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频湖脉学•迟脉篇》助读】[体状诗]迟...

 tjboyue 2020-03-16
【《频湖脉学·迟脉篇》助读】

[体状诗]
迟来一息至惟三,阳不胜阴气血寒,
但把浮沉分表里,消阴须益火之源。
[相类诗]
脉来三至号为迟,小[1]快于迟作缓持[2]。
迟细而难[3]知是涩,浮而迟大以虚推[4]。
三至为迟,有力为缓,无力为涩,有止为结,迟甚为败[5],浮大而软为虚。黎氏曰:“迟,小而实;缓,大而慢。”迟为阴盛阳衰,缓为卫盛营弱[6],宜别之。
(1)小:稍。
(2)持:看待。
(3)难:滞涩而不流利。
(4)推:推断。
(5)败:即败脉,一息脉仅两至。多见于阳气欲绝,阴寒盛极的危重症。
(6)卫盛营弱:即卫强营弱,见于伤寒太阳中风证。
[主病诗]
迟司脏病或多痰,沉痼[1]癥瘕[2]仔细看。
有力而迟为冷痛,迟而无力定虚寒。
[分部诗]
寸迟必是上焦寒,关主中寒痛不堪,
尺是肾虚腰脚重,溲便不禁疝牵丸。
迟脉主脏,有力冷痛,无力虚寒,浮迟表寒,沉迟里寒。
(1)沉痼:长期不愈的顽固性疾病。
(2)癥瘕:病名。隐见腹内积块,按之有形,坚硬不移,痛有定处者为癥;聚散无常,推之可移,痛无定处者为瘕。

迟脉脉象的特点是脉搏搏动缓慢,频率一息三至四次(<60次/分)。
迟、缓、涩、虚、结、败六脉均有脉率不及的特点,其主要鉴别要点为:迟脉主要是至数不足,一息三至。缓脉稍快于迟,一息达四至。如果从容和缓有力,是脉有胃气的表现,称为平缓脉,属于正常脉象;如缓而无力,多见于脾虚,气血不足或湿邪困遏,气血运行受阻。涩脉细而似迟非迟,,指下感觉滞涩不畅,来去艰难。虚脉迟而浮大无力;结脉迟缓中时有歇止,败脉则仅一息两至,多见于阳气败绝,阴寒盛极之危候。
迟脉主阴盛阳衰的寒证。中医认为,气为血帅,血得热则行,遇寒而凝。感受外寒,寒邪凝滞,阳气失于宣通,或阳气虚弱,内寒自生,失于温运,以致阳不胜阴,经脉气血运行迟缓,是迟脉产生的机制。临床可用浮沉、有力无力判断寒证的表里、虚实。脉浮而迟,为寒邪伤及肌表;脉沉而迟,为寒邪伤及脏腑。脉迟而有力为阴寒偏盛的实寒证,脉迟而无力,为阳虚生寒的虚寒证。凡寒证临床上大多皆可取“寒者热之”的大法。若虚寒内生,则须用温阳之发“益火之源”,阳气旺则阴寒自消。有时在邪热结聚,经脉阻滞的运行特殊情况下,也可能出现迟脉。此刻诊脉脉迟而有力,患者伴有腹部胀满,按之灼热,便秘等胃肠实热证候。另外,运动员或长期锻炼者,以及正常人入睡之后,可以出现迟脉。正常迟脉,不浮不沉,和缓有力。
寸、关、尺分部出现迟脉,分别可见于主上、中、焦三焦及其脏腑经络、气血津液邪实寒或者虚寒的病症。如寸主上焦,心胸部寒凝气滞,两寸多见迟脉。关主中焦,胃脘冷痛,遇寒更甚,或过食生冷损伤脾胃,两关可见迟脉。尺主下焦,肾阳不足,虚寒内生,症见腰脚重痛,大小便失禁,疝气牵引睾丸疼痛,两尺多见迟脉。
相类脉及迟脉与其它脉象相兼的临床意义,可参考各脉及相关脉主病综合学习、理解和掌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