个新的接待场所刚建起来时,周围是一片田野,夜晚飞蛾和蚊虫扑在纱窗上嗡嗡作响,我们住在那里,秦振华同志到周治华同志房间认真听取要求,并带领市委一班人,紧密结合张家港实际创造性地狠抓落实,长期坚持、毫不松懈,使张家港的两个文明建设上了一个全新的台阶。后来接任张家港市委书记的蒋宏坤等领导同志也都一任接着一任干,毫不动摇,保持和发扬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文明一起抓的蓬勃朝气。1993年,当时的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霞林专程到苏州调研,写下了《为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苏州市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情况调查》,发表在《求是》杂志上,充分肯定了苏州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的成就。周治华同志这种从调查研究入手、坚持典型引路的工作方法,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工作勤于思考,作风严谨务实。凡重要讲话稿或者文件草稿,周治华同志都亲自动手撰写或修改。那时市委的办公地址在五卅路,我们宣传部的楼与市委领导的楼正好是前后楼,靠得很近。我经常到他办公室取回经他修改后的文稿,经他改后的文稿,常常密密麻麻,连标点符号都不放过,清稿后再读,不仅观点鲜明,而且文字准确、通顺,令人印象深刻。

  有时虽只是把“全部”改为“基本”,把“很多”改为“不少”几个字的调整,细细体味,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文字推敲,更多的是透过文字,看到他对基层情况的熟悉和了解,对事物的准确把握和判断,那种严谨务实的作风,是现实的榜样,也是无言的教诲。记得一次春节期间,我去他家里看望他,不久他专门写了一封信寄给在南京的我,看着那俊秀的字体和那没有誊清、满是修改的文字和标点的信笺,我仿佛又看到了老书记那种严格要求的品格,正是文如其人、字如其人。周治华同志常说,领导干部一定要善于提炼和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这是做好工作的重要方法。记得我刚调到苏州市委宣传部时,一次陪他下乡调研,在车上他对我说,“小许,当好宣传部部长很不容易,一方面要擅长文字的表达,另外更重要的是面对一些事物,要迅速提炼并善于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我当时想,这些恰恰是我这个年轻干部的薄弱环节,要很好向老书记学习。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他讲的这些要求,正是一个领导干部的重要基本功,而这一切,又不是简单在书本上可以直接学到的,它是一种长期在基层、在一线艰苦锤炼和丰富阅历的积累与结果。

  为事勤奋以恒,专一终成专业。从领导岗位退下来后,周治华同志把集邮作为自己的爱好。他认为集邮虽是方寸之间,但是精神文明的一个方面,值得很好学习、研究。他还在担任苏州市委副书记时,被邀担任苏州集邮协会名誉会长,一次我随他一起去参加一个集邮工作会议。主持人最后照例留几分钟请领导讲话,以示重视。谁知他一下子讲了一个多小时,内容不是一般的客套话,而简直就是集邮知识的大普及。从邮票的历史与作用、分类与展览,到邮票的品相与鉴别、设计与普及等,娓娓道来,讲得台下的集邮爱好者佩服不已、很是感动,他们怎么也没想到,这位市委领导会对集邮知识这样熟悉和专业。而我也从那次会后,对集邮产生了兴趣。周治华同志从领导岗位退下来以后,把全部精力放在生肖邮票的研究、宣传和普及上。他组织起了全国第一个生肖邮票集邮协会,会员遍布全国各个省份;他参加各种有关集邮的活动,给同行鼓励与支持;他创办了第一份全国性的专业生肖集邮杂志,亲自组稿,修改文章。从每期寄来的生肖杂志中我都可以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他很早就编写出版了第一套12本生肖邮票系列丛书,传播生肖邮票的知识。鉴于他的敬业精神和专业成就,在他80岁高寿的时候,获得了全国集邮院士的光荣称号。我去看他时,他红光满面,精神很好,高兴地拿出为纪念他80岁高寿获得全国集邮院士光荣称号,有关方面专门出版的小型张,并在上面郑重地签上自己的名字送给我留念,既使我十分感动,又为他感到高兴。当时他告诉我,已将自己收藏了二十多年,从1950年至2012年世界上114个国家和地区发行的全部生肖邮票9500多枚全部捐献给了国家。苏州市人民政府为此专门设立了一个生肖邮票博物馆。他这种不为名、不为利,把自己的爱好献给人民的崇高品德,对我是又一次深深的教育。自他从一线退下来后,每年春节我都去老书记家中拜年,常常看到他戴着白手套从楼上走下来,他的夫人老王总笑着告诉我,在节日期间他也在研究集邮,真是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每看到这些,我常想,看来在这世界上,真的不存在什么天才,无论做什么事,只要认真去做,始终专一、勤奋以恒,一定能成为本行的专家,做出令人惊异的业绩来。可惜的是,今年因为防止新冠肺炎,春节期间无法外出,正准备待疫情过后春暖花开之时,再去看望老书记,噩耗传来,竟成永别!

  岁寒终将去,春来花更妍。斯人虽已逝,风范入心田。衷心感谢老书记对苏州精神文明建设所做的难忘贡献!永远铭记老领导的殷殷教诲与示范!

  (作者系新华日报社原社长、党委书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