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嘉祐五年正月,苏东坡服丧期满,自四川眉山赶赴京师。途经三峡,看到楚地高唐神女峰时,触景生情而想到了妻子王弗,遂写下一首思念妻子的《蝶恋花》。 蝶恋花 记得画屏初会遇。好梦惊回,望断高唐路。燕子双飞来又去。纱窗几度春光暮。 那日绣帘相见处。低眼佯行,笑整香云缕。敛尽春山羞不语。人前深意难轻诉。 意思是:记得当初我们在画屏前相遇,就一见钟情。夜间做梦,我们在幽会,恋情绵绵,难舍难分,突然间好梦惊醒了。燕子双双,飞来又飞去,碧绿纱窗,已经映照着几个春秋过去了。在那天,你我在绣帘下相见了,你低头假意走过,腼腆的笑着抚弄如云一般的秀发。你紧锁着秀眉,娇羞不开口,在陌生人前,有多少深情也难以倾诉。 记得画屏初会遇 这首词应该源于诗人的真实感受和经历,所以写得柔肠万转,情意绵绵。但其中的具体过程我们却无从考证,因此有些内容不好把握。但这丝毫不影响词的感情的表达和读者的体验。这就是一首柔情似水的纯爱情词,它毫无掩饰地写出了一个男子的单相思。 词的上片回忆了恋爱的全过程:“记得画屏初会遇”,任何美好的爱情开端都是令人难忘的,这里同样写出这爱情的开端是美妙的,令人难忘的,与心爱的人的初次会遇,至今记得清清楚楚。也许,一切好事都会多磨,也许,历经磨难的爱情会更加感人,更令人珍惜,更令人回味悠长。不知什么原因,这段情缘突然出现波折:“好梦惊回,望断高唐路。”就在他们一见钟情、憧憬美好未来生活的时候,爱情出现了问题。这里用“梦断高唐路”比喻再也不能与情人相会了。于是诗人沉浸在无限的思念中:“燕子双飞来又去,纱窗几度春光暮”,写出了诗人的一片痴情。虽然是“高唐梦断”,但情丝不断:梁间的双飞燕春来又秋去,美丽的春光几度从窗前悄悄走过,而对她的思念却并不因时间的流逝而减弱半分。其特别标举燕子是双飞,春光是从纱窗前走过,是因为这些物象最惹人相思,意在表明自己这几年是在极度的思念中度过的,是在没有希望的等待中度过的。 低眼佯行 下片描述了他们之间最甜蜜的一次相遇。“那日绣帘相见处”,点明相会的时间与地点。“低眼佯行,笑整香云缕”,淋漓尽致地刻画出女子的娇羞之态:低眉垂眼,假意要走开,却微笑着用手整理自己的头发。一个“佯”字,写出她的忸怩之态,一个“笑”字,传出钟情于他的心底秘密。而且当人理鬓自也是一种保持最佳容姿以取悦于人的亲昵表示。“敛尽春山羞不语,人前深意难轻诉”,进一步写出女子的内心活动:敛起眉头不说话,不是对他无情,实在出于害羞。一个姑娘家当然不好在人前轻率地倾吐自己的爱情,可愈是如此,愈见其纯真,愈是招人疼爱。全词就以此甜蜜的回忆的结束而结束,活泼而有分寸,细腻而有余味。 当然,我们知道,苏轼与王弗的爱情生活是美好的,而唯其美好,才会令人更加思念。这首词中的描写,如果真有其事的话,那只能是他们婚前的一个小插曲。美好的爱情来之不易,所以更值得珍惜,更让人难以忘怀。而这横生的波折,也给这美好的爱情点缀了绚烂的色彩,它带给人的不是阴霾和沉重,而是甜蜜和轻松。 笑整香云缕 这首词在艺术上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顺叙、倒叙的交叉运用,使结构错落有致。上片先写爱情的“好梦惊回”,下片再写甜蜜的欢会,自然是倒叙。单就上片说,从初会写到破裂,再写到无穷尽的思念,自然又是顺叙。如此交叉安排,收到了曲折生情、摇曳生姿的艺术效果。二是运用了反衬手法,即以相见之欢反衬相离之苦。词的下片集中笔墨描绘了一次勾魂摄魄的欢会,正是为了反衬失恋的痛苦。因为只有爱得如此之深,才能思得如此之切;只有享受过如此的欢愉,才能产生如此的痛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