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蒂斯作品里的女人们——隐秘在画布后的故事

 子子mr 2020-03-16

中肯地讲,你只要仔细看完这篇文章,记住画面和相应的人名,以及相关的那些事情,那么,今后无论你身处何地,与何种背景的人谈及野兽派代表人物马蒂斯的时候,你都不会发怵,完全可以从容不迫地高逼格地交谈!


亨利·马蒂斯(Henri Mattise)从1890年21岁开始画画一直到1954年85岁去世,创作时间长达64年,这期间创作了不少女性形象,我们今天就简要谈谈这些定格在画面中的女性人物。

如果不算上1893年临摹夏尔丹(Chardin)的作品中的女人形象,马蒂斯作品里最早出现的女人应该是1894年25岁时画的《阅读的女人》(Reading woman)。或许以背影出现在画面里的女人就是亨利·马蒂斯的母亲安娜·海露兹·马蒂斯(Anna Heloise Marttise),当然没有明确的文字记载,猜测而已。

作为皮革商的女儿,马蒂斯母亲从小的家境殷实,受过绘画培训,这给她婚后为画瓷器养家带来一技之长,当然最值得庆幸的是她把这些基因传给了儿子亨利,造就了一代艺术大师。

(临摹画家夏尔丹的作品)

(阅读的女人-1894,现藏法国巴黎)

Woman Reading
Musée National d'Arte Moderne, Centre Georges Pompidou, Paris
1894

(这张照片是1889年,20岁的马蒂斯和母亲的合影。)

关于马蒂斯早期从艺的经历大多说法不一,我们今天重新梳理一遍:

1890年(21岁)因病疗养期间,在母亲鼓励下开始绘画;

1891年(22岁)赴巴黎报考巴黎高等美术学院,落榜;

1892年(23岁)非正式进入象征主义大师古斯塔夫·莫罗( Gustave Moreau)的工作室学习;

1895年(26岁)考取巴黎高等美术学院,继续在莫罗画室学习直到1898年莫罗去世。

这其中的1894年,马蒂斯的模特兼情人卡洛琳·杰拉德(Caroline Gerard)意外怀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女儿玛格丽特·马蒂斯(Marguerite Marttise)

从马蒂斯和母亲的照片来看,1894年的《阅读的女人》中的背影女人是卡洛琳的可能性更大。除此之外,我们并没有找到有关卡洛琳的照片或者其他绘画作品。

为什么马蒂斯落榜和考取的那些年都在莫罗的工作室学习呢?那是莫罗的艺术认知对马蒂斯的一生产生了深刻和久远的直接影响,而且正是这种影响成就了马蒂斯在世界艺术史上辉煌的一页!主要有两点,原话削微有点绕,我理解的本质大意是:

1,画面越简单,越有风格,越有力量。

2,不要相信你触摸到的颜色,不要相信你看到的颜色,不要相信大自然的颜色,你只能相信你自己想象到的颜色!


至今,对于马蒂斯和卡洛琳的情感生活不得而知,除了一起生了个女儿玛格丽特。

所有的年轻人都有着和那个年龄相匹配的阅历认知。1897年10月,马蒂斯在朋友的婚礼上遇到了艾米丽·诺爱丽·帕瑞尔(Amelie Noellie Parayer),两人被安排在同一张餐桌。异性的年轻人克服冷场的方式可能就是没着没落地调情,当马蒂斯走到艾米丽身边时,艾米丽向他伸出手臂,这个举动铭刻在马蒂斯内心。显然两人根本谈不上疯狂地着迷于对方,当马蒂斯的《阅读的女人》卖掉之后,随即向艾米丽求婚,并在相识三个月后的1898年1月10日,两人闪婚。也就在当年,马蒂斯的恩师莫罗病逝,由于交通和资讯的原因,在外度假的马蒂斯夫妇没能参加葬礼。

(马蒂斯和艾米丽)

对于这次婚姻,女儿玛格丽特此后多年仍然不解:为什么父亲会抛弃他的母亲而迎娶认识不久的艾米丽?以至于对艾米丽满怀敌意。

据当时的知情人士透露,当时马蒂斯经管有4幅作品入选国展,但还是默默无闻的艺术青年。为了应对拮据的生活,马蒂斯时不时地去咖啡馆卖唱,唱一些反对教权的歌曲。艾米丽的父亲做过教师,后来成为激进报纸《塞纳和马恩》的主管,艾米丽的姨妈开有一家商店,他们家庭主张自由思想,赞成教会和国家分离,拥护教育平民化等等这些给了马蒂斯新的体验。多年后,艾米丽家族的生意遭遇官司,马蒂斯不遗余力地运用他早年的专业法律知识提供了不少帮助。

马蒂斯和艾米丽分别在1899年生了让(Jean),1900年生了皮埃尔(Piere)。

(马蒂斯、艾米丽、玛格丽特,1905)

说句实话,做模特是个辛苦和枯燥的差事,保持一个姿势,不能乱动。尤其是你精心打扮的衣着容貌被刻画成红一块绿一块的异样,堪比魔鬼,而这个描绘你的人还是你的丈夫,竟然还不付给你报酬!别说此事发生在一百多年前,即便是当下,也未必可知。看的出来,艾米丽是全身心地支持和成就自己的艺术家丈夫的。

(艾米丽)

感谢上帝!尽管褒贬不一,最终,这两幅肖像在1905年的秋季沙龙上还是得到部分开明人士的青睐。现在它们已经是全世界公认的野兽主义绘画的代表力作!

