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们是怎么成为作家的?

 锦绣文章天下汇 2020-03-16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这是语言学对它的定义。可 当我们将自己的情感、意志、思想付诸文字之时,它便不再只是单纯的符号,它们从笔尖跃然纸上,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带着每个人独有的温度与笔触,向人们讲述一个个鲜活的故事。有时,我会羡慕作家的妙笔生花,羡慕他们的笔耕不辍,羡慕他们的奇思妙想。

如果我是一名作家……醒醒!话说回来,他们是怎么成为作家的呢?

我们所熟悉的余华,凭借《活着》《许三观卖血记》而享誉全球,他的作品受到很多人的喜爱,常年居于畅销榜。然而, 在他成为作家之前是一名牙医。

余华

余华年轻的时候是县里一家牙科医院的医生,每天拔牙八小时。在医院工作的五年,数不清拔过多少牙齿,但他知道世界上最没有风景的地方在哪儿。有时望向窗外,看到文化馆的人在街上“闲逛”,后来一打听知道人家是工作需要,好生羡慕。

当时进入文化馆有三条路:一是绘画,二是作曲,三是写作。他想了想,绘画和作曲都很难,但认识字就可以写文章。凭借在校时期对大量文学作品的阅读和黑板报采编工作,他开始写作并给杂志投稿。后来,他接到了北京一家杂志社的电话,让他去北京修改自己的作品,等他从北京回去后,发现自己成了县城里的“名人”,因为他是县里第一个到北京改稿的人。

电影《活着》剧照

后来他调入文化馆工作,开始了每天睡到自然醒,然后去街上“闲逛”,再回到家中写作的状态。自由的状态给了他很大的创作空间,创作风格从前卫、荒诞到简单、朴实均有涉猎,《活着》《许三观卖血记》更是让他名声大噪。 他通过朴实的文字向我们讲述普通人生活中的悲苦与幸福,也让我们看到生命中的乐观、坚强与力量。

余华用他的笔和对生活的敏锐触角写下了一个又一个经典的人物形象,也成为了中国在国际上最有名的作家之一。

电影《活着》剧照

那余华是个例吗?还真不是!

放眼文坛,“半路出家”的作家还真不少, 众所周知的“教材一哥”鲁迅先生,早年在日本学医,一次课上老师放了有关日俄战争的片子,一个被说成是俄国侦探的中国人被日军砍下头颅示众,而旁边围看的中国人个个无动于衷,脸上全是麻木的神情。

鲁迅

那次之后, 他认为学医不是要紧的事情,如果中国人的思想不觉悟,即便拥有健全的体格,那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他决定抄起笔杆用文章来唤醒中国人的思想觉悟,后来在新文化运动中,相继发表了《狂人日记》《孔乙己》《药》等一系列反封建的“宣言”,由此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奠基者,影响人们至今。

毕淑敏

知名作家毕淑敏,曾在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度过了11年的军旅生涯,历经卫生员、助理军医、军医等职。 高原生活条件恶劣,从事工作直面生死,对身体和心理都是极大的考验,但同时也是一份不同寻常的收获。转业之后,她总觉得生活中还缺点什么,很想把西藏带给她的经历分享给大家,于是,她开始写作。她通过阅读和补习来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后又考取了文学和心理学的学历。在从医20年后,她决定脱掉白大褂,专心从事写作,自己的经历与医学、文学和心理学糅合在一起,将生命的感悟和对生活的热爱向我们娓娓道来。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英国文学家、剧作家毛姆,有过幸福的童年时光,但随着父母的相继离世,幼小的他尝遍了世间的人情冷暖。 他曾有过五年医学院的经历并获得了行医执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还进入了情报部门,收集敌情。此外,他还特别喜欢旅行,被人们称为“旅行文学家”,这些丰富的人生经历无不给他日后的创作提供了素材。

医学院经历促成了他的处女作《兰贝斯的丽莎》,此书一经出版便引来了大量关注,但版税少得可怜。后来在一次文学沙龙上,一位公爵用雪茄深深地刺激了当时并不富裕的毛姆,这使他想要出人头地,便全身心投入到创作当中。 直到1908年,伦敦的戏剧舞台同时上演着他的四部作品,其中《弗雷德里克夫人》更是连续上演达一年之久,毛姆一跃成为与萧伯纳齐名的剧作家,他不再为贫穷而苦恼。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而他凭借自己一战时期的亲身经历,完成了短篇小说集《英国特工阿申登》,还引起了俄国对英国间谍小说的研究。世界各地的旅行,形形色色的人际交往,也为毛姆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源泉。南太平洋之行,他创作了以高更为原型的长篇《月亮和六便士》,还创作了短篇小说集《一片树叶的颤动》;到中国旅行,他创作了游记《在中国的屏风上》、长篇小说《面纱》;二战期间的美国之行,他完成了长篇小说《刀锋》……(他可真是走到哪儿,写到哪儿~

难道当作家前一定得是医生吗?当然不是!

《天浴》《梅兰芳》《金陵十三钗》《归来》《芳华》等等话题度极高的电影,都绕不开一个名字—— 严歌苓,集美貌与才气为一身的知名作家。 她的小说和剧本曾获得多项国际大奖,也拿下了很多华语文学奖。我们熟悉的“玉墨”、“多鹤”、“陆焉识”、“冯婉喻”等人物皆出自她的笔下。翻开履历,会发现她的成长经历还是很有意思的。

严歌苓

出身于书香门第,少年时期考入部队文工团成为一名芭蕾舞演员,在部队慢慢展露出文学创作能力。在她纠结要不要继续跳舞的时候,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她主动请缨,成为一名战地记者。 在战地医院,她看到了真正的生与死,看到很多青年人刹那间变成了残疾人。她采访了很多战士,每个人背后都有一个故事,她自然而然地想写这些人的故事,她把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体验写进了小说处女作《七个战士和一个零》。

部队是个大熔炉,战友来自五湖四海,文工团随军演出又去过很多地方,见识过各种各样的民俗文化。后来,她去美国读研究生,在餐厅打工。再后来,她跟随外交官丈夫走遍世界,领略各地风采。 丰富的军旅生活和国外的生活经历也为她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素材。

电影《金陵十三钗》剧照

人们常说一个人的气质里藏着读过的书,走过的路,爱过的人,文字也是一样的。仔细想想上面几位大佬也并不是天赋异禀,他们是生活的有心人,用文字将自己的所想、所感表达了出来。

《文心雕龙》说, “无识之物,郁然有彩,有心之器,其无文欤?”

作家阿乙曾说, “写作,我就会比我活得更长久。”

生命不止,生活不朽,拿起手中的笔,记录生活吧~你说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