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探春可是一个聪敏机慧的女子,可是偏是庶出,对她的才能和地位都有影响,而又因为和番的缘故,被南安郡王认作义女,嫁到了爪哇国。曹雪芹写到“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抛闪”,烘托出悲惨气氛,使多少读者为探春一掬同情之泪。 的确,探春的遭遇令人同情。生活中,她刻意避讳自己的亲生母亲赵姨娘,敬奉嫡母王夫人,可到头来,还是逃脱不了远嫁的悲惨命运。正像王昭君远嫁一样,在异域举目无亲风俗饮食迥异的地方终老一生,想一想,就觉得脊背发凉,不寒而栗。读者多是叹其不幸,哀其命运不济。 可联系《红楼梦》中后面的情节,我们又觉得探春是幸运的人。如果不是远嫁爪哇国,探春能逃得了贾府抄家的命运吗? 蒋勋先生细说红楼梦,说到探春远嫁,说要是从今天的视角来看,探春远嫁未必是悲惨的。一个女子远嫁到新马泰去做王妃,怕是求之不得的。 我们读古典文学作品抛开当时的背景,用今天的观点去解读,这样做是否合适,我们不探讨。但蒋勋先生的提法有一定的道理。我们看事物不能遵循老路,人云亦云。 旅游是今天的热门,简直是进入了全民旅游的新时代。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是我们都知道的修养之路。行万里路,无疑是必要的。可这也要看自己的情况,不能盲目跟风。行万里路是要时间的,也是要金钱的,所谓的有闲有钱非常重要,不可忽视,不能硬来。旅行之中,爬山之类的活动,也要量力而行。“无限风光在险峰”,到险峰的路就不一定是自己一步步攀登。有人告诫,爬山虽然能够锻炼身体,可也损伤膝盖,特别是中老年人要注意。 毛主席说“一万年太久,要只争朝夕。”我们努力工作是必要的,可也要注意劳逸结合,不能透支身体。有很多的人英年早逝,他们本来可以为社会多做些工作的。我们可以自我宽慰,我比那些人又多活了一年,多做了不少工作,值得庆幸。这样看来,毛主席的教导也要辩证分析理解,就更不用说其它的了。 苏轼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们看事情,要尽量有自己的视角,自己的观点,不能人云亦云。蒋勋先生解读探春远嫁是独特的,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