(戴帽子的女人-1905,私人收藏)

Woman with a Hat (Madame Matisse) 
Private Collection 
81 x 65 cm.
1905

(绿条纹-1905-现藏哥本哈根)

The Green Line (Portrait of Madame Matisse) 
40.5 x 32.5 cm. 
Statens Museum for Kunst, Copenhagen 
1905

需要说明的是这幅画作的名字是此画的收藏家迈克和莎拉·斯坦夫妇命名的。一条绿色生硬地沿着脸部中间,从额头到鼻梁再到人中一直到下颌,把面部一分为二,包括两边的眼窝。这条绿色条纹与两侧面庞全然没有过度和渐变,野蛮而且强力的不加掩饰。不要说古典绘画,即便在梵高的笔下的男人肖像也不存在这样的大胆布色。

整幅肖像从人物到背景就生生地分成几大块对比色域,这样最能刺激视网膜的对比色的涂抹堆放,在这之前的人类绘画史上绝无仅有!衣服的红色和脸部中间的绿色条纹形成”红绿对比“;群青蓝的头发与画面左边的红橙背景形成”蓝橙对比“;左边脸庞的黄色与画面左上部的紫色背景形成”黄紫对比“;即便是右侧面部的暖灰与画面右部的冷灰背景形成”冷暖对比“。画画的人都知道,对比色的使用是最为困难的,这些在色环上呈现180度的颜色,最为激烈和跳跃,使用不当就会”抢眼“,更不要说一幅画里同时放置四对对比色了。

从印象派开始欧洲画家们都受到东方艺术的影响,从莫奈到梵高,马蒂斯自然也是如此。画面中艾米丽将头发在脑顶挽起一个鬏,加上简洁的V形套衫,典型一个日本女人的日常装扮。上面一幅戴帽子的艾米丽,无论帽子还是衣服,都还是当时欧洲比较繁复的装饰。

艾米丽对于马蒂斯的爱恋不仅反映在无怨无悔地做模特上,还表现在对于马蒂斯无论在艺术还是生活中的鼎力支持。马蒂斯一直垂青塞尚的《三浴女》,刚结婚时,艾米丽就典卖嫁妆和首饰凑足500法郎支持马蒂斯收藏了塞尚的《三浴女》,了却了夫君的心愿。这当然是慧眼识珠的收藏,马蒂斯从中汲取了许多灵感,但是,这已经花费了艾米丽几乎全部的家当。好在艾米丽有着与生俱来的的设计天赋,尤其是女式帽子,随后便与人合伙开了一家帽子商店,从设计到制作。晚年的马蒂斯将这幅塞尚的伟大作品无偿捐献给国家收藏。

(塞尚-三浴女)

野兽派运动虽然历时时间不长,但是扩大了马蒂斯在法国画坛的影响,1907年的《马蒂斯夫人,红色的马德拉斯头巾》更是夯实了马蒂斯当时法国现代派艺术的领军地位。

(马蒂斯夫人,红色的马德拉斯头巾-1907-现藏美国费城)

Madame Matisse 
1907
99 x 81 cm.
Foundation Maerion
Philadelphia, U.S.A

(红色的和谐-1908,现藏俄罗斯圣彼得堡)

The Red Room (Harmony in Red) 
Hermitage, Saint Petersburg
1908

艾米丽努力经营帽子店,以便使得家庭得以正常维持着生活的平静,这样的无忧日子给马蒂斯的艺术上升提供了安宁的环境,1908年以艾米丽也原型的《红色和谐》就是那时的美满写照。随着马蒂斯在几次秋季沙龙的突出表现,一些前卫艺术收藏家开始关注并收藏他的作品,马蒂斯的工作室的学员也日益增多,生活变得宽裕富足。1911年他们在巴黎市郊买了宽敞的别墅,这一年马蒂斯42岁。

(对话,蓝色窗子-1911,现藏俄罗斯圣彼得堡)

The Conversation 
177 x 217 cm.
Hermitage, Saint Petersburg
1911

蓝色背景里,艾米丽一袭黑裙坐在窗边,马蒂斯身着白色竖纹淡蓝睡衣,两人轻松平静地交谈着,窗外草坪茵茵,绿树红花,处处散发出恬静舒适的气息。

不可否认,这是他们最为快乐和温暖的时光,马蒂斯由衷地对这个家庭充满热爱和依恋。《画家的家庭》是一幅幸福的画卷,妻子艾米丽、女儿玛格丽特、儿子让和皮埃尔一一出镜,尽现祥和。

