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就是有这样的功能:我可以钻进自己的世界里,但是它又不能完全说是一种逃避的东西,而是要参与这个社会。” ——段建伟 段建伟 1961年出生于河南许昌,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系,现任教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主要个展: 2016年 地粮:段建伟个展,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2014年 面目:段建伟个展,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几十年如一日,段建伟的作品中几乎是清一色的农民形象。 于是,他被称为乡土画家。 但这么定义未免显得有些短视。 他画农民,不完全是情景再现的写实,而是记忆与现实的混合再加以理想化后的描绘。 当你在画中人前流连,好似他们诉说着一则现代启示录。 唱歌,45X60CM,2013年 他虽然画的是地道的中原农村生活,因劳作而疲惫的面无表情的农民,但卸下“农民”这一身份,段建伟画的其实不过是行走在大地上的每一个人。 不信你看,画中农民呆滞却露出苦涩的目光,滑稽中还带有些许荒诞的表情,像不像在地铁里拥簇着上下列车的都市人? 走路,130X160cm,2011年 他画农民世俗化的日常生活,那些虔诚活着的人们,在画面里静止的那一刻获得永生。 他画出了普通生活中的神圣性。这不仅来自于他对乔托等艺术家呈现出的宗教神圣的痴迷,也是对行走在大地上的所有生命的敬意。 抱羊,布面油画,100×80cm,2014年 另外,当画中的背景不再局限于对某一具体生活场景的描述,人物和道具便肃然立于画面,临近眼前。 再加上,作品使用了大面积显眼的纯色,使极具乡土感的农民题材画作变得崭新而迷离,让你仿佛置身其中,却又不知置身何处。 扛面,130X160cm,2013年 当你走近这些画作,仿若漫游在豫西农村的沟沟坎坎之间。 当男人、女人、孩子和牲口与你擦肩而过,就这一瞬间的空气凝滞,他们目光中不确定的暗示让人着迷,你会蓦然觉得这个陌生的生命与我们有着某种神秘的联系。 幼驴,125X110CM,1992年 而这种“神秘”源于一种可贵的距离。 它得益于画家笔下的农民与现实的距离。 农村生活的童年记忆,给了段建伟深刻的影响,所以生活在城市里的他却自称“是一个有农民的情感,农民气质的人”。 纵使正在崛起的城市生活意象没能唤起他强烈的情感归属,但是城市化的进程是不可抗拒的。 于是,他成了一个生活在城市里,却对乡村生活记忆尤深的人。 休息 ,布面油画, 130x160cm,2016年 他始终像一个农民对待土地一样对待绘画,满怀对生命的尊重和对人性的关怀,遵循记忆中的乡土世界。 即使在面对农民身上发生的变化以及自身处境的变化,但他的绘画主题始终不变,并且下笔越发克制,以一种极致的纯澈赋予画面一种恒古的久远和宁静,以至于他笔下的农民有一种虚幻的真实存在感。 真实是因为他们来自大地,如所有栖居在这大地上的人们,他们身上无法遮掩的农民气质也远非农民的特质,而是本土普遍的人性。 少年游,150X180cm,2010年 况且,段建伟认为即使农民是受到了现代文明的影响,但他们依然离当代文化很远。 他没有将农民置入当代文化中去空泛地批判,也没有居高临下的虚假悲悯,而是以一种平等的视角默默地关注着。 背面,135X110cm,2013年 正是这种距离感,使得画家保持感受上的新鲜。 他既向大地谋取绘画创作的原料,让自己的内心远离现代城市生活的喧闹,也向一同行走在大地上的人们奉献他的精神食粮。 他的画在给予我们内心安宁的同时,也给予我们可贵的启示。 读书,布面油画,80X100cm,2004年 撰文&编辑 / 余晓慧 |
|
来自: AI_LYS_999 > 《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