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知道胃炎反酸中医制酸的原理?并不是粗暴...

 仁和堂老军医 2020-03-16
你知道胃炎反酸中医制酸的原理?并不是粗暴的加乌贼骨、瓦楞子哟!#胃病那些事# #中医知识#
很多老胃病的患者都基本上尝到过反酸的滋味,很多中医在询问患者有反酸的症状之后,也都会想到制酸,瓦楞子、海螵蛸是常用的药物,利用的是药物制酸止痛的特点,但并不是很了解治疗胃病制酸的原理。
其实“苦温辛通”才是制酸法则。张景岳曾论述:“人之饮食在胃, 唯速化为贵,若胃中阳气不衰而健运如常,何酸之有,火力不到,则其化必迟。食化即迟则停积不行而为酸为腐”。总之,酸水形成的因在于胃弱,在于火郁停食,这就是酸水形成的机理。胃弱宜温,但火郁不宜过燥,火宜苦泄,又因郁有积,不宜过凉,宜用辛通;所以只要有酸水,原则上均应苦温并用。
左金丸是苦温辛通的两型方,偏于治肝胆郁火为重,其两药的分另是6 : 1,但如用于溃疡病吐酸,则黄连、吴萸的分另比例应做适当的调整,因胃病一般是偏虚的。乌贝散中乌贼骨温敛,贝母苦散,其比例为8 ; 2,贝母还能抑制迷走神经兴奋,还有很多治疗胃病喜欢用的半夏泻心汤,不仅“辛开苦降”调节脾胃气机升降,亦“苦温辛通”制酸止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