(画家的家庭-1912,现藏俄罗斯圣彼得堡)

The Painter's Family 
143 x 194 cm. 
Hermitage, Saint Petersburg
1912

1913年,马蒂斯再一次以艾米丽为模特进行人物画创作。没想到这一次的创作过程历经艰难,不是姿势不对,就是动作不好,要不就是表情不佳,总之,前后换了一百个姿势,总算完成了。

(艺术家妻子肖像-1913,现藏俄罗斯圣彼得堡)

Portrait of the Artist's Wife 
Hermitage, St. Petersberg
1913

为了这幅肖像,艾米丽坐了一百来次,当她见到最后的完成品,嚎啕大哭伤痛不止。后来马蒂斯转告艾米丽说:“这是一张你看了想痛哭的肖像,但那时候你真的很美!”这次肖像创作,也是他们的最后一次合作,此后两人的分歧与冷战从未停歇,直到1939年他们彻底分居。这时的艾米丽比任何时候都清楚的理解他们结婚时马蒂斯对她说的那句话:亲爱的艾米丽,我爱你,但我一百倍地更爱我的艺术!

后来,很多艺术家和评论家都表示,这幅蓝灰色的艾米丽肖像给他们带来许多灵感和艺术上的思考。

女人的行为很多时候是让人费解的,她会根据不同的时空,给自己树一个假想敌,两年前她就选中了马蒂斯喜爱的女学生奥尔加·梅尔松(Olga Merson)。面对艾米丽强加的绯闻和喋喋不休的唠叨数落,马蒂斯只有不断地让自己沉浸在“主祈祷文”才能逐渐克制让自己平息。

Portrait of Olga Merson
100 x 80.6 cm.
Museum of Fine Arts
Houston, Texas
1911

作为老师,对于有灵性的学生有所偏爱是常有的事情,从下面这幅奥尔加给马蒂斯画的人物画中的轻松笔法和微妙刻画,我们不难看出这位学生博得老师的喜爱的缘由了。

(躺着看书的马蒂斯,奥尔加·梅尔松,1911)


玛格丽特从小就是马蒂斯画布上的人物,她不仅是马蒂斯的女儿,也是模特,还是经纪人。生于1895年的玛格丽特,在六七岁时就进入了马蒂斯的素描里,12岁的时候开始成为马蒂斯肖像绘画里的人物。马蒂斯一方面作为父亲的角色关注于女儿的成长,另一方面作为艺术家进行肖像绘画的表现形式上的突破。

(玛格丽特-1906)

(系黑色丝绒丝带的玛格丽特-1916)

Marguerite with Black Velvet Ribbon

Henri Matisse

Date: 1916

(戴皮帽的玛格丽特-1918)

Marguerite with a Leather Hat

Henri Matisse

Date: c.1918

(戴帽子的玛格丽特-1918,现藏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Marguerite Wearing a Hat,'  1918 painting from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由于1901年6岁的玛格丽特得了白喉,不得不气管开刀,所有整个中年时期之前的画面中,玛格丽特都会用各种丝带系在脖子上挡住刀口。丝带,已经成了玛格丽特肖像的标志性符号了。

作为著名艺术家马蒂斯的独生女儿,我们可以说她是幸运的。今天,甚至以后,她的形象都被全世界各大博物馆或者私人如获至宝地收藏着,这些形象记录着她51岁前的形象。但是,实际上玛格丽特的幸运远不止她是马蒂斯的女儿这么简单。

可能是30岁的时候,她嫁给了一个作家兼评论家,后来丈夫有外遇,两人分手。马蒂斯在发现女婿有外遇后,严厉地禁止他再发表有关评论他的一切文章,算是对女儿的间接支持。

二战开始,玛格丽特参加法国地下抵抗组织与德国纳粹斗争。1944年不幸被捕,受到严刑拷打,并被押上开往波兰的集中营的列车。万分庆幸的时在途中,她居然跳下火车顺利逃脱追捕。终得于1945年在法国南部与父亲重逢。下面这幅纸上素描应该是马蒂斯最后一次给女儿画像。

Marguerite III, 1945

Lithograph on Arches Velin paper

17 7/10 × 12 3/5 in

45 × 32 cm

玛格丽特·马蒂斯于1982年去世,享年87岁。


具象绘画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必须要有具体详实的可描绘对象,虽说野兽派艺术家笔下的人物不像古典主义那样具有照片感,但还是属于具象的范畴,恐怕这也是许多青年艺术家模特兼情人的缘由吧,正如马蒂斯年轻时期也是如此。

