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泣血红楼:正说曹雪芹与《红楼梦》第11章 黛玉之恨

 寻梦向天歌 2020-03-16

泣血红楼:正说曹雪芹与《红楼梦》第11章 黛玉之恨

满纸喁喁语不休,英雄血泪几难收。

痴情尽处灰同冷,幻境传来石也愁。

怕见春归人易老,岂知花落水仍流。

红颜黄土梦凄切,麦饭啼鹃上故丘。

—— 爱新觉罗·淳颖《读石头记》

世人爱林黛玉的很多,夸赞的也多,但今天却想谈谈——我心目中的林黛玉。

首先,林黛玉的出身怎样呢?似乎很惨,其实不然。她的父亲林如海祖上三代其实都是贵族,到了他这一代没有了世袭,但是林如海很厉害考了个探花,并且干了个肥差巡盐御史。

所以,可以这么说,贾府之所以把贾政的妹妹贾敏,也就是贾宝玉的小姑嫁给林如海,也是门当户对的。不过,贾敏一开始就已经死掉了,所以,也没有兄弟姐妹的林黛玉(曾有一个弟弟,幼年早夭),自然被林如海视为掌上明珠娇生惯养,那么她从小就是在一种优越但又孤僻的环境下长大的,所以只能寄情于诗词,并且才华横溢。

毕竟她是一个女孩纸,不能像薛蟠那个呆霸王一天到晚瞎折腾。其实诗词这种东西,拿现在的话说,就是搞文艺了,其实是很容易变成被文艺搞的。

当个爱好可以怡情,但是一旦投入其中,最能移性(笔者也是如此,所以天天盯着点击量,搞得食不甘味夜不能寝,天天想着要写出更好的、更有深度的文章)。那么这就很容易造成了她的分裂的性格,一方面自视甚高,另一方面又顾影自怜。

泣血红楼:正说曹雪芹与《红楼梦》第11章 黛玉之恨

其次,林如海死后难道没有遗产吗?林黛玉又为什么进了贾府?怎么说林黛玉也算官二代兼富二代了,林如海死后应该是有大笔遗产的,而且这个数字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不低于二百万两银子。

那么何至于林黛玉进贾府后日子过的那么紧巴?她在“葬花吟”中写道:“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那么钱呢?被王熙凤和贾琏贪了。

在书中第十六回,林如海重病的时候,就是贾琏陪着林黛玉回苏州探视的,但是不久就死了,所以贾琏就“顺带”把丧事办了,然后就正式把林黛玉接进贾府收养了。

之后就是元妃省亲要盖大观园,所以第一种可能就是贾琏直接把这笔钱用来盖园子了,因为你要知道,其实看起来家大业大的贾府,真的到了大笔用钱的时候,王熙凤这个管家婆也会捉襟见肘的。所以她不排除要东挪西借,所以这一次可能也是她主谋把这笔钱直接让贾琏挪用了。

第二种可能就是在书中第七十二回,贾府已经运转困难,有贾琏和王熙凤谈论经济话题的大段描述,贾琏回想起去扬州的情景,提到:“这会子再发个三二百万的财就好了。”

泣血红楼:正说曹雪芹与《红楼梦》第11章 黛玉之恨

扬州就是盐官老爷林如海的办公地啊!那林黛玉为什么不去争?那时她才多大,再说你觉得林黛玉这样的从来衣食无忧的女孩子会对金钱有什么概念吗?再说,她马上又要进贾府了,自然也不会觉得会差钱。当然一应由贾琏做主了。

不管是盖大观园,还是直接贪了,最终都是进了贾府的口袋。当然,你也许要问,贾母身为贾府的核心老大会不管吗?

第一,贾母不差钱,第二,贾母喜欢王熙凤也很少干预她的管理,第三,毕竟这是林家的事情,人家也是世家大族,只是人丁单薄了点,嫁出去的菇凉泼出去的水,她也懒得管。

从进贾府这个维度来分析林黛玉的话,可以看出,本来是一个大家闺秀,可以独立自主的才女加“财女”,就这样瞬间变成了一个寄居人下的弱女子了。

当然,有贾母的疼爱她的生活不至于太差,但是一定是比不了原先在家中的光景了。那么,问题就出现了,由俭入奢易,但由奢入俭难啊!当然,你也许会觉得林黛玉一点也不物质,她那么纯洁高尚,会在意这个吗?是的,她不会在意,但是现实残酷并不因她的高洁而逆转啊!

