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10 尊老敬老做到老,继承传统多尽孝。 惜力有违人之情,仁义礼仪要记牢。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敬老爱老助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重视人伦道德、讲究家庭和睦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与亲和力的具体体现。我们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是尊老敬老的楷模。1959年,毛主席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湖南韶山。在短暂逗留的日子里,他特地请家乡的老人吃饭。在他向一位70多岁的老人敬酒时,那位老人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主席说:“敬老尊贤,应该应该。”这件事一时传为佳话。 老人,是我们这个社会最宝贵的财富。是他们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今天的国家强盛,人民富裕,安定团结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特别珍惜,也是珍惜前辈的付出。我们每个人都有老的一天,敬老就等于敬自己。可见,敬老是天经地义。“多敬老,少惜力”,就是时刻关心身边的老人,尊敬身边的老人,力争多为老人做点事,并形成一股良好的社会风尚。 “多敬老,少惜力”,在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的特定历史阶段有着特殊的意义。多关心他们的合理诉求、合法权益,让他们渡过幸福、美满、安详、健康的晚年,分享社会发展红利,渡过一段夕阳无限美好的时光。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多敬老,少惜力”,就是尊重三大规律。人的生命是有一定周期的。每个人都会由小到老,周而复始。所以,敬老是儿女应尽的责任。同时,也是为自己的儿女做榜样。敬老美德才能代代相传。 “多敬老,少惜力”,就是珍惜财富。“老年人是一座活着的图书馆”。老人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所以,尊敬老人既是对老人的关心与照顾,又是继承前辈们“财富“的需要。“家有一老,胜过一宝”。 “多敬老,少惜力”,对习练开心保健乐聊的老年群体来说,乐聊的实践就是敬老、敬己的实际行动。实践证明,乐聊是最好的乐养天年之法,使我们走入了人生一条光明大道。乐聊的方法简便易行、安全高效,只要对功理、功法“真虚心、真相信、真照办”,就能成为身心健康的老人。无数的老年人在康乐场,经过一段时间的习练开心保健乐聊,身心得到了健康。他们体力充沛,精神焕发,人退休了,心不退休,斗志昂扬,为促进社会进步,大家同康同乐,无贪奉献着。他们不但没有给家庭、社会带来负担,反而还会给家庭、社会带来正能量,成为推动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他们人老、心不老,壮志豪情,正向着人类自然寿命的极限发起挑战。潘朝东老师极为形象地描绘他们的心态,他说:“时时都会开心笑,处处都是幸福家,事事都会开心做,人人都是开心娃”。我是耄耋之年的老人,是一名老党员,在乐聊的熏陶下,童心常在,心花乐放。在以“自我完善为中心”的道路上,无虚无假,坚定不移。以道德为根本,以自然为准则,以科学为依据,以真理为指导,做到理论与实际完美结合,坚持在“品德、性格、才干”三个方面全面发展,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练乐聊就是最好的敬老、养老,我将不遣余力。 敬老爱老,就是需要帮助时,伸过来的一只温暖的手;需要谈心交流时,递上来的一颗火热的心;需要相互关心时,送上一句亲切的慰问。只有在和谐社会的老人,才能感到人世间的温馨与美好,才能使整个世界充满欢声笑语。 “多敬老,少惜力”让我们以实际行动,献出自己全部的爱心与孝心,弘扬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让社会充满温馨,阳光灿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