说实话,目前为止,或者说起码我看到的资料,没有白纸黑字的表明婚后的马蒂斯与模特有性行为。

马蒂斯在1911-1913年间两次前往摩纳哥采风,在这个地处非洲的穆斯林地区找模特成了非常困难的一件事。万般无奈之下,最后找到一个叫佐娜(Zorah)的妓女来做模特。不过好像佐娜有着严格的职业操守,不上床就不脱衣,好在对于当时着迷于构图的马蒂斯来说并无大碍。

(阳台上的左娜-1912,现藏莫斯科)

Zorah on a Terrace 
116-100 cm. 
Pushkin Museum, Moscow 
1912

安托瓦内特·阿尔诺-1919)

1917年,马蒂斯搬到法国南部的尼斯后,他的绘画风格变得更加放松和流畅,这标志着他作为艺术家具备了越来越足的信心。1919年,马蒂斯招募了19岁的时尚模特安托瓦内特·阿尔诺(Antoinette Arnaud),她性格坚强、五官经典、长发飘逸。这种随性的直率激发了马蒂斯在这一时期创作了大量的绘画作品。

在上面这幅画中,马蒂斯使用了一支精致的铅笔来达到线条的清晰,以及从光滑的纸上闪耀出来的亮度。他的目标是通过几笔快速的笔触,通过最简单的记号和细节来表现安托瓦内特的性格。这幅富有洞察力的肖像画是马蒂斯为纪念50岁生日于1920年发表的50幅画作之一。

尼斯位于法国东南部,属于普罗旺斯-阿尔卑斯-蓝色海岸大区,是仅次于巴黎的法国第二大旅游城市,薰衣草、地中海、阿尔卑斯山等等特有的美景、美食和美女时时充满了这个温暖的浪漫之都。马蒂斯在描绘安托瓦内特慵懒裸躺在暖色调的房间的躺椅上的同时,还饶有兴趣地加上了自己作画的背影。

是马蒂斯造型不准,还是描述的言过其实?根据这两张素描和油画,我委实看不到“她的乳房宛如两公升装的西昂蒂葡萄酒瓶!”,真不知道马蒂斯为什么会如此赞叹安特内瓦特胸部。

(画家与模特-1919,私人收藏)

The Artist and his Model 
Private Collection
60 x 70 cm.
1919

在去往尼斯之前的1916-17年,马蒂斯碰到了意大利模特劳瑞特(Laurette)。在马蒂斯搬去尼斯前和她一直有良好的合作,在以劳瑞特为模特的一年多里,马蒂斯创作了五十余幅作品。

(绿衣劳瑞特-1917,现藏美国休士顿美术博物馆)

(黑色背景前穿绿色裙子的劳瑞特-1916,私人收藏)

Laurette with a Green Dress, Black Background 
Private Collection
73 x 55
1916

画面里劳瑞特穿着松软的拖鞋,没有佩戴的首饰和其他装饰,只有宽大的绿色长袍真空罩着,神态很放松。黑色的背景消除了琐碎的视觉,既让目光专注于模特,有凭添了神秘的氛围。豪华扶手椅的曲线形状像蓬松的粉红色盛开的莲花一样包裹着劳瑞特,她似乎漂浮在上面,绿色袍子显然与粉色椅背让人联想起荷叶和莲花,定格成圣洁的盛夏。

巴黎圣米歇尔码头(Quai Saint-Michel)四楼的工作室是马蒂斯的工作室,这是位于巴黎塞纳河对岸的城市广场的建筑,与警察总部相对。艺术家的儿子皮埃尔当时17岁,他后来回忆说,劳蕾特在休息时候的姿势有点标新立异,有时候她会走到敞开的窗户前透透气,毫不在意自己一丝不挂。当然,这时候总能看见对面警察局的窗户上映满看呆了的脑袋。

(穿红衣的劳瑞特-1917,现藏美国俄亥俄)

Lorette with a Red Dress 
46.4 x 36.2 cm.
Columbus Museum of Art, Ohio
1917


从1920年至1927年间,亨瑞艾特(Henriette成为马蒂斯的主要的模特。他们在一次派对上偶然相识,彼此都给对方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当马蒂斯向她提出邀请时,她愉快地答应了,开始了7年的合作。

(坐在椅子上的女人-1920,现藏巴尔的摩)

Woman sitting in a chair
1920 65x46cm oil/canvas 
Baltimore Museum of Art

(马蒂斯在画亨瑞艾特-1920)

Matisse as he paints his model Henriette, c. 1920.