泣血红楼:正说曹雪芹与《红楼梦》第11章 黛玉之恨

所以,会经常因为些许小事就郁郁寡欢,那是因为“倒人”可以,但不能“倒架”。你以为爱钱的女子很难搞吗?错了,恰恰是如林黛玉这样的有着极高精神追求的空灵女子才最难搞。

并非日子真的过得多么差,而是那种自主自由没有了,自尊心又超强的她就会迁怒到物质生活的匮乏上和对人的不和气上来。所以,她才会爱上更加热爱自由但是实际上软弱无能的贾宝玉(为什么这么说,下一节详叙)。

当然,后来的故事就是林黛玉和贾宝玉从一见面就似曾相识,互生爱慕,然后爱的死去活来,但大家长贾母和狗腿子王熙凤拆散了他们,最后林黛玉“焚稿断痴情”,病重而亡。这地球人都知道是吧?但是,事实恐怕并非如此。

因为曹雪芹不是要写一部反封建的书,书中的贾宝玉也没有那个觉悟。这就是曹雪芹和这部《红楼梦》的伟大之处。普及一下吧,我认为至少有三点不同于其他三部名著及以外所有古典小说。

泣血红楼:正说曹雪芹与《红楼梦》第11章 黛玉之恨

一是“草蛇灰线,伏延千里”,很多人和事,雪芹不明写,也不顺着写,都是处处伏笔,前后呼应,这样他才能把书中各色人物写的面面俱到而且关系交叉,再由人物贯穿事件和全书。所以读红楼不精读至少三遍以上你根本读不通,人太多、事太杂。

二是大百科全书式的全景展示,不仅仅是贾府,还有整个封建社会各阶层的衣食住行人情冷暖蝇营狗苟,所以不要单纯的理解《红楼梦》就是揭露封建专制的腐朽或是一本宝黛钗三角恋故事。

三是刻画人物(结局)立体、入骨,实虚张弛,互为表里,而且对于人物的所处环境,人际关系,成长历程,心路变化都有很细的交代和穿插,人性的复杂和矛盾的突变,雪芹都用那支生花妙笔给我们慢慢揭示出来了,所以不能片面的去理解人物表象的好恶和孤立的结局,要通篇分析研究。

如果仅是批判的话就会写成《官场现形记》了,如果是光写社会人情那就是《金瓶梅》,如果只是写宝、黛悲剧那就是《梁祝》了。

所以,要以更高的眼光,更广的视野,更深的层次,更多的辅读(了解曹公家史)去品味红楼,解谜人物,或许才能真证领略《红楼梦》的无穷魅力。

《红楼梦》开卷第一回有两篇作者自序。在这两篇自序里,曹雪芹也自述写作缘起、写作经历和心得体会,亦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文学思想和创作原则。

泣血红楼:正说曹雪芹与《红楼梦》第11章 黛玉之恨

曹公首先批评了那些公式化、概念化、违反现实的创作倾向,认为这种创作远不如“按自己的事体情理”创作的作品“新鲜别致”,那些“大不近情,自相矛盾”之作,“竟不如我半世亲睹亲闻的这几个女子”,“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传者。”

他既不借助于任何历史故事,也不以任何民间创作为基础,而是直接取材于现实,是“字字看来皆是血”,渗透着作者个人的血泪感情。作品“如实描写,并无讳饰”,保持了现实生活的多样性、现象的丰富性。

从形形色色的人物关系中,显示出那种富贵之家的荒谬、虚弱及其离析、败落的趋势。人物亦打破了过去“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写法,“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使古代小说人物塑造完成了从类型化到个性化的转变,塑造出极具个性的人物形象。

曹雪芹以哲学家的敏感去感知生活,着重表现自己的人生体验,自觉地创造出一种诗的意境,使作品婉约含蓄,是那样的历历在目,艺术高度又是那样的难以企及。

他不像过去的小说居高临下式地裁决生活,开设道德法庭,对人事进行义正词严的判决,而是写尽人物心灵的颤动、令人参悟不透的心理、人生无可回避的苦涩和诸多炎凉冷暖,让读者品尝人生高下的况味。

伤心一首《葬花词》,似谶成真自不知。

安得返魂香一缕,起卿沉疴续红丝?

—— 富察·明义《题红楼梦》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张锋编撰 己亥夏写于启东翠彧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