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初湖广填四川后,湖广人占据了多数,为何如今的四川人不说湖广话呢?

 鸢飞九天2018 2020-03-17

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四川盆地,如同大多数中国地区一样,都是多灾多难,四川的历史人口,宋代“地侠人伙,无寸土之旷”,清初“地广人稀”,只能依靠外省移民而充实人口,四川人口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清初60年间,对四川人口数量影响最大的历史事件,就是被称为“湖广填四川”这一移民运动。自明天启元年以来,常年战乱与自然灾害的巨大破坏,导致四川人口锐减,土地荒芜,民不聊生。清朝初年,稳定了统治的清朝统治者将四川作为“战乱恢复型移民区”,开始迫使湖广地区的居民移民于此,从而掀起了“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浪潮。

     清初移民四川浪潮

     据当时四川各地县志记载,四川移民人口要远胜于原籍人口,尤其是从湖广迁徙而来的人口最多。既然如此,为何四川方言没有被湖广话所影响呢?

想要解开这一疑惑,其实要从四川方言的形成入手。今天四川省仍以四川官话为主,但是,四川官话中的众多词语,并非真正的四川方言。从四川方言的实际情况来看,其实今天四川人所说的四川话,与古人所说的“巴蜀”方言,就词汇而言,存在着很大差别。      

 湖广会馆

            比如章炳麟在《新方言·释言二》中所著:“今四川谓踞地曰倦”,注释为:“楚人谓倨为倦”;四川官话中就“掉、丢弃”说为“拌”,而据《方言》卷十记载:“楚凡挥弃物谓之拌”,如此种种异地方言为今用的例子屡见不鲜。

其实这也从侧面表明,并非四川人不说湖广话,而是在四川官话的形成过程中,湖广方言早已经被四川人接受消化,自然而然的融入了四川方言之中,从而导致湖广方言的特殊性与存在性逐步减弱。       

    湖广会馆

         虽说今天四川省的通行汉语方言为四川官话,但是,在四川方言这片汪洋大海之中,仍随处可见因“湖广填四川”这次历史移民浪潮所带来的各地的方言。

在川西的新都、金堂、广汉、温江等20多个县市的局部地区,他们所使用的方言统称为“客家话”。说客家话的这些人,绝大多数都是200多年前从广东迁徙而来,由于他们的入蜀时间较晚,所以客家人现如今大多分布在属地比较偏远的山区和河滩地。

尤其是70年代以前出生的老人,不仅能够听懂粤北、粤东的客家话,甚至还能够使用客家话交流。只可惜随着文化教育的普及,现在很多的青少年早已经不会说“客家话”了,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客家话终究会被四川话所吞没。

 湖北移民四川路线

            至于四川人为何不说湖北话,是由于湖北移民至四川的时间更为久远,所以四川方言受湖北话的影响更深。细读《方言志》,会发现楚地方言在四川方言中占有极大分量,而且有些楚地方言的发音与四川方言的发音极为接近,时间一长,这两种方言混合在一起,以湖北方言为基础的四川话终将形成。

综上所述,由于四川话的包容性与开放性,再加上湖广填四川的大移民历史,最终确立了四川话在全省的主导地位,导致四川方言取代了其他移民而来的方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