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左的故事左左很幸运,因为我很少骂他。但是,这次我还是失控了。 每次看完动画片,左左都会自己关掉iPad。不过,有时他会长按圆形键,进入iPad的语音模式。他还不懂如何退出,导致机子会一直开着,直至放完电。 而我有时也管不住自己的嘴巴。在他犯错时,我都会说他几句。 这样的结果,就是他越来越不想自己去关机子。 可是,我又很想教会他。因为操作很简单,只要手指轻轻一按。 可是他已经很抗拒,根本就不去按,所以我们就这样僵直着。 我跟他说:“你不做好,就不能出去玩。” 他开始哭。哭得越来越大声,越来越伤心,越来越委屈。 我很焦虑。跟他反复讲道理,也不断给他温暖,却都没有用。他还是一个劲地哭。 我没有控制住自己,彻底失控,吼了他一回,打了他一顿。 原本我是可以控制自己的。只是因为疫情,父母也憋坏了,天天在家唠叨,说我对左左娇生惯养,不能严格要求。 加之,他们说落我时,很凶,一点情面都不给,搞得我负面情绪越积越多,最后都发泄到左左身上。 父母的严格严格成为树立父母权威的重要方法,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而父母的权威又有助于孩子听话,所以父母选择严格是很自然的。 就像我对左左说的“不做好,不能玩”,其实就是我想严格要求他按照我的想法做事。我生怕自己的不严格,会让他什么都没学会。如果连个基本的按键都搞不定,那他还能做什么事呢? 所以,遇上类似的情况,我们都会严肃地跟孩子说:
可是,父母的严格,会对孩子造成什么样的心理阴影呢? 心理学认为,我们对外部世界的一切感知,都是自己内心的投射。所以,严格的父母,也在将自己的内心投射到孩子身上。而父母之所以严格,是因为他们的父母将严格投射到他们身上。如果孩子对父母的严格进行内摄,他们也就会延续父母的严格。 “狼爸”萧百佑在《所以,北大兄妹》一书里说:“父亲就要有做父亲的威信,孩子不对,就要打,打,他们才能记住,如果作为一个父亲对于孩子而言都没有威信了,又如何指望孩子对其他家长存在敬畏和尊敬之心?我是被我母亲打出来的,我的孩子也是被我打出来的。” “狼爸”萧百佑通过打孩子,表现出他作为父亲的严格。并且,他对孩子的严格,还是从他母亲那里学来的。这种代代相传的严格,会不会在“狼爸”萧百佑的子女身上重演呢?我觉得它是大概率事件。 投射和内摄上面提到,父母会将自己的严格投射到孩子身上,孩子也会将父母的严格内摄到自己心里。那么,我们就有必要了解一下,什么是投射,什么是内摄。 投射和内摄是精神分析学派里非常重要的两个防御机制。 资深精神病学专家、《心灵的面具:101种心理防御》的作者布莱克曼是这么定义这两个防御机制的。 投射是指“你将你自己的情感、冲动或者愿望归结在(你心理表象里的)另一个人身上,扭曲了你看待这个人的态度。” 内摄是指“通过使用自我功能的感知觉、记忆和整合,你在脑中建构了关于另一个人的形象。” 父母将自己想养育出听话、懂礼貌、讲规矩的孩子的想法,寄希望于严格的教育方式。所以,他们看不到孩子的本来面目,只看到他们心目中的孩子。所以,他们眼中的这个不听话、不懂礼貌、不讲规矩的孩子,只有通过严格的教育方式,才能被父母拯救。所以,父母的严格被投射到孩子身上。 而孩子,在父母一而再再而三的投射下,也逐渐认同了父母对他们的看法,也认为自己就是一个不听话、不懂礼貌、不讲规矩、调皮捣蛋的孩子,他们也需要父母的严格。所以,父母的严格形象也逐渐被孩子内化于心,他们将父母的做法吸收为自己的经验。 资深心理咨询师武志红所说:“投射是你将内在心灵展现到外部世界的屏幕上,而内摄是外部世界的存在被你吸纳到内在心灵中。” 父母的严格是个心理问题中国文化是讲中庸,讲阴阳平衡。万事万物,不左不右才是最好的。父母的严格,恰恰是左的表现,也就是一种偏激。而这种偏激,也就是父母心理问题的表现。 钟南山小时候,曾将父母给他的伙食费偷藏起来买零食吃,并且还撒谎瞒着父母。事情败露后,一向严厉的父亲,只对他说了一句话:“南山,你自己想一想,像这样的事应该怎么办。”