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孙子兵法》解读“用药如用兵,用兵如用将”

 秦皮 2020-03-16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医学源流论》:“古人好服食者,必有奇疾,犹之好战者,必有奇殃。是故兵之设也以除暴,不得已而后兴;药之设也以攻疾,亦不得已而后用,其道同也。”
这段话与孙子兵法不谋而合,非到万不得已,勿用药攻疾。
中医素来有“用药如用兵,用医如用将”的说法。因此中药是否能够治得好病,关键之处在于医生如何用药
所谓用药如用兵,意即医家治病需通晓药性,用之得当,则疾病立消,如兵家用兵,用之得当,则旗开得胜若医家不谙药性,用药不当,则不仅病邪不祛,反伤正气,甚者贻误性命,而如兵家用兵不当,非但不能取胜,反而损兵折将,一败涂地。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如何才能制敌取胜?用兵用药的道理都是相通的,都要遵循道、天、地、将、法五个原则。
第一,要符合阴阳之道;
第二,要知道天之运气;
第三,要懂得地之环境;
第四,要有统筹的能力;
第五,要有森严的法度。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为将者,需要具备五种能力。
第一,才智。这是将帅首先应该具备的素质,要懂得用兵,会打仗。
第二,信念。有必胜的信念,才能观察事物谨慎入微,当机立断。
第三,仁心。医乃仁术,具有仁心是一个医生的基本标准。
第四,勇气。要有胆识,该出手时,绝不含糊,制胜关键往往就在顷刻之间。
第五,法度。要遵循天地之道,守阴阳之法,组合用药。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古语有云,识人者智,自知者明。
一个好的医生,首先要对自己有清楚的认知;其次,对病症有清晰的掌握。只有做到这两点,才能够再治疗疾病过程中,做到知己知彼。
庸医大多是不知己、不知彼,所以才会每战必败,这是因为其自身水平问题导致的。不了解自己的水平,就不清楚哪些情况是自己无法掌控的。遇到在自己掌控范围之外的疾病,就不能全面把握。这样用药,只能是瞎猫碰死耗子,偶中一二,却不可长久。
中医讲究“望、闻、问、切”,这是医生了解“敌情”的基本手段,这些手段运用成熟,自然可以视其人如观其脏腑,焉能不得治法。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
何为正?
正,就是用兵主力。治病必先辨证,辨证准确,才能分清主次。寒热虚实,各有定法,必先准确辨识,主力才有方向。
临床上,很少有单一的桂枝汤证,麻黄汤证这一类单独症状。大多面临的是错综复杂的病症。如何抽丝剥茧,从诸多病症中抓住要点,这才是取胜的根本。
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不用药,就可以治好病,这才是治病的最高境界。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则是养生的最高境界。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轒辒,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如何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这里提到四种方法:伐谋,伐交,伐兵,攻城。

如何才能做到伐谋?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只有中医的组方,才是围剿敌人的打法。
凡是讲究“药理作用”、“有效成分”的治疗方式,多为“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的打法。有一些情况甚至在治好病之后,反而发生副作用,最终祸起萧墙,命悬一线。
虚灵胎有这样一段精彩论述:夫贼既深入,为良相者,必先荐贤保主,然后兴兵讨贼。如善医者,必先审胃气,然后用药攻邪。更不幸而兵围城下,粮绝君危,惟有保主出奔,再图恢复。如人元气将脱,且缓治病,而急保命,命存而病可徐图也。盖行军以粮食为先,用药以胃气为本,军无粮食必困,药非胃气不行。古人先我而言矣,保命如保主,庸医不能识也。诚能引申触类,举一反三,则于医道岂复有余蕴哉。
并敌一向,千里杀将。
《孙子兵法·九地篇》:“为兵之事,在于顺(通慎)详敌之意,并敌一向,千里杀将,此谓巧能成事者也。
谨慎观察敌情,集中兵力,给予致命一击,就可以在战争中取得胜利。治病也是同样的道理,有时候集中药物猛攻,反而能够起沉疴。
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
《孙子兵法·势篇》: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
在医治疾病时,也是一样的道理。有时候,治病不仅仅是单方面用药,而是针灸药三者配合,造成合围之势,将邪气一举歼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