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来看看这首诗的原文是怎样的: 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绸缪束刍,三星在隅。今夕何夕,见此邂逅?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 绸缪束楚,三星在户。今夕何夕,见此粲者?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 良人指夫君,绸缪指缠绵的状态。关于这首诗的内容,历来诸家说法并没有大的出入,都认为它是和男女婚姻有关的诗。但是对于诗所要表达的宗旨却有一些不同的观点。 《诗经》大家毛苌认为,这首诗是一首讽刺诗,所讽刺的是晋国的昏乱。毛诗正义说:“《绸缪》,刺晋乱也。国乱则婚姻不得其时焉。不得其时,谓不及仲春之月。”他虽然肯定了这首诗是与婚姻有关的诗,但认为婚姻应该在仲春之后,而这首诗不是婚姻的正当时,“不及仲春之月”。朱熹的《诗集传》赞成《毛经正义》的说法,也认为“绸缪,刺晋乱也。” 清代学者姚际恒认为,《毛诗序》的这种说法,恐怕是臆测。”如今人贺人作花烛诗,亦无不可也。”认为是诗人见人结婚而写的。清代学者方玉润的《诗经原始》认为,这就是一首贺新婚的诗。“今夕何夕”是指男女初婚之夕,男女初婚时,就应是这样的情形景象。没有必要添出“国乱民贫,男女失时”这样的言论。只是就诗文的语言文字来看,文中的主人公是一种欢快欣庆的状态。《诗经》中有许多咏唱先婚的事。各自都有他们自己的意义,但是这首诗却其实并没有什么深意,只是描绘男女初次相遇,非常逼真,是一篇佳作。如果每一篇都是有一定的目的而写出来的,那我们就很难从《诗经》中看到自然天籁了。 毛诗的说法虽然看上去有理有据,但是,方玉润的说法却更得我心。读诗不必有太多的发明与创建。文字中是怎样,信他就是了。 |
|
来自: qiangk4kzk8us4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