钟南山一宿无眠,谎言被揭穿后的羞耻深深印在他的心里。从那以后,他一直告诫自己,要讲实话,做老实人。 钟南山父亲的教育方式就是不左不右。他既没有因严格而批评,也没有溺爱而放纵。反而是看似平平淡淡的一句话,“你自己想一想,像这样的事情应该怎么办”,击中了钟南山的内心,彻底唤醒了他内心对讲实话做老实人的初心。 一向严厉的父亲,没有选择严厉;反而因此触动了孩子。这不是运气,而是有科学道理的。 每个人都希望为自己的人生做主,孩子也不会例外。 钟南山父亲要钟南山自己想。而当他有机会为自己做主时,他才突然发现自己错得很离谱。所以才有幡然醒悟,重新做人的觉悟。 若父母严格要求,将自己的想法投射到孩子身上,孩子就不会尊重父母的想法。又因为它不是孩子思考与总结,所以它对孩子的意义和价值也不大。 所以,钟南山父亲选择宽容,而不是选择严厉,也就选择了不将自己的心理问题投射到孩子身上,也就斩断了父母心理问题往孩子身上的延续的根源。 与孩子和解严格是刻在父母脸上的一道印记,也是刻在孩子心上的一道疤痕。它会深深摧毁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容易变得自卑。 姜文与他母亲,很小关系就僵硬,至死都没有和解。 其实,姜文母亲对姜文的冷漠是表象,而姜文母亲对姜文的严格才是关键。因为姜文小时很调皮,没少挨打,所以他母亲是一位非常严格的母亲。也因为她的严格,导致他们母子关系僵硬。最糟糕的是,他母亲永远都冷漠地对他,至死都不与他和解。 所以,即便姜文名利双收,他也无法抑制自己内心极度的自卑。 还好,他对他的孩子,是充满爱和宽容的。他不再沿用母亲对他的方式来对待自己的孩子。 若父母真想对孩子好,父母就应该选择与孩子和解,不做严格的父母,而做宽容的父母,让父子关系和母子关系都很融洽。这样,也就能避免家族心理问题代代相传。 南怀瑾的孩子回忆说,父亲留给他们最珍贵的遗产是“父子之间不责善”这句话。这个“责善”,就算劝勉从善的意思。也就是说,父子之间,乃至家人之间,都不要要求太多。 南怀瑾经常对他的孩子说:“父母对于子女的责任,只是将其教育成人,使他们能够站起来,有了自己的前途,父母也就完成责任了。” 在南怀瑾看来,父母对孩子太过严格,要求太多,都是不合理的。 所以,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要不断选择和解,而非选择严格。因为严格会让父母,时时刻刻保持僵硬焦虑的状态,一副凌然不可轻犯的样子,一种高高在上无人敢触碰的感觉。 而这种严格,在父母的内心深处,其实是最刺骨的疼痛。 亲子专家林文采在《心理营养》一书中写到:“当我对自己的本身的一些经历有负面感受时,我通常不敢直视自己的这个特质,而会把我的特征转移到其他人身上。一旦看到其他人有同样的特质或感受时,我就会很敏感地发现它,然后开始指责别人,因为我不敢指责自己。指责自己很痛苦,指责别人可以理直气壮。” 所以,父母的严格和不和解,不过是父母在回避自己内心深处最刺骨的疼痛。而一个越不喜欢自己的父母,他对孩子就越严格,骂孩子也越多,因为他将这些全部都投射到孩子的身上。 结论父母要放下严格的面孔,展示自己最温情的一面;在这段关系中,主动选择与孩子和解,让彼此关系融洽。因为这样,孩子的身心都会健康成长,代代相传的心理问题也得以斩断根源。 而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钟南山父亲对待钟南山的宽容,可以学习姜文不再用母亲对他的方式来对待孩子,可以学习南怀瑾对孩子的不“责善”。我们最好不要学“狼爸”萧百佑的打孩子。 我是@爸爸来陪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守护是最沉默的陪伴。陪伴是最廉价的付出,陪伴是孩子最想要的爱。给孩子最好的陪伴,就是给孩子最好的爱。欢迎您的关注! |
|
来自: 宇宙星辰2lui9q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