亨瑞艾特懂音乐,会弹钢琴会拉小提琴,家里还有两个弟弟。亨瑞艾特既满足了马蒂斯在画卷里对于自己孩子的爱恋,也带来创作上的灵感。

(钢琴课-1923,私人收藏)

The Piano Lesson 
1923 65x81cm oil/canvas
Sotheby's - LOT SOLD. 10,789,000 GBP Private Collection

这幅作品拥有马蒂斯时期画作的所有关键元素,其色彩斑斓的图案和闪亮的白色亮点。艺术家通过将钢琴的直线、背景中的门和两个男孩的条纹衬衫与红色屏幕、墙纸和地毯上的装饰图案的短而快速的笔触并列在一起,创造了一幅有力而充满活力的作品。男孩们紧身上衣的黑白分明的图案在钢琴的琴键上回荡。画面中的人物是模特亨瑞艾特和她的两个弟弟,马蒂斯似乎把他们看着自己的女儿和两个儿子,这种父爱的带入感在笔下被表现的很细腻和深刻。无疑,只是马蒂斯在尼斯时期的代表作。

(蓝色的和谐-1926,现藏纽约)

 Odalisque with Tambourine (Harmony in Blue), 1926, Oil on canvas,  Norton Simon Art Foundation,  © 2017 Succession H. Matisse/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Reproduction

(宫女,木兰-1923-24,私人收藏)

Odalisque with Magnolias
1923/24
Oil on canvas
25 5/8 x 31 7/8' (65 x 81 cm)
Private collection

(宫女,木兰-1923,现藏纽约)

  • Title

  • Odalisque with Magnolia

  • Date

  • 1923

  • Medium

  • Lithograph in black on cream wove Japanese vellum

  • Dimensions

  • 290 × 400 mm (image); 396 × 560 mm (sheet)

  • Credit Line

  • Gift of Joseph R. Shapiro

  • Reference Number

  • 1955.534

  • Copyright

  • © 2018 Succession H. Matisse /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装饰背景里的人体-1925,现藏巴黎)

Decorative Figure on an Ornamental Background 
1925 130x98cm oil/canvas 
Musée National d'Art Moderne de Paris

(用绿色围巾围住的宫女-1926,现藏巴尔的摩)

Odalisque with Green Scarf 
1926 50x64cm oil/canvas 
Baltimore Museum of Art

(正在画模特的马蒂斯,1927)

盘点起来,确实模特亨瑞艾特到来的7年里马蒂斯创作出数量较多的作品,这些作品背景繁复,道具也变着花样,从“宫女”系列完全可以证实这点。

---------------------------------

无论如何,在这里我都要插上一段,讲讲马蒂斯1908年的画的一张肖像画,围绕这幅画的故事直到前几年才暂停。

前面我们说过,以马蒂斯为代表的野兽派绘画运动从1905的秋季沙龙至1907共办过三次展览,此后马蒂斯便开始了反思,并开始其他的尝试。关注“视觉美国”号的朋友应该记得,上几期我们发布过一篇叫做《Oskar Moll----忠诚马蒂斯的德国艺术家》的公文,而这幅作品里的女主就是奥斯卡·茂(Oskar Moll)的妻子格瑞塔·茂(Greta Moll)。

1907-1908他们夫妇来到巴黎,见到了仰慕的马蒂斯,同时拜了马蒂斯为师,1908年回到德国后创立了马蒂斯学院。(细心的人会发现在那期中我们称她为马格,其实Greta就是Margaret的昵称。)这幅作品就是他们在巴黎期间奥斯卡委托马蒂斯给妻子格瑞塔所作的肖像作品。

(奥斯卡·茂和格瑞塔·茂夫妇合影)

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马蒂斯一改野兽派期间“绿条纹”那样地运用大块的对比色对人物面部的刻画,继而使用同类色描绘脸庞五官。整幅画面的冷暖对比也被压缩了几个阶度,笔法也有所收敛,应该说这是马蒂斯转型思考期的不可多得的代表作品。

1947年,奥斯卡在苏军控制下的东柏林去世,格瑞塔准备取道西柏林去英国伦敦。临行前,她把这幅画请他们夫妇的一个学生暂管,格瑞塔授意这个学生把画作转交给一个瑞士艺术品交易商。结果此门生资金殆尽,在1949年又擅自以抵押贷款的方式转卖给了纽约一家臭名昭著的画廊。这家名誉扫地现已不复存在的画廊又转卖给了德克萨斯州的一个私人藏家,过后,又被一名瑞士藏家买走。若干年后,此画又被伦敦的一家小画廊买到,接着几年后的1979年,英国国家博物馆最终收购了这幅马蒂斯那个时期的重要作品。

甚为遗憾的是,格瑞塔·茂直到1977年去世,也不知道她的这幅肖像画身居何处。

2015年8月,移居美国的格瑞塔的三个孙子委托美国律师向英国方面索要该画,无果。2016年,他们正式在纽约南区的美国地方法院起诉英国国家博物馆,要求归还这以不当的方式得到的艺术品。美国地区法官瓦莱丽·卡普罗尼(Valerie Caproni)在一份书面意见中驳回了这一指控,称这起3000万美元的收购诉讼来得“不可原谅”地晚。


