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长应该学会用“木桶定律”指导孩子上“网课”

 追梦教师袁建国 2020-08-11

前边发了两篇文章(链接:1.怎样陪孩子上网课?学会使用“罗森塔尔效应”吧!2.怎样陪孩子上网课?应该遵循鱼缸法则),得到许多家长的认同,也听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比如下面这位老师(这是对“鱼缸效应”那篇文章的评论):

老师们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他们在网络授课过程中确实遇到了许多“问题学生”。我的一位同事在朋友圈里就大发感慨:

唉!可真是难为老师们了!

作为家长,如果自己的孩子是上面老师说的那种,那可真得要管管了!

有的家长朋友就说:“怎么管呀!我的孩子毛病一大堆,基础差、习惯差、自制力差、专注力差……唉!”

家长朋友,您也不必过于着急。孩子有问题是正常的。想想我们在这个年龄的时候,可能有许多也是问题一大堆。现在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到底应该怎么管!

今天,就给您分享一个方法——“木桶定律”,需要说明的是,“木桶定律”适用于所有的孩子,不仅仅是“问题学生”。

【概念】

“木桶定律”是讲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 。一只木桶想盛满水,必须每块木板都一样平齐且无破损,如果这只桶的木板中有一块不齐或者某块木板下面有破洞,这只桶就无法盛满水。

       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也可称为短板效应、"木桶原理"或"短板理论"。

【产生】

木桶原理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的。说的是由多块木板构成的水桶,其价值在于其盛水量的多少,但决定水桶盛水量多少的关键因素不是其最长的板块,而是其最短的板块。

这由许多块木板组成的"水桶"不仅可象征一个企业、一个部门、一个班组,也可象征某一个员工,而"水桶"的最大容量则象征着整体的实力和竞争力。

【分析】

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最短的那块"板"其实也就是漏洞的同义词,必须立即想办法补上。

为了使孩子做到木桶"容量"的最大化,就要及时补上最短的那块"木板"。也就是说,孩子的问题再多,也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而应该选择一个最主要的“问题”,集中精力解决。

【应用】

1.确定孩子的“短板”。

家长通过观察、与孩子交流,或者与老师沟通,找出孩子的“短板”中最突出的那一“块”。比如时间观念差、自制力差、作业不能按质按量完成、上网课的时候玩游戏……等等。“短板”必须找准,这样才有针对性。

2.取得孩子的认同

通过与孩子交流,让孩子也自己找出自身的“短板”,并认识到这些“短板”的危害性。然后与孩子形成统一的认识,确定共同的“短板”。这一环节,家长一定要让孩子参与其中,而不是家长“单打独斗”。

“认同”是关键。只有孩子对自身“短板”的分析认同了,对“短板”的危害认同了,才能下定决心“补齐短板”。

3.共同商讨“补齐短板”的方法。

先让孩子自己想办法,最好是简要地记录下来,然后家长谈自己的看法,对孩子的想法进行补充,最后确定“补齐短板”的方法、措施。

4.督促孩子“每天进步一点点”。

方法有了,重点就是行动了。孩子是“补齐短板”的第一责任人,家长可以监督、指导、评价、激励。家长和孩子每天都要对一天的“补齐短板”效果进行总结,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树立“补齐短板”的信心,增强“补齐短板”的动力。

5.与孩子一起对“补齐短板”情况进行阶段性鉴定。

经过一段时间的巩固,孩子确实有了很大的进步,那不妨来一次“鉴定”,“鉴定”合格了,进行表扬、奖励,再选择一个其他的“短板”,重复上面的工作。不合格的话,找出原因,继续努力。

总而言之,“补齐短板”应该持续进行:找出薄弱环节(短板),改进该环节——再找出改进后的薄弱环节(新的短扳),再改进——坚持做下去,孩子一定会实现真正的成长。

这个过程中,家长一定会付出很多努力,我想,与孩子的成长相比,我们的付出是值得的;我们付出了,就一定会得到回报

另外,这个过程中孩子也可能会出现“反复”现象,这也是正常的。只要我们关注到了孩子的“短板”,与孩子一起致力于“补齐短板”,孩子的“短板”一定能够补上来,孩子的“容水量”也一定会越来越大。

这就是“木桶定律”,您掌握了吗?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