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及来源: 与一般历史教科书说的不一样,罗马帝国并没有早早地于公元476年结束,那年只是统治帝国西部的皇帝被废,而罗马帝国的帝统一直在“新罗马”(NovaRoma)即君士坦丁堡(今天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持续至公元1453年,即史称的“东罗马帝国”,但帝国的君民仍然是“罗马人”,并不自称“东罗马”,更不会自称带有污蔑性质的“拜占庭”,类似于岳飞与赵构绝不会称自己是“南宋”“岛夷”,他们就是一脉相承的“宋”。 罗马帝国的东西两部 虽然公元五世纪后的罗马帝国领土主要集中在地中海世界的东部,由于居民大多讲希腊语,逐渐开始了希腊化,但帝国并没有忘记要恢复“中原”,收复沦陷于诸多日耳曼“蛮族”之手的故土,特别是故都罗马——它就是帝国的长安、洛阳。 公元527年,正值中国的南北朝分立时期,雄才大略、精力过人的查士丁尼一世(JustinianusI)成为罗马帝国皇帝,他的母语是拉丁语而并非希腊语,恢复罗马“中原”故土一直是他毕生追求的目标,因此在他长达40年的统治时期,不断发动“北伐”(实际是西征),攻灭众多入侵罗马帝国的蛮族政权,一度收复罗马帝国在北非、西班牙,特别意大利的故土,以及最重要的目标——旧都罗马,一时间罗马帝国中兴统一在望,原来帝国极盛版图中只剩下高卢(今天法国)有待收复——打个未必恰当的比喻,类似于同时期略早的宋武帝刘裕北伐中原,消灭了众多入侵的蛮族政权,不仅收复了长安、洛阳,而且就要北上收复幽云。 查士丁尼一世 查士丁尼西征恢复故土 查士丁尼文治武功都非常显赫,现在仍然保留完好的世界建筑奇迹——圣索菲亚大教堂(Hagia Sophi)就是他的最好纪念碑。 圣索菲亚大教堂——查士丁尼的丰碑 就在查士丁尼一世要成为罗马帝国千古一帝之际,突然爆发了一场空前惨烈的大瘟疫。公元541年,罗马帝国的粮仓埃及发生了瘟疫,第二年春季瘟疫扩散到首都君士坦丁堡,随后进一步扩散到意大利、叙利亚等地。此次瘟疫危害空前,传染性极强,死亡率极高,第一次爆发整个帝国人口三分之一死亡,总人口数由约4000万下降到2600万,首都君士坦丁堡病死了40%居民,普遍信仰基督教的帝国民众认为世界末日已经降临。 据当时的记录:“有的病人当天发烧,有的第二天,还有的几天以后,腹股沟淋巴腺不断肿胀,不仅在腹部以下被称为‘腹股沟’(βoυβωv)的身体特定部位,而且在腋窝,有时在两耳后和大腿的不同部位也出现淋巴肿胀”。这些症状非常类似于鼠疫,但仍然缺乏直接的证据。现代生物学者根据死于此次瘟疫者牙齿中保留的DNA,证实确实是鼠疫,这是人类历史上可以确证的第一次大规模的鼠疫流行。 日暮途穷的罗马帝国(不是图上标注的拜占庭帝国,这是拉丁基督教的蔑称) 此次鼠疫大流行持续时间长达几十年,共造成了5000万人死亡。最繁荣的地中海东部地区是重灾区,国力正达到鼎盛的罗马帝国遭受极为惨重的人口损失,连服役的男子都难以找到,中兴美梦转眼成空,收复的领土迅速沦陷。几十年后,阿拉伯人兴起,整个地中海东部与南部领土全部沦丧,首都被围,帝国差点灭亡,在余下的几百年中,不仅恢复故土无望,只能苟延残喘续命。 |
|
来自: 袁承志dtau70na > 《瘟疫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