二十岁的时候马蒂斯就因盲肠炎住院疗养,他的一生其实也是不断和自己的肠疾作斗争的一生。

1941年,72岁的马蒂斯预备做肠部手术,向外招聘年轻漂亮的夜班女护士来照顾起居,21岁的莫尼克·布尔努瓦(Monique Bourgeois)被录用。

莫尼克的家教严苛地近乎刻板和变态,她的父母不许她化妆,甚至连看一本书也需要事先征得母亲的同意。从小到达,父母不断地当面告诉她是个及其平庸而且不好看的女人。

面对莫尼克的不自信和困惑,马蒂斯经常性地赞美她的秀发、脸庞和双眸,并说:你是个充满热情的人。赞誉确实能带来奇迹,在马蒂斯的不断赞美下莫尼克变得自信从容了:我感到很舒服,我能够自由呼吸,可以放松自己。

1942年,马蒂斯身体康复后,莫尼克结束了护理工作,两人分别,失联。

1943年,随着战事加剧,马蒂斯并未离开法国,而是搬去旺斯的寓所。巧合的是,此时莫尼克正在旺斯的一家多米尼加人经营的疗养院里接受肺结核的疗养,疗养院的对面正是马蒂斯的寓所。这次的两人意外重逢,无形中更加增具了两人的亲近感。疗养之余,莫尼克总是去马蒂斯的寓所,给他做模特,画油画,画素描。

Henri Matisse (1869-1954) 
Monique 
signed and dated 'Henri Matisse 10/43' (upper right), signed with the initials, dated and inscribed 'H.M. 12/45 à Monsieur Pons cordialement' (lower left)
pen and India ink on paper 
19½ x 12 5/8 in. (49.5 x 32 cm.) 
Executed in Vence in October 1943 

Provenance

M. Pons, by whom acquired from the artist in December 1945.
Jeffrey H. Loria & Co., Inc., New York.
Acquired from the above by the present owner in May 1998. 

莫尼克·布尔努瓦-1943

莫尼克病愈后回家,但和马蒂斯保持着书信来往。

1946年,莫尼克在马蒂斯劝说无果的情况下,许下誓言决定侍奉上帝,成了雅克·玛丽( Jacques-Marie)修女。马蒂斯尽管很失望,但还是尊重她的选择,继续从心里接受她。

依照传统,莫尼克(就是现在的雅克·玛丽修女)离开她的居住地,被分配了一个乡镇的修道院,后来又被分配到旺斯。这时,她正准备与其他修女一起将破旧漏雨的停车库改建成教堂,这也开启了他们两的愉快合作。在接下来的五年里,马蒂斯痴迷于教堂的设计,雅克还根据马蒂斯的设计而制作十分之一大的胶合板模型。

对于画了许多人体的现代艺术家来设计教堂,修女们疑虑重重,院长更是首当其冲地质疑。好在,此时的雅克·玛丽修女再也不是数年前那个不自信的莫尼克·布尔努瓦了,她顶住了各方的压力,坚决不二地支持马蒂斯的设计。坚强,意味着的痛苦的承担。“我开始了4年的痛苦”,对于外界和内部对她的非议,她也感到被侮辱的伤害,她后来那样写到。马蒂斯一改以前教堂的沉闷,大胆使用玫瑰色和蓝色,他宣称,这个玫瑰色教堂是他俩的共同项目。雅克对马蒂斯说,她相信他是受到上帝灵感,马蒂斯回答道:是的,但上帝就是我。

1951年,教堂正式落成并且对外开放,一时间轰动法国。记者们自然不会忽略利用他俩的关系来提高报刊的印刷量。有的刊登了“一个艺术家和一个修女催生一座教堂”的大标题来吸引读者。《巴黎竞赛报》记者问雅克,是否给马蒂斯拍过裸照?雅克坚称,绝对没有,马蒂斯就像她爷爷一样。当有人质疑他们的交往,她说,这没有什么不妥,因为根本没有你们想象的那种关系。

(马蒂斯和雅克·玛丽)

Sister Jacques-Marie and Matisse with studies for the Chapelle du Rosaire in Vence in the background, 1942

史学家弗瑞德(Freed)在雅克修女80岁的时候,拍过有关此事的影片,试图揭示雅克修女在这段往事中对马蒂斯的真实情感。弗瑞德教授告诉雅克修女说,你们这就是爱情!雅克修女眼含热泪语无伦次地低声喃喃:哦,是的,哦,不是,哦,是的。

事后,弗瑞德说:我相信雅克修女对马蒂斯的深深挚爱,他们的关系不是肉体的性关系,但绝对是温柔的、美好的、特殊的关系。

在1954年马蒂斯去世的时候,雅克修女万分悲痛。她想去参加葬礼,被院长无情地禁止和阻拦。直到又过去了将近50年,雅克·玛丽修女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她和马蒂斯的合影照片一直被她精心摆放在她那修道院的房间。

