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消失的吉福街——长沙老城根下的岁月足迹

 深挚若恒 2020-03-16

文/陶国俊


吉福街位于开福区,南起五一西路,北至中山西路,与落棚桥、福星门两街十字相交,落棚桥至福星门段以往叫福内上墙湾,福星门至中山西路段叫福内下墙湾,70年代并入吉福街。该街约600米长,先人给这里起了寓意生活吉祥和幸福的街名。

1938年长沙老地图中的吉福街一带

2010年修建万达广场楼盘时,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吉福街一带工地发现了晚唐时建的防洪堤,还有众多古井及井内出土唐汉年代瓷器。从明清地图上标明古城墙和西长街位置来看,由于吉福街在西长街以西200米处,是靠近古城墙的街道。

清光绪年间长沙古城图中的西长街

50年代吉福街与五一西路口东头有省航运管理局,沿着石级的斜坡下前行,街中有市文化用品公司仓库、打米厂变电间、菜店、南食店、豆腐店、单车修理店、机械厂、片糖作坊和民房。

为防范洪水,街上一些单位及民房都建在土台上,小巷深处仍感受到文夕大火后痕迹,街上有几处水井,但不时有挑河水的叫卖声。吉福街四通八达,纵横街巷多,街边有老人悠闲地晒太阳,品茶享受天年,也有运货胶轮板车和骑单车年青人奔跑,拉老弱病人坐的人力车也不时出入街巷,街上的细伢子欢快地嘻笑,到西长街小学和盐运坡小学上学。

1986年长沙地图中的吉福街及附近街巷

吉福街与落棚桥路口的商铺


吉福街菜店位于吉福街与落棚桥路口的西南角,商店拐角东北两面有台板,台板上是木拉闸门,另外商店北面有大门。清晨还未天明,这里灯光明亮,地上堆满了白菜、罗卜、辣椒等,营业员在过秤郊区菜农队送来各种蔬菜。当抬板上木拉闸门打开时,早已等待多时居民提着竹蓝,依次排队叫买,营业员用杠秤记量收款。

路口东南角是一家小杂货店,我在该店买过印有连环西游记、水浒纸板画,板画分许多情景小画,总板小画构成一个完整故事,分别剪下来又可玩游板游戏。

菜店钭对面路口是落棚桥南货店,原叫常家酒铺,该店主要销售谷酒以及零食,合作化后成为周围街上有特色南货店,经营南食、食盐、酱油、酒醋等。酒、酱油、醋都零卖,营业员从店内几个大酝中一勺勺提起酒、酱油、醋,分别装入购卖者自带瓶中。

杂货店旁是周家豆腐店,合作化前后都由他经营,周残废陀背,但强壮能干,每天自做豆腐,尤其一大缸豆腐老要一飘飘弯腰打到购买者自带碗中,真是难为他了。

消失前的吉福街,由老长沙人心口摄于2009年10月   图源/心口的博客

西长街小学前身是浙江小学


西长街小学校址位于西长街西侧、吉福街黄祠坪巷南侧,学校前门在西长街,后门开在黄祠坪。民国地图这里标明是淅江会馆,1926年浙江商会在这里创办了浙江小学,只两个班,主要是供其子弟读书。50年代初修建五一路,原西长街口公办小学拆除并入浙江小学,后又改名为公办城西二校、福星街小学等。后福星街并入西长街,改为西长街小学。

西长街小学是当时西区重点小学,教学质量比较扎实,语文强调培养学生写作能力。记得六年级时学校邀请水口山矿务局劳动模范齐昌栋作报告,齐劳模报告非常生动,讲了近2个小时,会后语文老师就布置每个学生用记述文形式,写一篇文章,当时同学们普遍感到难写,但写后却得到很大提高。

60年代学校社会话动多,学校曾组织同学们到伍家岭便河边挖污泥,种向日葵,到学校旁酱园后露天坪扑杀苍蝇,为预防白喉流行性疾病,学校在校门口给每位学生咽喉喷射药水,组织打白喉疫苗。

我们从西长街小学毕业已五十多年了,同窗校友聚会,常回想母校快乐的时光,感恩曾经教过我们语文的彭庆增、杜德顺、李昌胤,教数学的周汉永,教珠算的龚士怡,教自然的周子成,教体育的石玉山,教图画的吴应林,教音乐的肖辉等各位老师。同学们特别忘不了毕业时的校长段云龙老师,他1958年出席了全国教育战线群英会,在老师和同学中威信很高。

消失前的吉福街,由老长沙人心口摄于2009年10月   图源/心口的博客

吉福街同学的往事


我的小学和初中同班同学丁自强,住在原福内上墙湾91号(后改名吉福街175号),他家是一栋两层楼竹木结构房,木屋架,立柱,木梁,木门,竹子编成墙垣,敷泥,刷石灰,既朴实又凉爽。

记得60年代初暑假,我和他搞勤工俭学,到五一广场银苑冰厂进了一箱冰棒,抬着到捞刀河乡下叫卖,天气炎热,一路上冰棒融化了不少,钱未赚到还累得不行。

我读三中初中时班上学习委员李程矩,住在落棚桥南货店楼上(从吉福街出入)。他的数学成绩拔尖,1964年初中毕业后我拿着三中高中录取通知单到他家报信,看到他神情凝重,一声不发,我顿时明白他可能未被录取。当时我不知如何去安慰他,就陪他默默地下了许多盘象棋,不明白他成绩这样好为何不被录取。

