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红楼梦》诞生的辛酸历程中得到的启示

 qiangk4kzk8us4 2020-03-16
枉凝眉
龚玥 - 四大名著 04:12
世人多爱读红楼,从专家学者深究细品到普通书友的文化推崇,真正形成了火爆的“红学”。书中记载,曹雪芹于悼红轩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列目录,分章回,方成此书,自题诗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曹雪芹,江宁织造曹寅之孙

四大名著其中三本成书于明代,施耐庵、罗贯中、吴承恩三人都寿七十载有余,唯独《红楼梦》成书于清代,曹雪芹寿不过五十,就在贫困交加疾病无医的窘迫之下死去。名列禁书,清代的文字狱有多恐怖看电视剧就知道了,实在难以想象曹雪芹写下这半部红楼究竟承受过多大的压力和苦楚!

文学创作源于生活,超越生活

曹雪芹名沾,因为自小喜欢苏轼诗词,从《东坡八首》““泥芹有宿根,雪芽何时动””选定了名号雪芹,雪地里的芹菜根何时破土而出?约莫是作者心中存在的渺小希望,无望又决绝。

《红楼梦》庚辰本

《红楼梦》的内容多数取材于曹雪芹复杂又丰富的人生阅历:
他出生南京豪门,家世显赫,天下望族,康熙六次下江南,曹家就接待了四次。正如书中所言生在“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之地,富贵温柔之乡”安身立业,在万千宠爱中渐渐长大。13岁之前书生才子,锦衣风流,博览群书,厌恶科举,活脱脱的就是其书中贾宝玉那般纨绔子弟,回忆大观园里那段幸福美好的生活。13岁以后曹雪芹家道中落,获罪抄家,22岁被乾隆皇帝赦免。

陇翠庵品茶

这是一场关于富贵云烟的美梦,曹雪芹极尽笔触描绘:那令人沉醉的青梅竹马朦胧爱情,嬉笑玩闹中群芳斗艳,斗诗写文各显神通,如梦亦如幻的大观园生活。或是基于回忆创作,却因为逝去的光阴不复存在愈显得弥足珍贵,加上了诸多幻想,如诗画卷超越了现实生活,成为了读者心中的一片净土。

富贵迷了人心,苦难造就经典

富贵风流之时,如何知道苦难是为何物!所以红楼梦中才有那么一段宝玉在某个村庄询问二丫头关于农具纺织的事。富贵公子哥不愁吃穿,不事生产,但凡有好吃的,好玩的,只要想到没有得不到的,于是终日放荡不羁,消闲日月。家业被抄落魄时,典房卖地,门户凋零,一蹶不振,方知何为不是滋味,深深感慨:“虽不敢说历尽甘苦,然世道人情,略略的领悟了好些” 。

苦难磨砺能够让一个少年迅速成长!曹雪芹放下了年少痴想,褪去了少年稚气,结识各方文坛前辈和政商名流,挑起家族重担,勤于读书。家族被赦免之后入宗学担任一小官,往来之人大多王孙公子,深刻领略上层王府的做派风格,初稿成;再十年开始纵酒狂歌、吟诗卖画写书,靠好友的接济生活,在贫困潦倒中体会北京底层市井文化,反复披阅修改,成就“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巨著《红楼梦》。

假若没有获罪抄家,没有那二十余年阅尽红尘、看遍世俗的心酸血泪,《红楼梦》就与世无缘了,今人不知过去事,兴许就体会不到那许多的欢喜、悲哀和遗憾!老子有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苦难成就了曹雪芹,曹雪芹著就了古今第一奇书,于曹雪芹或许是祸,于今人而言是福气。
悲剧的最佳展现方式
鲁迅说过:“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越是有价值的东西,毁灭后所造成的悲剧就越大。世家大族的兴衰荣辱转变古来有之,瞧见史书上所记载的,大概也就是伤感叹息一会儿。曹雪芹先生把这一切的经历及所见所闻巧妙地融进了小说当中,不是写他们有多凄惨,而是极力展现世家大族的风光。

大观园的幸福生活

这种风光不拘泥于常见的高官厚禄、金银珠宝,而是集中在贵族、平民、家奴出身的少年男女身上显现。通过一大家子的生活琐事、日常相处、大小矛盾、喜怒哀乐等等,隐晦了道出了不能明言的封建婚姻、礼教道德造成的悲剧,封建暴力下“千红一窟,万艳同杯”的结局。
秦可卿死后给王熙凤托梦说“天机不可泄露”。之所以不能明言,盖因清朝的文字狱空前绝后登峰造极,为了巩固王朝统治大肆扭曲了中国传统文化,连鲁迅都吐槽:“文苑中实在没有不被蹂躏的处所了”。正是因为曹雪芹这般委婉,即使被列为禁书,这部奇书最终还是得以保存下来。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展现悲剧的最佳方式是把它当做喜剧来写:这般美好幸福,这般繁花锦簇,这般极尽奢华,这般大家风范,套用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的话“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不过是瞬息的繁华,一时的欢乐。然后“盛筵必散”,盛极必衰,登临绝顶时,抄家的来了,到头来空欢喜一场,大梦至此方醒,之前有多美好,之后就有多惨烈!读者晴天的心情悲伤到难以言表,不能抑制地翻阅一遍又一遍,一次更比一次辛酸!

后记思考

备受争议的《红楼梦》后四十回究竟是没写完,还是真的遗失了,至今仍然是个谜团。当代作家张爱玲曾说过人生有三大恨,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无完本。”道尽了无数红楼书迷们的心声,或许是永远的缺憾。

曹雪芹在书中提到“真事隐去,假语村言”,如此委婉背后的故事铁定不小,兴许有触怒统治者之语,被销毁的可能;再者他三十几岁就完成了红楼梦的初稿,后面十余年反复修改,字句斟酌,就算没有改完,也不会是完全没有结局的。
晴天更愿意相信那四十回是遗失了的,也许还有机会再见,也许没于历史的尘埃当中。如同沈从文笔下的《边城》末尾“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心中惋惜,依然期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