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图说说太极(一)

 翰林钱府 2020-03-16

文:玄牝中道

原著:北宋.周敦颐

太极图说为宋.周敦颐所著,,这篇全文只有249字的文章却是中国学术史上对于易经,理学乃至之后的心学,有着里程碑的意义。《宋史》的评价是:“(周敦颐)博学力行,着《太极图》,明天理之根源,究万物之终始。又着《通书》四十篇,发明太极之蕴……其言约而道大,文质而义精,得孔、孟之本源,大有功于学者也。”

历代许多易儒对此作品有很多的补述,其中以朱熹最详但也争论最多,今笔者以白话通俗的易经道理,重新对这篇易经发展非重要的文章加以批注,希望以供各界易学学习者参考.

原文:自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

汤解:

自无极而太极

极者,至无限也,无限小或无限大,是动词.

无极,就是不再无限化的状态,所以,极化谓”太极”,去极化达”无极”,两极对立之成.故宇宙万物的变化就是”太极”,脱离变化的状态就是”无极”。

而太极调和谓中,既所谓的”中庸”

太极图说说太极(一)

(这与朱熹的看法有很大的差别,朱熹认为是无极与太极调和谓中,笔者认为既然无极为去极的状态,又如何与太极调和?故应该是太极调和的状态谓中,达致中的状态就是无极,或许这种状态的无极并不长久,只是瞬间的,但它仍然是无极的本质,不过朱熹认为无极的状态是永恒不变的,所以他才说:' 非此无极也”,他认为直到中庸不再产生极化现象了之才真正叫无极,但笔者认为这只是次第的问题,是去极势能的问题而已,也许中庸之初我们可以称为初始的无极较为恰当)。

接下来朱熹说无极是”道者万物玄同圆觉之修,尽归者此无极也”。这点是没有纷争的.

朱熹用了许多的文字就是要说明无极是道的终极状态,所有人的修为就要以修得无极的状态才能得道,若未果或在途中,都只还是凡夫,不能称为达致无极,笔者还是认为只是次第和持续的问题,不必执着于文字.

汤解:

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

太极的本质就是动,动了就始生阳气,阳气尽满就开始生阴气,阴气尽竭就又开始新一轮的动,就在这一动一静,动静互为根性中产生了两仪. 要理解这段话就要讲到:'洛书”及”河图”了.

太极图说说太极(一)

在洛书中震卦为太极动的始卦,故曰:”帝出乎震”,天地雷鸣伊始,太极始动而生震,再动而成离,离动而成兑,兑动而成干,干为动极,到达了干之后就要静始了,所以开始成巽,巽后成坎,坎后成艮,艮后成坤,坤后再震,这就是”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的意思.

而在”河图”中一阳配六阴,二阴配七阳,三阳配八阴,九阳配四阴,就是动静阴阳的组合,且阳中有阴,阴中有阳,把奇数1,3,5,7,9相加得25是为阳干,偶数2,4,6,8,10相加得30为阴干,阴阳两干就是两仪.

汤解:

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

太极图说说太极(一)

而在河图中天一地六合而生水,地六是天一加上五(五行气)而成;地二天七和而生火,天七是地二加五而成;地八天三合而生木,地八是天三加五而成;天九地四合而生金,天九是地四加五而成,五十居中是为土,是故周敦颐说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行顺布于四方,(土居中,土具本身土的五行,又为木火金水的墓库,而又归于木火金水四方之中),所以四时就具五行而立.

汤解:

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

所以五行就是阴阳变动的道理,而五行就是太极,太极与无极一个是动的道,一个是不动的道,故曰:”太极本无极也”.(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