对于这段交往,艺术家的陈述总是那么外露和浪漫。马蒂斯对他的艺术家朋友安德烈·卢维耶(Andre Rouveyre)说:我们之间发生的一切,就像我们向对方抛撒玫瑰花瓣一样,犹如一阵鲜花雨。

(蓝色的裸女-1952,剪纸)

Blue Nude 
Musée Henri Matisse, Nice, France
paper cut out
1952


艺术家其实是由不同性格的人组成的,也就是说不同性格的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马蒂斯就是一个开朗仁厚又有趣幽默的人,所到之处都给交往的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唯有这样的性格才能画出这么绚丽多彩而又安静温暖的画面。

1936年的夏天很炎热,马蒂斯和玛丽·杭钦森坐在一起聊天。玛丽后来给他儿子说:我觉得他是个讨人喜欢的人,他有一张方脸,戴一副眼镜,后面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看的出来连玛丽这样的社交名媛都抵挡不住马蒂斯的魔力。(玛丽的表哥是作家,玛丽的情人的艺术评论家)

(玛丽·杭钦森)苏富比拍卖行资料

MARY HUTCHINSON © THE CECIL BEATON ARCHIVE AT SOTHEBY'S.

受玛丽的丈夫、著名律师圣约翰·哈钦森的委托,马蒂斯给哈钦森夫人的画像。在这幅画像里艺术家捕捉到了这位布卢姆斯伯里派作家和社交名媛宽松地裹在查尔斯·詹姆斯衬衫里的样子。据玛丽回忆说,当时马蒂斯画了两幅她的画像,说这样你保留一幅,我也保留一幅。

当1937年马蒂斯游玩英国时,玛丽在伦敦府邸举办盛大的派对欢迎马蒂斯,并且亲自开车带马蒂斯游览伦敦。

(玛丽肖像-1936,私人收藏)

最后我们不得不提一个重要的女人,她是在马蒂斯人生最后的二十几年里的画室管理者、艺术经纪人、家庭大管家、模特、工作助手、私人护理、生活伴侣、是马蒂斯最后的缪斯————她就是莉迪亚·德莱克托斯卡亚(Lydia Delectorckaya)

莉迪亚1910年6月23日出生在俄罗斯西伯利亚的托木斯克市,父亲是儿科大夫。在莉迪亚12岁那年,父母相继死于伤寒和霍乱,随后在姑母监护照看下长大。1917年,俄国革命,莉迪亚随姑母逃到中国东北满洲,后来再作为难民逃到法国。

受父亲影响,莉迪亚从小立志成为一名医生,高中毕业也被索邦大学医学院录取。但是,针对外国留学生高昂的学费,使得莉迪亚求学梦落空,身无分文的她最后流浪尼斯。她不得不临时做着舞蹈演员、模特、临时演员的角色,这一切不得不归功于她姣好的面容和高挑的身材。

(莉迪亚和父母合影)

1930年,马蒂斯的妻子艾米丽卧病在床,莉迪亚应聘来护理,此时的马蒂斯已经扭转了收入上的困境。由于莉迪亚的护理专业,管理周全条理,简洁高效,后来又担负着马蒂斯家庭的家政管理,和画室管理的工作。三年后,莉迪亚成了马蒂斯的模特。这种不断接手的工作合作,给了莉迪亚前所未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采访过莉迪亚的传记作家希拉里评价道:

她可以管理一支军队,她有惊人的能力。她经营工作室,组织模特,与经销商、销售人员、画廊打交道……一切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莉迪亚)

(蓝眼睛-1934,现藏巴尔的摩)

BLUE EYES

38 x 46 cm.

Baltimore Museum of Art, Baltimore 
1934

《蓝眼睛》是马蒂斯给莉迪亚最早的画像。这样的眼神,尤其配上这样的姿态在马蒂斯的画作里相当少有,透露出模特和画家之间的亲近和随意,继而让人解读为艺术家的宽容和仁慈,类似的画面只要描绘爱女玛格丽特时出现过。

(粉色裸女-1935,现藏巴尔的摩)

LARGE RECLINING NUDE (THE PINK NUDE)

1935 ,66x92cm oil/canvas
The Baltimore Museum of Art, Baltimore
这幅画创作于1935年,是马蒂斯众多重要作品中的重要作品,第二年被埃塔·科恩小姐买下,她是两位富有的姐妹之一。对画家来说,视藏家为朋友和顾客。他鼓励埃塔买下这幅粉红色的裸体画,并成功地用这幅画在不同发展阶段拍摄的各种黑白照片来诱惑她。科恩姐妹——朋友们称她们为“埃塔小姐和克拉贝尔博士”——终生未婚,从德裔犹太裔批发杂货商父亲那里继承了可观的财产。他们都是专业的鉴赏家,他们一起周游世界,参观画廊和教堂,沿途收获了大量的古董、古玩和艺术品。她们的藏品构成了巴尔的摩艺术博物馆的核心。

(莉迪亚·德莱克托斯卡亚Lydia Delectorskaya)

