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礼

 陈衍福图书馆 2020-03-16

     随礼在现实生活中司空见惯,必不可少。这是中国风俗文化中约定俗成的最为普及的活动,比春节要普遍,比喝酒人数要多,比吸烟的人数也多,我感觉有什么比随礼的事情参与度更高的话,恐怕除了吃喝睡觉行走外,不是很多。

     现在,不论城乡,不管东西南北,甚至男女老少,都离不开随礼这件事。男女老少都参与,好像有点夸张。有报道,小学生甚至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在同学过生日的时候,都有随礼的。全民随礼,怕不是危言耸听。

      我第一次随礼是在开始上班的第一周。当时,我们主任的母亲三周年,礼钱是3元。我们都是没钱的主,就让同事给垫上。那时候,记得月工资是60元,相当于一天半的工资。现在,随礼的价格,一般是丧事一百元,喜事二百元。就我个人来说,比起开始上班的时候,随礼的数目占工资的比例并不高,甚至略有下降。

        与一个年轻的小伙子谈起随礼的事情,他最感慨的是刚毕业那几年,同学结婚生孩子,一拨又一拨,工资又低,真是苦不堪言。上班了,又不好意思向父母伸手。他说,其实,吃饭穿衣花钱有限,随礼确实不堪重负。

        比起年轻人来,我是轻松多了,但也有紧张的时候。前年吧,同事的祖母过三周年,我不名分文,羞于借钱随礼,就去给人在麦地里拔了一晌的草,用那50元钱凑合了过去。

       所以,对于随礼的事情,我们大家都要看开一些。有能力呢,就多随一些,手里紧张,大可少随一些。收礼的一方,也不要以随礼多寡,判断感情的深浅。去年,有同事提议礼钱涨一涨,大家没有符合,我看,手里不宽绰的人多是一个大的原因。

        随礼只是表示贺吊的方式罢了,不应与金钱的多少挂钩。大家心意到了,也就是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