李后来到常德棉纺厂工作,1968年我下农村就到他那里停留,这是我们读书时从未想到的,那时我们很单纯,就是想上大学深造,当科学家为国争光。'是金子总会发光“,李程矩后来通过自考获得了大学文凭,并成为了单位基层领导。

我西长街小学同班班长汤正伦,住在吉福街南段东边大土台上,土台几户人家中有一个大坪。他品学兼优,我们常一起在坪内打弹子,高小毕业他被保送到一中读书,同学们都特别羡慕他。

消失前的吉福街,由老长沙人心口摄于2009年10月   图源/心口的博客

西安里原叫火烧坪


西安里是吉福街到西长街之间小巷,约200米长,原叫火烧坪,是文夕大火后废墟地。“西安里”寓意是城西安居之处。

西安里与吉福街街口南是市文化用品公司仓库,每天有长沙圆珠笔厂、毛笔厂、长沙墨水厂、湘江文具厂、人民印刷厂等厂生产的墨笔、复写纸、作业本,帐本等运进仓库,发往各地。

进巷北边则是一排建在土台上房屋,巷深处文化用品仓库后一片地势较高的坪,坪内大多是文夕大火后匆忙搭成的房屋,房屋之间形成步行道,我初中同学刘弼成就往在这里。他父亲是湖北人,长期在西安里与西长街口摆剁饼摊位,现场做的剁饼松软可口,胡壳粑粑香味扑鼻,当时是西长街特色小吃。刘伯伯为人厚道,生意做的一直不错。

坪内房屋东头是西长街自来水站,规模比较大,水站内有十几个笼头供水。西长街南段周围居民都到该水站买水用,一分钱两小担,或一大担。每天下班之后这里最为热闹,笼头后总有人排队取水。水站进门有专人管理买竹筹,小竹取一小担水,大竹取一大担水。在该水站工作的大爷也很客气,有时天黑了,也会晚点关门供水。

消失前的吉福街,由老长沙人心口摄于2009年10月   图源/心口的博客

迷宫一样的黄祠坪


黄祠坪在吉福街北段东边,历史上是黄姓家族聚集之处,共有6条小巷,巷内所建房屋杂乱无章。6条巷交叉,从这条巷这头进去,不知从哪个巷出来,我住在落棚桥几十年也扯不清门子,反正感觉那里大多数是一层平房,典型的棚户区。

黄祠坪北头第一条巷是这里最通畅的巷子,比其它巷长,也稍宽,从吉福街进去右拐后可以直达西长街。巷中段南边是西长街小学围墙,围墙开有学校后门,但很少开门。从后门进入学校左边是教学楼,右边滑梯、转椅、竹爬杆、翘翘板及厕所,该巷与西长街路口南边是长沙面条厂车间。

黄祠坪往南,吉福街东边还有大陆银行堆巷,巷子只几十米长,房屋建在一米左右高的土坪上。顾名思义可能过去这里曾有过一家叫大陆银行单位。从吉福街斜坡上去,两边尽是低矮平房,巷内房屋之间有空坪,我们小时常在坪内踢小足球,小伙伴轮流当守门员,经常被球打得鼻青脸黑。大陆银行堆到谢祠坪下去又是斜坡,再经过紫竹林很窄的一排小公馆的巷可到西长街。

消失前的吉福街,由老长沙人心口摄于2009年10月   图源/心口的博客

吉福街在房产开发中消失了


1979年西长街长沙第一家农贸市场成立,掀起了物资流通领域改革的高潮,西长街从开始是郊区农民进城销售时鲜蔬菜、鸡鸭蛋,演变到下岗人员、国营商业企业参与整个农产品销售;从摆摊设点的最原始的经营模式,发展成规模的蔬菜、水产海鲜、粮油食品、猪羊肉类、调料食品市场。

西长街地区碧湾街也逐步形成了干货、水产水果市场,福星门形成粮油食品市场,吉福街在周围以街为市市场氛围下,也打破了以往背街的平静,街上奔跑的板车,三轮货车越来越多,街上各类商店也逐渐增多。

西长街、碧湾街、福星门批发商人也到吉福街一带租赁住房和仓库,尤其街上一些单层的棚户房,纷纷在原址建起两层,三层的砖混楼房。私人摩托车也开始出入吉福街。

消失前的吉福街,由老长沙人心口摄于2009年10月   图源/心口的博客

本世纪初不法分子在吉福街的僻巷内,组织一些扳砣子的聚众赌博,省市煤体进行了报道,同时公安机关及时打击和取缔。

2009年起,随着万达集团在西长街以西地区进行大规模房地产开发,万达广场楼盘的建设,吉福街也随之拆除消失了。

消失前的吉福街北口,由老长沙人心口摄于2009年10月   图源/心口的博客

吉福街一带原地兴建的万达广场

我在西长街地区生活了几十年,吉福街一带留下了岁月的足迹,老街旧貌深深烙印在那里居民的心中,回顾记录下以往美好生活,能使进入老年的我们享受快乐,反思过去更使社会得到借鉴和发展。


*本文由城市记忆CityMemory,作者 | 陶国俊,编辑 | 明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