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朋友去国外旅游,回来的时候带了一个本子,这款本子的内页格式是预先设计好的,可以记录100本书的读书笔记。起先她为了把本子写满,半年多的时间读了几十本书,后来竟不知不觉爱上了读书,告别了追剧刷朋友圈,从此走上了自媒体知识变现的道路。 原来养成一个习惯或改变一个行为,只需要一个适合的本子就可以了。 1、哪怕出于消遣而读书,也应该有个规划阅读手账也是这样,不仅可以随时随地记录书单,跟踪阅读记录,摘录概括书中重要内容,而且通过纸笔的书写,能够有效地刺激大脑,让留存的记忆更加深刻。 同时,阅读手账融合一些配色和排版的技巧,不仅简洁清晰,而且体现了一定的逻辑层级结构, 俨然是一个读书PPT大纲的初稿。这种阅读手账和传统的读书笔记相比,更让人有回看的欲望和乐趣,消化书中的知识点也更加轻松。 哪怕仅仅出于消遣而读书,也应该有个规划。阅读手账,让读过的书实实在在看得见! 在新开启一本阅读手账的时候,我会以年度为单位,列出全年想看的书目。然后再根据书籍的内容简介和豆瓣上的评价,确定重点阅读的书单。一般豆瓣在8分以上的书都是可以的。阅读计划中除了想看的书单,还包括一些和专业兴趣相关的必看书目也一并写进去。 制定全年的阅读计划,把控学习进阶的方向,更好地实现自我管理,平衡工作和生活。 2、使用阅读手账制定书单和读书笔记(1)制定书单的方法: · 书单类公众号或自媒体平台看一些读书达人的推荐; · 在已读的书中延伸或推荐的参考书目; · 在当当、亚马逊或者京东直接搜索关键词,会直接显示推荐这个领域比较火的书,这几个网站搜索后取交集,就差不多了。 · 在搜狗和百度上直接搜“XXX书单” · 追自己喜欢作者的其他书籍。 (2)阅读手账记录内容: 一本完整的阅读手账,应该包括书目索引,内容提要,全书框架梳理,作者生平经历,摘抄原文片段和评论、全书或章节的思维导图等。 在看书前,我通常的做法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和作者对话,可以是向作者提问,也可以写下自己的思考。在这本书的范围内,我有哪些问题?希望这本书能够解决我哪方面的问题?如果遇到此类问题我该怎么思考?作者的观点和我自己的想法有什么出入?读完书以后,我的问题都解决了吗?具体迁移到现实生活中我能做点什么? 读书过程中,最有效的阅读方式分为3步。第一步是快速阅读:用5分钟时间快速扫读书名、作者、出版社、目录等信息,用荧光笔或便签标注需要重点阅读的地方,然后用自己的话概括全书的内容梗概,这本书适合哪些人阅读,并给这本书评分。然后再在标记的地方重点阅读,最后把收获记录到手账中。 概括全书框架这个环节对于自我能力的提高尤为重要,因为梳理框架并不是目录的简单堆砌,而是加入了自己的思考和逻辑,直接影响到写书评的立意。一本书中的框架结构,有作者的框架体系,也有按照你需要而梳理的框架结构。能够满足需要的,才是最有价值的。 第二步在手帐中用思维导图来梳理全书的框架。用思维导图采取降维打击,在一张图中能够看清全书的整体框架结构。但要注意的是,全书的目录可能是八章内容,你用思维导图记录的这部分可能是对最有用最有启发的两三章的内容。 第三步摘录书中金句。我通常的做法是,不管别人喜欢什么或者如何记录,珍视第一遍阅读时最能打动自己的地方,只记录对自己有价值,最有感、能够洗刷认知的句子或段落,并在旁边空白的地方写下当时触动我的一些想法和思考,进而转化为行动。 第四步输出价值。在输出的环节上,采取的形式可以是社群分享,思维导图,读书PPT和书评。尤其是书评,则是考验你看完全书后的整体归纳输出能力,一篇好的书评往往立意高于原书,让读者看完以后,不仅能够体会领悟书中的内容,更能从你的书评中延伸学习到更多东西。 我就是通过运用以上4个步骤,读了300多本书,思维和格局都提升以后,实现了由教育领域向文化出版领域的成功转型,让我知道目光所及之处更大的世界,看到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值得敬畏的东西。而敬畏本身是坚挺脊梁之后的尊重和自持。 (3)阅读手账的记录格式: 在记录读书类手账的时候,建议采用B5大小的本子,将两页合并成一整页使用。 在笔记本的上半部分,写下书名、作者、出版社、读完时间、阅读途径等基本信息,如果嫌麻烦可以直接购买读书印章配合使用,然后把书的封面打印出来贴在基本信息的旁边。 在具体记录的过程中,可以用荧光笔标记标题和重点信息,也可以把书中有趣有用的片段复印下来,直接粘贴到读书手账中。片段中重点的信息用彩色笔标注出来,以便日后查阅,这样不仅可以给手账本扩容,也可以起到很好的装饰作用,全部记录完成以后,再把空白的地方用胶带拼贴或小的简笔画进行修饰。 总之,阅读手账不仅仅是好看,更主要是实用,它能最大化地激发坚持记录的兴趣和回看的欲望。通过记录阅读手账,让我实实在在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只有在书中漫步的闲暇时光,才觉得没有虚度。那些读过的书回荡在脑海里,偶尔想起,便会感到欣喜。生活中,不应该只有每日既定的周而复始,更应该有无数生命和阅历堆砌的厚重未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