(大蓝袍和含羞草-1937,现藏美国费城)

Woman in Blue, or The Large Blue Robe and Mimosas 
1937 92x73cm oil/canvas
Philadelphia Museum of Art, Philadelphia, PA, USA

(穿紫色外套的女人-1937,现藏美国休士顿)

Woman in a Purple Coat 
1937 81x62cm oil/canvas 
Museum of Fine Arts, Houston, TX, USA

肤白、眼蓝、发金的莉迪亚不仅有超凡脱俗的外貌,还有高效有序的才干,深得马蒂斯的喜爱,是他嘴里不断唠叨的“冰雪公主”。这样自然让冷处多年的艾米丽的嫉妒得抓狂:是她?还是我?面对妻子40年的婚姻,马蒂斯理智地选择退步,他解雇了莉迪亚,这一年是1939年。愧疚的马蒂斯仍然用热情诚恳的笔调给莉迪亚的未来雇主写推荐信,赞扬她的自律、能干和勤快。

很快,马蒂斯发现莉迪亚的离开并不能让艾米丽多疑猜测的唠叨住口,更沮丧的是,没有了莉迪亚,他无法落笔。这一次,马蒂斯选择结束这段婚姻,让40年的婚姻一了百了。

离开了马蒂斯的莉迪亚在悲痛中试图用手枪射击自己的心脏,万念俱灰中,她等到了马蒂斯的恳求信。她回到了他的身边。此时,两人滞留在巴黎战火的准备逃离的人群中。

(马蒂斯写生莉迪亚)

(罗马尼亚宽松女上衣-1940,现藏巴黎)

The Romanian Blouse
1940 92x73cm oil/canvas
Musée National d'Art Moderne, Centre Georges Pompidou, Paris, France

我们谈论这幅《罗马尼亚宽松女上衣(也有翻译为“罗马尼亚女衬衫”)》有如下几个原因:

1,当时正值罗马尼亚画家西奥多·帕拉迪(Theodor Pallady, 1871-1956)到訪,他和马蒂斯是巴黎高等美院的同学,两人从学校开始一直是最好的同学和哥们;

2,马蒂斯可以说是最早发现罗马尼亚衬衫是最入画的材料,并且画了不少有关的作品;

3,此画的模特就是莉迪亚·德莱克托斯卡亚;

4,当时正是德国战机轰炸尼斯的时期,人们处于整日惶恐不安的状态,马蒂斯用如此简练夸张的手法和轻松明快的颜色来创作此画,正是传递一种乐观和轻快的正能量。

(马蒂斯作的西奥多·帕拉迪素描肖像-1939)

Portrait du peintre Pallady 
signed and dated 'Henri Matisse août 39' (lower left) 
charcoal on paper 
24 x 16 in. (61 x 40.6 cm.) 
Drawn in August 1939 

Provenance

Pierre Matisse, New York (by descent from the artist).
By descent from the above to the late owner

(莉迪亚·德莱克托斯卡亚肖像-1947,现藏圣彼得堡)

Portrait of Lydia Delectorskaya
64.1 x 49.7 cm.
Hermitage, Saint Petersburg
1947

巴黎--尼斯--旺斯--巴黎,莉迪亚一直陪伴和守护在马蒂斯的身边直到他生命的结束,没有婚约,一直被称“莉迪亚夫人”。

在与马蒂斯相识相守的二十几年里,马蒂斯以她为原型,创作了一百余幅素描和九十幅油画。马蒂斯在晚年,为了莉迪亚的今后生计,送给他许多油画和素描作品。在莉迪亚的晚年,她把这些作品连同平日里用自己报酬购买的作品一同捐献给了俄罗斯的圣彼得堡冬宫博物馆。

莉迪亚1988年出版的《显而易见的轻松》一书,是她对马蒂斯1935年至1939年作品的目击者描述。

她的第二本书,亨利·马蒂斯:Contre et marees(法语版)1996(英语版:Against Winds and Storms),是她对马蒂斯从20世纪40年代早期开始的“第二人生”的详细记录。


莉迪亚·德莱克托斯卡亚于1998年3月16日在巴黎走完了她88年的人生,她的坟墓在圣彼得堡帕夫洛夫斯克的公墓里。


补充个人物:

 海伦·格里特兹(Hélène Galitzine )是莉迪亚在1937年引荐给马蒂斯做模特的,她和莉迪亚是朋友。海伦的到来更激发了马蒂斯的创作热情,从37年到39年,马蒂斯创作了不少以海伦为原型的绘画,有时还把莉迪亚和海伦放进同一画面。

(海伦本人和作品里的造型)

(红袍和紫色郁金香-1937)

Red Robe and Violet Tulips, 1937

(别宝石的海伦-1937,私人收藏)

HELEN WITH A PRECIOUS STONE

Private Collection 
55 x 33 cm.
1937

(红黄两女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