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恕我直言,这是汉阳最好吃的一条街

 wupin 2020-03-15

要问汉阳有么好吃的?我可以单方面宣布:来玫瑰街就对了!

玫瑰街作为汉阳“卧虎藏龙”的宝藏地,藏匿着不少数十年的口碑老店,且时不时冒出几家爆火小店,惹得无数武昌汉口伢专程过来打卡品尝。

在老街坊眼中,玫瑰街就是一条神奇的存在。不管是过早宵夜,还是上学就医,哪怕是买买菜,烫个头,或是修修补补任何物件......全部都可以在这方圆几里一站式解决。

吃货们就位了吗?现在开始,带你们从西边吃到东边

提到玫瑰街,不得不提名声在外的罗氏热干面。毕竟不少人开车数公里,就是为了这一碗生烫牛肉热干面

工作日上午10点,老远就看到门口排着长长的队伍。来的大多都是熟客,夹杂着几个第一次来的好奇宝宝,先点餐再付钱,井然有序。

狭窄的店里没有座位不碍事,搬起门口的小板凳,各自为阵。再到隔壁买碗蛋酒或者豆腐脑,这一天算是“听了头”。

原本以为老板是一位操着武汉话的中年大叔,经熟客指点,才知道站在门口调制卤料的90后年轻小伙正是罗氏的掌门人。

五年前,罗思偲带领他的汉阳玫瑰街罗氏热干面团队,“爆冷”获得第二届武汉热干面大赛第一名。但他并没有止步于此,反而坚定了人生的方向。

90年代初,罗思偲家庭条件并不好,他就在外打工,一边做一边学。从过早小推车,到崇仁路第一家门面,再到现在发展罗氏连锁店,一步一个脚印。

每天凌晨1:30开始掸面,从清晨4:30一直营业到中午13:30,至今仍保持着亲力亲为的习惯。

罗氏热干面也有一定程度的创新,传统热干面比较干,很多外地人吃不惯。

罗氏的热干面加了汤料,芝麻酱略稀,配上刺激味蕾的辣椒油,香浓滑爽。面条也有厂家专供,比一般的碱面要细一点。

最实在的还是生烫牛肉的分量,鲜嫩滑弹,足足小半碗。

“我从百步亭来的,其实竹叶山也有家店,不过我还是爱来总店吃,说不出为什么,就是好吃!”顾客乐先生隔三差五就会驱车来罗氏。

“很多外地人吃不惯武汉热干面,其实不是热干面不好吃,是做的人太多了,鱼龙混杂。我们的态度是要把东西做好”,从不知名的小学徒到如今开始带徒弟,继承发扬热干面文化,今年又成为新晋奶爸的罗思偲,肩头的担子更重了……

在罗氏热干面旁的过早摊,我们意外地发现了老武汉小吃酥饺。以前出门过早必备选项,现在很少能在外面买得到了。

炸成金黄色的酥饺,蘸上用糯米、白糖、黄豆粉等一块磨碎的糖霜,一口咬下去,外酥里软,香甜的糯米会有点粘牙。

卖酥饺的夫妻俩原来在汉阳西大街做,炸了20多年酥饺的吴阿姨告诉我们,由于利润太低,现在做酥饺的越来越少,手艺都要失传了。

吴氏金锅条的小小招牌上,写着招徒加盟电话,吴阿姨希望这种传统的武汉小吃能继续做下去。

玫瑰街520餐厅对面的双心红牛肉面,是知音西村社区居民经常光顾的一家店。虽说味道谈不上多惊艳,却是安心的存在。

这家店开了快20年,见证了玫瑰街从坑坑洼洼的泥巴路,到马路变宽变干净的变化历程。一旁支着油炸摊子的,是牛肉面老板的哥哥沈师傅。

只见沈师傅把金龙鱼的油到进锅里,手法娴熟地炸着面窝、糯米鸡,年纪大的爹爹婆婆自助找零,形成了常年的默契

沈师傅的糯米鸡,一直坚持老武汉的传统做法。炸好后的糯米鸡外表金黄、凸凹不平,形似圆形刺球。

烫烫地咬上一口,菌菇的鲜香和肉的绵香飘出来,足以将阴冷的寒风都拒之体外,每一口都是小时候戒不掉的味道

弯弯火锅城是许多慕名前来玫瑰街觅食的首选之地,“走,带你克七猪弯弯!”是汉阳老杆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他们最喜欢向朋友推荐的一家店之一。

猪弯弯牛肉笋锅是店里的招牌,猪蹄炖的软嫩无比,肥瘦相当,恰到好处。配以莲藕打底,撩拨食欲又饱腹十足。大把的胶原蛋白充分融入在高汤中。

另一半拼的是牛肉笋,牛肉非常大块,带点微辣,还挺入味;笋子清脆爽口,分量相当到位,这样的荤素搭配很完美了。

猪弯弯还有很多种搭配,可以根据个人口味自行组CP。我们在某个工作日的中午,看见店里依然坐满了食客。

和猪弯弯一样名声在外的美多多,不仅是附近居民的“常驻地”,就连住在汉口武昌的很多朋友都熟知,平时只要经过汉阳,都会在这里吃上一餐。

老板之前在汉阳马沧湖附近,搬来郭茨口也有十多年了。

每天的顾客络绎不绝,高峰期在晚上五点半到八点半,屋内就能全部坐满;即使在大冬天的晚上9点,也有不少顾客前来排队拿号。

美多多主打湘菜,金椒鱼头是这里的招牌,几乎每桌都必不可少。老板特意介绍说,吃完鱼头,别忘了将热干面伴在汤里,非常入味。

每天早上5、6点,老板会亲自采购食材,老板是地道的武汉人,所以在味道的选择上也会更偏向于当地人的口味。

久雨不晴的武汉,还有些阴冷潮湿,这个时候最想念的还是一碗鲜美的排骨藕汤,没有其他作料,浓郁的汤汁就自然熬制而出。

有点不敢相信,这样一碗分量十足藕汤也只要28元。

这家店还有一个取胜的关键点,就在于它超高的性价比,旁边正在吃饭的一个10人桌,花费竟然不到500元,而且还要打包!(默默把这家店加入收藏夹了......)

