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伏羲与《周易》 《周易》是中华文化之源头,被称为群经之首。谈到《周易》就不能不说到一位古人,他是华夏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是中国医药鼻祖之一,这位古人就是伏羲,伏羲又写作宓羲、庖牺、包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太昊,史记中称伏牺。又称青帝,是五天帝之一,生于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市)。 相传在远古时代,华胥国有位华胥氏女子,某天去游玩,来到一个叫雷泽的地方,恰巧看到一个巨大的脚印,很好奇地就把自己的脚放在了那个脚印上,谁知道这个好奇心确让她怀上了孕,这一怀就是十二年,华胥氏生下一个男孩子,这孩子就是伏羲。 伏羲来到人间相传是个人首蛇身,后来伏羲每天仰首观天,察看天空日月星辰天象的变化,俯首察地观看山川河流,观察鸟兽禽兽等各类动物皮毛的变化,以及适宜在大地上生长的各类植物,近的取法于自身,远的取法于各类事物,孜孜不倦,不放过每个细节变化,将观察所得到的结果结合实际首创立八卦,这就产生了《周易》。 《周易》是阐述自然人生的一部经典著作,在《易经●系辞上》说:"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周易》是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里程碑,同时也对中国的道教、儒家、中医、文字、术数、哲学、军事、武术、建筑、民俗文化等产生重要的影响。同时《周易》的阴阳学说以及它的变化规律,八卦的思想对道家影响深远,是道家学说思想的根基,也是儒家中庸之道,仁义礼智信等思想的重要来源。 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运用八卦明确了中医用药原则,张仲景的《伤寒论》也运用阴阳学说创立了六经学说,为临床医学奠定了基础。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孙膑根据《周易》原理排兵布阵,戚继光抗寇同样参考《周易》创立阵法。传统建筑中的"九梁十八柱"就是从《周易》中获得,此外在养生、环保、农业等方面都有巨大影响,有的至今还有参考文献。 下章节与大家一起了解《周易》六十四卦的第一卦《乾》卦。 附 《周易》包括《易经》与《易传》两部分。《易经》共有六十四卦,分为上经、下经两部分,上经部分由《乾》卦开始,以《离》卦结束,共计三十卦,下经部分由《咸》卦开始,以《未济》卦结束,共计三十四卦。《易传》是针对《易经》的解释。伏羲画八卦创作了先天八卦,周文王把八卦重叠成六十四卦,创造了后天八卦。 文王后天八卦图 伏羲先天画八卦 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两者的卦形,卦象都是相同的,不同之处在于排列方位和顺序不一。 先天八卦是南乾北坤,东离西坎。后天八卦是南离北坎,东震西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