就在美多多旁边的这家七七饺子馆,其实很多人都知道,因为老板最开始就是做这些小吃的,烧烤啊、饺子啊......后来搬到郭茨口,生意也好得不行,一晚上可以卖出上千份。

吃腻了超市的速冻饺子,还是喜欢自己现包的,七七饺子就是这样,每天吃到的都是他们现点现做的,前面透明操作间看得一清二楚,吃起来也很放心。

由于手工包制,饺子是限量的,最喜欢他们家饺子的底子,炸得酥脆,而表皮柔软,口感别样。

老板自己调配的蘸料是一绝,辣椒小火熬制而成香味扑鼻的辣油,加上姜丝提味,不愧是饺子的最佳搭档。

据说生意好的时候,他们家一晚上能卖掉几千个饺,有五种馅料可选:韭菜、羊肉、牛肉、三鲜、虾仁,个个馅料饱满。

来郭茨口就不得不去黄毛鸭脖买几根回去宵夜。熟悉的街坊都知道,黄毛鸭脖之前就是一个小摊,也没有名字,是因为老板染了一头黄色头发,大家自然而然就叫她“黄毛”了。

现在她有了自己的门面,生意依然好到爆,除了鸭脖,其他的卤菜也很好吃。由于名气大了,谨防假冒黄毛。

藏在汉阳玫瑰街知音西村里的一家无名烧烤,开了二十多年,没有名字,不留电话,神出鬼没,卖完走人。只有常客老饕们才能摸清老板的出摊规律,守得一口烧烤香。

没有招牌店面,用的是社区自带的桌椅,甚至连大排档的环境都谈不上。不过这并不影响它的江湖地位,从网上按图索骥来的人,习惯叫它“院子烧烤”。

经验娴熟的老板快速翻转,眼见肉串从红白相间慢慢变化,在氤氲烟气中变得焦黄,浓郁的肉香在咸湿的空气中弥漫开。

气温回暖,即使是面临着重大人生难题的人们,也不免在一手铁签一手啤酒的阵势中甘拜下风,一吐忧愁。

二桥街水仙里社区,有着二十多年的历史,居民们按着汉阳人的生活步调,劳作生息。

附近有玫瑰园幼儿园、德才幼儿园、温馨小家幼儿园,玫瑰园小学、二桥中学、德才小学、德才中学……

紧邻4号线玉龙路站,离王家湾商圈只有10分钟的路程,无论是购物还是交通都十分便利。

目前,汉阳区郭茨口小学正在进行改扩建,改扩建完成以后,将容纳24个教学班,近1000名学生。

改扩建期间,郭茨口小学的部分学生,转移到了武汉市德才中学上学。

武汉市德才中学在二桥街水仙里社区对面,创建于1997年,是一所公办初中,农民工子女占全校学生人数的比例超过了60%。

玫瑰大酒店算是这里的一块标志性建筑了,每次路过龙阳大道郭茨口车站,总能看见它。

路口的红跑车糕点店,对于非汉阳人,就像是地标一样的存在。不知道为什么,红跑车在汉阳的店面比较多,武昌人表示很稀奇。

大部分口味都还不错,附近的上班族经常来买几个面包做早餐。

过个马路,就来到玫瑰东街了,这边好吃的餐厅也不少。位于体跳管理中心对面的工薪族菜馆,开了很多年。

一看名字就知道是物美价廉的小馆子,家常菜分量足,性价比高,味道比较重。晚餐时间常常满座,街坊生意为主,服务也是热心快肠路线。

住在附近的街坊们都晓得“美味故事”,父辈人钟爱的一家老牌馆子。在一个院子内,有超大的停车场,不过现在店面外正在翻新。

美味故事以本土菜系为主,装修还算雅致,有包厢,适合家庭、朋友聚餐。平时家里来点小客,就会把他们带到这里吃饭,性价比很高,味道也蛮好。

玫瑰东街街边这家公安燕子锅盔生意红火,来买锅盔的人络绎不绝。

原来,杨老板一家就是荆州公安人,以前在老家卖锅盔。七年前,来到武汉谋生,把家乡的味道带到汉阳。

除了常见的糖锅盔、怪味锅盔、梅菜瘦肉锅盔,还有辣巴子、虾仁、蒜苗等不常见的口味。趁着刚出锅咬一口,酥脆鲜香。

玫瑰东街的少年儿童体育学校内,有一间游泳跳水馆,住在附近的都会把自己的伢送来学游泳。

武汉一医院的汉阳分院就开在玫瑰东街这边,治皮肤病是出了名的好。要知道去一趟汉口的一医院排个队有多不容易,但是在这里就会快很多,而且医生也很专业,去过几次,基本都是药到病除。

知音东苑社区,也是一个30多年的老社区,老一辈的居民仿佛还是保持着原有的生活步调。

熊阿姨和她的熊记车行在这里有20多年了,有一只叫宝宝的狗狗,是熊阿姨儿子在网上领养的,宝宝特别乖巧,每天就在这里陪着熊阿姨。

这样不被尘世间打扰的宁静,不紧不慢的步调,才是人们心中岁月静好的模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